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和谐自然 第6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和谐自然 第6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瑞士――阿尔卑斯山麓的美丽国度,一举囊括了“世界最佳居住城市”前两位的温柔之乡,蕴育了“班德瑞”这样梦幻的柔情乐队,她的城市不仅如她的自然山水般秀美、清新,也如她的历史文化般意味深长。她的城市虽然也现代,但却不浮躁;虽然也古朴,但却不沉闷,一切都美得理所当然。2009年7月,作为湖南省建筑师协会瑞士建筑大师之旅活动的成员,我们在这个美丽的国度洒下诸多惊艳的眼光,并带走了极为深刻的记忆。而今,已近两年的时间,足以让我们将当时感性的惊艳转化为现在理性的分析,作为以城市为工作对象的我们能从瑞士的城市之美中得到些什么呢?

23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在其著作《政治学》中提出:“城市,因人类寻求美好生活而诞生。”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其实,城市是人们美好生活的载体,予人以物质与精神的双重美好享受――便捷的交通、丰富的活动、文化的感知等等;但同时,美好的城市生活是不能离开自然的,于是,如果城市兼具自然与人文的双重之美则必然能使生活更美好,瑞士城市自然的魅力和人文的底蕴是我们进行城市化历程中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1、山与城市相依

瑞士是一个山国。瑞士的城市不是建在山谷就是建在山上,总是和山脉有着唇齿相依的关系。 有时,山是背景,城市是主角(图1),那延绵无边、层层叠叠拉长景深的背景效果给城市充分发挥的空间,那些各种色彩的房屋就建在山谷中和山上,如同不规则的五彩积木群,掩映在青山绿树间。山就像一块无边的画布,它将城市融于自然,山与城市共同描绘成一幅色彩明快、层次错落的风情画。

而有时,城市是配景,山是主角(图2),依山就势蜿蜒而上的小路上那星星点点的建筑群落强调了的是山的轮廓,那些木头的、钢筋混凝土的、玻璃的、砖头的等各种材质的房屋融化在山的轮廓中,如同从山中长出的植物一般,另有一种协调感。

2、水与城市相伴

瑞士是欧洲大陆三大河流发源地,有“欧洲水塔”之称。2010年世博会瑞士三城联合展馆设计师克里斯•斯托夫涅格说:“许多瑞士城市都依湖而建,加上瑞士自然条件优越,拥有全世界最洁净的水资源,当地人的生活与水亦有一种天然互动,湖是每个人寻常生活的一部分,它定义了瑞士人的生活方式”。

瑞士纤尘不染的城市因为有水,有美丽的水才具备与生俱来的魅力。无论是柔美的苏黎世湖、还是清新的卢加诺湖、或是灵秀的琉森湖(也称四森林洲湖或卢塞恩湖),都犹如一面面巨大的明镜,镶嵌在城市中。是水――如同蓝绸缎一般的水、有天鹅、水鸟生活的水提升了城市的品质(图3);是城市――教堂林立的城市、霓虹斑斓的城市增加了水的内容与深度。

享受这些城市的最佳方式就是什么事也不做,找块湖边的草坪,闻着草香坐下来读一下午的书;或者租一条小船,在湖中随意漂流,一边打几个瞌睡,直到整副筋骨都舒展开去。

3、文脉使城市更有深度

在其他的城市,文脉的表征需要花大力气去博物馆中寻找,可是,瑞士的城市文脉是外向的,每一个时代的印记都可以找到记忆的活体,而不是大部分存在于博物馆中陈列的。因为在二战中没有受到战火的摧残,所以瑞士还保留了中世纪时期的老街与建筑群,使得人们在城市中散步的时候不知不觉会有时空错位的感觉。我们经常可以看见在现代的城市中正在被使用着的老街或古城,经常看到在一栋古老的建筑旁边低调且和谐地站着一栋极其现代的建筑,经常在城市的某一点可以看到由若干不同时期的若干建筑组成的这个城市成长的足迹,历史的记忆得以延续,使得城市一直是鲜活的、一直是不断成长的,如果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那么瑞士的城市应该可以算得上史诗级的完整乐章(图4、5)。

4、建筑使城市变得精致

在瑞士有许许多多建筑大师的作品,这些作品随便挑一个出来都是精致的、耐看的艺术品,他们表达了大师们对自然的尊重,对城市的尊重以及对艺术、对人生的感悟(图6)。

出生在提契诺州的建筑大师马里奥・博塔(Mario Botta),他在富有个性的建筑语汇的运用、有机统一的城市体系、历史传统的延续性以及建筑的隐喻性和象征性等方面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感悟。他以提契诺州为根据地完成了一件又一件打着博塔印记的建筑。大师用精致而唯美的手法将建筑很自然的融入到了城市肌理;2009年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奖得主――彼得・卒姆托(Peter Zumthor)用自己的方式固执地表达着对自然与历史的尊重,沃尔斯・温泉酒店(Thermal Baths Vals)是大师获奖作品,建筑对于基地和整体有着非常周详的考量,通过材料、空间和光线的精细设计创造了不受时间和文化的界限影响的低调而奢华的建筑(图7、8);2008年北京奥运会鸟巢设计者赫尔佐格和德・梅隆(Herzog & De Meuron)从巴塞尔向全球推广他们的建筑表皮艺术,巴塞尔桑格塔现代美术馆(Schaulager)用人工的方法加天然的材料,诠释着建筑的场所记忆(图9、10);还有求学于此的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不遗余力地表现着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可无论如何,不论是博塔的红砖与几何对称、卒姆托的乡土化建筑、赫尔佐格和德・梅隆的个性表皮,还是卡拉特拉瓦的结构技术都无一例外地融化在了城市之中,他们用自己的低调换来了城市空间的和谐。

另外,在瑞士,细致与个性不仅仅表现在大师作品中,而且是普及在大众建筑里。普通的民居型小酒店都有着精细的外表和空间,例如,我们在沃尔斯小村里住的那家小酒店,虽然名字记不起来了,但是小酒店极具地方特色的外形,富于韵律的窗户,活动又色彩亮丽的外窗遮阳百叶和窗外的鲜花篮却一直留在我们的记忆之中。当地人们的艺术情趣和生活的艺术感受已经融入到每个人的生活细节。在沃尔斯,像这样的小酒店很多,建筑、自然和当地的住民400多年以来一直和谐的生活在一起。酒店就是家,家就是酒店。

瑞士的街头有很多的“方盒子”,这些方盒子显然不是出自大师之手,但不论从造型、色彩、细部、选材等方面看,尤其是和山水环境的融合及周边古建筑的大街上看,都不失为富有个性和艺术感受的作品。提契诺一个联排别墅,虽然房型相同,但却通过细部色彩的区别,突出了各家的辨识度和个性。

5、生活使城市充满活力

在瑞士,城市给人们带来现代的物质生活,同时也带来了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对自己的城市有认同感和场所的归属感。漫步瑞士城市街头,感触最深刻的就是瑞士人生活的闲适与健康,因为瑞士的城市有着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于是,人们的休闲生活更可以有理由选在城市里进行。普通瑞士人闲暇时,都喜欢到湖畔、山上消磨时间。沿着城市的水岸,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在湖中玩帆船、帆板或者游泳;在岸边草地上晒太阳;小孩在堤岸边喂天鹅。顺着城市的坡道,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在路上骑自行车、带狗散步;不远的一处街道里举行着微型音乐会,乐音顺风而来……。

教堂作为重要的地方和社会活动重要的场所,在西方文化背景下的瑞士国土上,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教堂,新的、老的教堂伴随着人的生活融在城市中。这些教堂从中世纪到现代,从巴洛克风格到简约风格,从奢华到简朴,从同一化到个性化、本土化,无一不在诉说着城市历史的变迁和人们生活的需求变化。

6、结语――美在和谐

瑞士城市的美在两个字――和谐。所谓的“和谐”其前提是多元、差异、竞争和创新,其内容是对话、包含、共存和发展,其价值观是“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瑞士城市里山、水等自然环境与城市的人工环境是相互竞争的异质体,历史的、当代的那些建筑实体和文化活动又是创新的多元体,于是这里具备“和谐”的前提;同时,这些异质体、多元体相互包容、和平对话、协调共生、和谐的发展,这里正在演进的是“和谐”的内容;聪颖的瑞士人不但经营着世界上最好的银行,还经营着世界上最和谐的、最美丽的城市,他们能把城市里的各种元素混搭,既发挥其个性又强调其融合,把“和谐”二字发挥到了极致。

自古以来,人类一直在探寻人与自然的主客体关系,城市是人类探索这一关系的重要实践活动。城市要发展必然增加自然环境的负荷,自然环境要保护又将限制城市的行为,城市与自然的关系统一在相悖相吸的宇宙普遍规律之中。宇宙的最大智慧,从微观的基本粒子到宏观的日月星辰的排列、银河星系的运行,无不体现“和谐”二字。瑞士作为以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西方文化背景下的国度,在城市发展的历程中,遵循的是城市和谐发展的途径。作为有着博大、中庸、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思想下的我国城市,仿佛因现代工业革命的落后,被财富和发展迷失了方向,物欲、污染、冷漠不是我们追寻的人居环境,和谐、自然、亲和才是我们的城市发展之路。这是文化的自信,也是城市的认同和归属。

(注:文中所有图片皆为作者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