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法制晚报》的社区新闻之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法制晚报》的社区新闻之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4年5月18日,北京报业市场除《北京晚报》外,又新增了一家晚报――《法制晚报》。值得一提的是,《法制晚报》创刊后,不仅在新闻领域参与市场的拼抢,更打出一张叫众多读者眼前一亮的王牌――社区新闻。《法制晚报》社区新闻的出现,促使北京报业市场的“老大”《北京晚报》以及“新生代”《北京娱乐信报》和《新京报》不约而同做出了近乎相同的微小调整――增加社区新闻量。

笔者作为《法制晚报》的资深员工,曾担任过社区新闻的记者和编辑,对社区新闻有一些了解和认识。《法制晚报》在社区新闻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对当前都市报的发展和未来走向将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社区新闻的定义

早在100多年前,西方国家已经重视社区的作用,并提出各种各样的社区理论。20世纪30年代,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将“社区”一词引入我国,并根据我国的特点将其定义为: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家族、氏族)或社会组织(机关、团体)聚集在某一地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

虽然目前业界对于社区新闻还没有明确的概念,但笔者从社区的定义中可以给其下一个简单的定义――社区新闻,顾名思义就是在社区里发生的新闻事件。

社区新闻的特色定位

《法制晚报》在创刊前期,就已经决定增加社区新闻,并将社区新闻归纳为是发生在居民小区里的具有普遍性和共通性的日常琐事,强调重要性、突发性、感人性、趣味性、贴近性、服务性。

社区新闻在表达方式上的一切追求均以吸引读者为目标,它的标题制作要求朗朗上口,图片要求一目了然,写作风格要求阅读方便,版面编辑要求大气惹眼,它从不同的方面共同传达着一个信息――社区新闻真好看!由于社区新闻简单易读,充分鼓励了读者与媒体间的低成本互动,使得新闻更加贴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深受老百姓欢迎。

社区新闻的版面设置

2004年《法制晚报》创刊之初,社区版面仅有1个。2005年,《法制晚报》全力推出4个社区新闻版即东部、西部、南部、北部,加强对社区居民生活状态的微观报道,加大对本地社会新闻的覆盖率,将社会新闻报道的领域延伸至普通人的身边事。

如今,社区版已经成为报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最初的1个版增加到现在至少固定的4个版,并且还增加了“大兴周刊”等专门的大型社区周刊。同时,其他报社也都不约而同增加了固定的社区版面。

社区新闻的内容定位

社区新闻基本都是发生在居民小区里,大多是普通人身边的日常琐事,简单归纳起来,社区新闻的内容主要有四点,即:要紧事、突发事、感人事、有趣事。

1.要紧事。重要性历来是新闻最大的价值所在,事关老百姓吃穿住用行等方面的事就是社区新闻的要紧事。

如:《法制晚报》2007年4月25日A17版《通州末班车公交不对接 闹心》一文,记者通过调查667路、668路等北京市区到通州区末班车的时间和通州区内公交车末班车时间,发现区内末班车收车早,导致居民回通州后没有公交车坐,直接关注居民的交通问题。

2.突发事。许多新闻事件都是偶发和突发的,这就要求记者拼时间、抢速度,而社区新闻恰恰具备了这一点,它对突发事件的报道更有优势。

如: 2004年11月18日,《法制晚报》头版刊登《解救自杀男子》的新闻图片,冲击力强,极具震撼力。这是发生在通州某家属院小区的一件突发事件,也是社区记者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独家拍下了第一现场图片,得到了第一手的新闻资料,使得该新闻的分量最后超越了社区新闻,被刊发在报纸的头版。

3.感人事。社区新闻从人出发,强调人文关怀和平民视角,为读者营造一个温情脉脉的媒体环境,增强了人情味,拉近了和读者之间的感情,也极具有可读性。

如:2004年11月18日A22版《七旬大妈 人送绰号“防盗门”》一文,讲述了通州一位70多岁的大妈几十年如一日地巡逻小区,不怕苦不怕累的感人事迹,老人朴实的责任心的确令人感动。在读者座谈会上,一位老读者表达了对这个栏目的由衷赞赏,并提出“这样的故事多一些,很爱看”。

4.有趣事。老百姓的生活中偶尔发生一些趣味十足或反常的事情,报道出来人们都喜欢看,因为人都有好奇心。

如:2005年8月11日A17版《小鸟张口说“外语”》、2005年10月13日A18版《北京老教授 眉毛超记录》等,都是发生在百姓身边的有趣事、新鲜事,极大地满足了读者的好奇心。

虽然社区新闻一开始曾因其家长里短的“琐碎”而一度令业内人士质疑。但社区新闻的报道实践最后证明,它有着非常强大的生命力,有着非常广泛的新闻市场和受众。

社区新闻的区域划分

想要获得鲜活的社区新闻,只有深入到社区,走家串户,和大妈大爷聊家长里短,才能获得线索。于是,《法制晚报》率先尝试推出了新闻业内第一批社区记者。

社区记者在新闻工作中是一个全新的记者岗位,《法制晚报》按照城市地域将北京城分成东西南北四大块,并通过有针对性的版面,来构建它在各细分地域目标市场的社区新闻,赢得自己独特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目前,《北京晚报》和《新京报》等都在增加社区新闻的报道,这说明社区新闻得到了同行的认可,其方向是符合当前报道潮流的。社区新闻凭借着自己打拼出来的这种优势,最终在都市报中占领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社区新闻的记者设置

在《法制晚报》有专门的社区记者,同时也是热线记者,这是由于热线和社区天生就是分不开的一对“兄弟”。

现在,北京已经被分为若干的社区,而每天大量的新闻均离不开这些社区,所以,热线新闻其实也同时属于社区新闻。《法制晚报》分为东南西北四个社区,每个大社区有固定的六七个社区记者,这些社区记者就住在自己的社区内,平时他们就走街串巷,和社区居民拉关系,找新闻线索,一旦接到新闻线索,就马上出击。

这些社区记者每天的工作并不是读者所想象的那样在报社上班,他们都有自己的区域,他们每人都随身携带相机、笔记本电脑等设备,随时有新闻,随时赶赴现场,然后迅速将稿件发往报社,本人继续留在现场做后续报道。时效性是报纸的撒手锏,而社区新闻的这种采写方式正好符合新闻的时效性要求。

社区新闻的发展趋势

综上所述,《法制晚报》社区新闻理念的创立集中体现了都市报面对竞争大胆创新的意识,在独家新闻源的开拓上取得了质的飞跃,使都市报在社会新闻报道领域向前迈进了实质性的一步。它对社区记者的界定突破了传统记者按行业划分的标准,促成了一类新型记者的诞生。

如今,社区新闻在《法制晚报》的众多版面中已经站稳了脚跟,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固定的4个版面从来没有被压缩,反而经常会增加几个焦点版面。从原来1个版面发展到现在最少4个版面。虽然目前还没有明晰的发展方向,但可以肯定的是,社区新闻未来的发展道路还有很大的空间,还需要有志于此的新闻从业者们继续探索。

(作者单位:法制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