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是什么推动出口持续增长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是什么推动出口持续增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国的经济赶超目标和社会稳定是建立在经济不断增长的基础之上的,逐渐形成了一种要竭尽全力维持高速增长的潜在压力,无论从经济上还是从政治上来看,这种要求都存在。对外贸易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不断加速,建设和维护长期发展的基础方面的要求在不自觉中被掩盖、忽略了,外贸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早已被认识到,但甚少出台一些真正全面进行经济结构合理化调整的根本性措施,因为动真格的调整就势必影响调整时期的增长速度。

困境

改革开放之初,“三来一补”贸易方式以其便利快捷的特点得到广泛重视,大规模发展加工贸易使中国的出口快速增长,成为出口创汇的重要来源,同时也形成了我国加工贸易比重远远超出一般贸易这样一种独特的贸易结构。我国进出口额增量的60%以上是由外商投资企业以及加工贸易方式实现的。加工贸易项目周期短,见效快,而且以这种直接利用外资为主的方式,既解决了我国迅速发展过程中资金不足的困难,还增加了劳动就业的机会。

不过,加工贸易这种方式的脆弱性亦是显而易见的,由于加工贸易模式仅着重于“生产”环节,主要的资本投入、技术设备的运用、销售市场均由外商掌握,国际市场的变化对加工贸易的兴衰影响极大,国际市场境况好的时候订单多,出口增长就快,而国际市场稍有衰退,加工贸易就立见收缩。

从所谓具有出口优势的产品种类来看主要是鞋帽箱包、工艺品、杂项制品、纺织品、日用家电产品、旅行用品,以及部分机械设备和仪器。虽然现在机电产品出口已占中国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已超过四分之一,但也是较低层次的机电产品和“准”高新技术产品居多。中国出口结构的粗加工、低附加价值的特点仍很明显。

出口结构不平衡导致贸易的产业关联、技术外溢效果不甚理想,出口产业本身的技术水平也未能迅速提升。同一问题的另一方面就是中国缺乏高质优价出口产品的独立品牌,出口商品缺乏品牌效应,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名牌产品极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产品还比较少,机电产品技术创新能力较弱,导致在一般贸易上扩张无力。例如,近年来我国电脑产品、高科技产品出口增长率高于其他产品出口的增长率,但客观而言,拥有的自主产权并不多,核心技术尤其薄弱,一定程度上仍在扮演着境外产业转移接受者的角色,归根到底还是缺乏与国际顶尖科技相抗衡的创新能力。虽有部分企业已注重引进技术、开发自己的产品和品牌,但受制于现有的企业规模、技术基础以及配套设施,影响终归有限。

缺乏一个健全有效的促进出口机制。体制、政策不配套,意识不到位,促进出口作用不大。贸易中介未得到应有的发展,外贸公司本是贸易中介的主角,当改革却相当迟缓,外贸制已经提倡了十数年,至今仍是进展甚微。

从促进出口的具体措施看,出口退税制度过去是是执行不力,企业抱怨甚多。执行新的出口退税方案之后,受退税率下调的影响,有些企业为了回避国内采购成本的增加,利用加工贸易对进口商品的保税政策,由一般贸易转向加工贸易,原来的国内采购部分也随之变成了进口免税料件。同时,新的出口退税机制可能带来出口增长越快地方政府负担越重的问题,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不鼓励异地收购出口、对流通类出口企业的设立进行限制的现象。

国际市场不利中国出口的因素给我国贸易增长带来较大压力。这些因素包括全球经济增长可能放缓、国际石油价格居高未下、贸易摩擦数量增多且形式日趋多样化。

症结:创新不足

就此,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对外贸易大而不强的关键在于出口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强,进一步来看,主要的原因在于技术创新未得到充分的重视。

大多出口企业规模偏小,达不到国际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市场扩大条件下对规模经济的要求,而没有经济效益的品牌是不可能树立起来的。企业的工业技术基础比较薄弱,企业对引进技术比较积极,但吸收能力较低,自主开发能力更低。同样企业的技术创新“小打小闹”的居多,只是对原有技术进行部分的改进或改造,且多是局限于产品的衍生功能甚至仅仅是外观、包装的改进,缺乏突破性的创新。急功近利的经营方式导致企业过分强调产品的营销声势,在技术上只求可用,不争领先,结果是同类企业相互模仿,争资源、争市场。

技术创新是科学技术发明在市场上的应用,既涉及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又涉及企业内外的研究和开发。在社会层面的研究开发投入不足,一种能有效推动产学、产研结合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还未建立起来,更谈不上顺畅运转。

出路:基于技术创新的出口持续增长

增强外贸出口发展后劲,必须提高抗风险能力,一般贸易要担当重要角色,这需要政策的引导和配合,在适度的范围内区别对待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在维持加工贸易适度发展的同时重点采取措施促进一般贸易加速发展。

在贸易结构和引进外资结构上需要调整和选择,鼓励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改变过去那种基于加工贸易的出口与引进外资之间的简单联系,努力把加工制造环节扩展为与本地产业的前后连锁,带动本地产业的出口。同时需要调整外资政策,把推动技术进步作为引进外资的重点,积极吸引西方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投资。

外贸发展的根本出路是提升出口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加大R&D投资,鼓励技术创新。由于技术创新大多具有高效低耗、较少影响环境的特点,因而可以提高效益,加快速度,调整结构,优化配置,实现企业要素的最佳组合,使企业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出口行业的产品、技术结构必须转变,在技术上由引进模仿型向以自主创新为主型转变,在产品上由劳动密集、资金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为主转变。技术创新是提高出口产品附加价值率的基础。科学技术对一切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加快发展起着根本的作用。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所在。技术创新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增加单位产出。同时由于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附加值也得到增加。

技术创新是有别于价格竞争的出口扩张方式。企业不是依靠低劳动力成本的优势,而是通过凭藉技术创新打造出来的核心竞争力参与市场竞争,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特征就是难以复制。同时,由于出口企业无须采取低价竞销策略,大大减少了受到反倾销指控的可能。这才是应对国际贸易技术性壁垒的根本出路。技术性贸易壁垒建立在产品的技术标准基础之上,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方法和手段很多,包括通过政府间交涉和协调来减少技术性壁垒;通过对外投资经营绕过技术性贸易壁垒;通过推行国际标准来超越技术性贸易壁垒,而这背后暗示的是,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根本措施是进行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的直接结果是技术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改进,并且在新产品标准制定方面拥有话语权,即便是已有产品,只要生产者技术达到相当于进口国要求的技术标准,原来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就失去意义。

技术创新同样是外贸制度创新的催化剂。技术的创新必须要有制度的创新来驱动,在制度创新方面的迫切要求是组织的转型,在社会的层面是加快经济市场化进程,同时政府和社会团体机构为技术创新提供支持,包括规划和支持重大创新项目、建立各种技术创新基金、实施鼓励技术创新的金融和税收政策等。我国的外贸经营权已经放开,纯粹意义上的外贸企业的比重将会下降,更多的是以工业企业为依托的贸易单位成为外贸的经营主体。

我们强调出口行业重视技术创新,并非是说所有的出口企业只有技术创新一条路,也不是要求所有企业都能够做出根本性的创新,其实技术创新有各种类型,重要的是企业要树立技术创新的意识,技术改进无论大小,都会有益于出口结构的改善,都会有助于出口产品竞争力的加强,都会有利于企业的生存和持续发展。越多的出口企业这样做,中国的出口行业就能够越快改观。

此外,我们还需意识到,我国的外贸体制改革远未完成,未来的体制改革重点是以市场机制为中心,真正转变到以企业为本、以市场机制为核心的对外贸易经营制度,保障对外贸易领域的平等竞争。政府政策也应当把技术创新作为提供出口激励程度的一个依据,鼓励更多的出口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当然,中国出口所面临的问题也不只是技术创新不足的问题,我们不过是着重从这个角度讨论了这一问题。中国要成为贸易强国,还需要较长时期的努力。在经过长期高速增长之后,必须卸下高增长的包袱,摆正即时增长和长远发展的关系。重要的是,必须及时调整我国出口产业的结构和增长方式,从粗放式的数量扩张转变到基于技术创新的出口持续增长,加快中国从贸易大国成为贸易强国的进程。

(作者系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国际商务系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