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核泄漏疑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核泄漏疑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3月12日下午4时,位于东京东北部、隶属东京电力公司的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传出爆炸声。爆炸造成电站厂房外墙和屋顶受损,4名工作人员受伤。

3月15日,日本原子力安全保安院宣布,当天6时多发生的福岛第一核电站2号机组核反应堆压力锅爆炸事件,“可能已经造成了大量的核泄漏”。

同时,日本政府发言人称,福岛第一核电站4号反应堆着火,导致核泄漏。电站附近地区的核辐射水平升高,已足以危害人体健康。

至本刊截稿时,日本的核泄漏警报尚未解除。

氢气爆炸

3月11日地震发生后1小时,日本福岛地区遭遇大面积停电,为核电机组提供电力的交流电源全部丧失。

11日16时36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1、2号反应堆应急堆芯冷却装置注水功能丧失,为后来的核泄漏埋下伏笔。

冷却装置对核电厂安全至关重要。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教授曲静原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发生意外时,反应堆会自动停堆。但反应堆中的裂变产物继续发生衰变,衰变过程中会不断产生热量,且产生量较大。

“如果没有冷却,热量没有被及时载带出来,那么反应堆的堆芯就会承受不了,温度过高时会发生堆芯熔化事故。”曲静原解释说。

按照设计,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应急堆芯冷却系统除了正常电源外,还有单独的柴油发电机组用于应急供电。一旦外电源切断,应急柴油机组便自动启动,继续保证冷却系统的正常运行,避免出现温度过高,导致堆芯熔化事故。

遗憾的是,随强震接踵而至的巨大海啸,摧毁了作为备用电源的柴油发电机组,导致堆芯余热无法及时排出。

11日23时,1号反应堆汽轮机厂房内放射性剂量上升。半小时后,外部电源车抵达。

12日零时,4、5、6号反应堆的冷却水位处于正常水平,但1、2、3号反应堆均出现不同程度问题。

日本当局利用应急冷凝水,对1号反应堆产生的蒸汽进行冷却,但反应堆压力容器内的压力还在上升。

12日零时30分,1号反应堆压力上升,达到600千帕,超过427千帕的设计压力标准。

12日4时整,压力上升至840千帕,厂房内的放射性水平持续上升。

“这时候必须进行有控制的排放蒸汽,令压力下降,否则就会出事故了。”曲静原说。

12日上午9时07分,1号反应堆开始排气,但这也导致堆内水位继续下降。1小时后,堆芯燃料部分开始,温度逐渐升高。

50厘米、90厘米、150厘米、170厘米……堆芯燃料部分越来越多。

尽管中途再次注水和排气,但始终追赶不上温度的升高。冷却水与包裹堆芯的锆合金保护壳发生锆水反应,产生大量氢气。氢气随蒸汽排出,通过泄漏点进入安全壳,与外界氧气发生接触。

最终,12日15时36分,在1号反应堆压力降至一定程度的8分钟后,排放出的氢气浓度超过限制,达到闪爆点。

巨响之下,氢气爆炸终于发生。

衰老机组

随即,网上关于“日本核电站发生核爆炸”的传言铺天盖地。

爆炸发生后不久,日本官方出面澄清,表示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发生的是氢气爆炸,而非人们想象中的“核爆炸”,并按应急预案规定,立即将疏散的范围由原来的10公里扩大到了核电站周边20公里。15日,日本政府宣布福岛第一核电站周边30公里范围为禁飞区。

福岛核电厂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核电厂,始建于1967年,包括两个核电站共10个机组,其中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于1971年3月投入商业运行。

中国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一份报告显示,最先发生“氢气爆炸”的1号机组反应堆为早期的二代沸水堆型,由美国通用公司设计。其安全性“相比70年代的二代机组或三里岛事故后的‘二代加’机组技术有差距,预防事故与事故后的缓解能力相对较弱”。

曲静原表示,这种反应堆为单循环沸水堆,仅有一条冷却回路,“冷却剂流过堆芯后,堆芯得到冷却,同时冷却剂被加热部分变成蒸汽,然后经干燥后进入汽轮发电机做功发电”。

而目前中国所有在运行的核电站采用的均为压水堆技术,“也就是说有2个回路,用来冷却的循环回路和正常反应回路是分开的;只要冷却回路正常,仍可以冷却反应堆,防止温度上升造成堆芯熔化。”曲静原说。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到,历史上福岛核电站至少已经发生过两起事故:2005年8月里氏7.2级地震,导致福岛核电站中存储核废料的池子里的部分池水外溢;2008年6月,福岛核电站核反应堆5加仑少量放射性冷却水泄漏,但官方称没有对环境和人员等造成损害。

有日本专家认为,可以初步认定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发生的放射性物质泄漏事故是核电站抗震能力不足和设备老化所致。此外,福岛第一核电站所属的东京电力公司更是存在伪造安全记录,对事故隐患瞒而不报的劣迹。2007年,东京电力公司承认,从1977年起在对下属3家核电站总计199次定期检查中,这家公司曾篡改数据,隐瞒安全隐患。其中,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反应堆主蒸汽管流量计测得的数据曾在1979年至1998年间先后28次被篡改。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得知,地震发生前的一份报告,已揭示福岛核电站可能存在技术漏洞和事故风险。

2011年2月7日,东京电力公司和福岛第一原子力发电所刚刚完成了一份分析报告,称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已经服役40年,出现一系列老化迹象,其中包括压力抑制室以及热交换区气体废弃物处理系统出现腐蚀等现象。

但东京电力公司并未宣布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退役,而是为其制定了长期保守运行方案。按此方案,该机组计划延寿20年,正式退役可到2031年。

日本专家分析,在日本这样多地震的国家,仍然使用福岛第一核电站这样的老式沸水堆机组,十分不妥当。

“关键是要通过延寿评估工作。只要在设计寿命之内就不存在问题。”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院长赵志祥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做法并不违规。

虚惊一场?

出于对核泄漏的恐惧,质疑福岛核电厂安全性的声音瞬间达到顶点。许多日本民众担心,福岛会不会成为第二个“切尔诺贝利”?

1986年4月26日,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反应堆熔化燃烧,引起爆炸,导致8吨多强放射性物质源源不断泄漏,共造成320万人受到核辐射侵害,2294个居民点受到核污染,800万公顷土地成为放射性尘埃降落区。

“福岛核电站事故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有本质性区别。”中国核动力研究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反应堆专家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强调。

“一方面,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反应堆并未安放在密封容器里,并且属于人为操作失误;另一方面,人为的信息延误造成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发生后居民没有得到及时疏散。”

据曲静原介绍,福岛第一核电站在设计时,为保护核燃料安全,为反应堆设置了三层防御屏障,从内到外分为燃料包壳、压力容器以及安全壳。“只要安全壳没有发生损坏,放射性物质被释放出来的量十分有限。”

《华尔街日报》16日引用国际原子能机构说法称,日本当局认为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和3号反应堆的15厘米厚的安全壳仍完好;但2号反应堆安全壳是否完整还不清楚。这意味着,目前爆炸造成缓慢的放射性物质外泄,还不一定会给环境造成灾难性后果,有利的风向与海水会吸收稀释掉部分放射性物质。

1979年发生的美国三里岛核事故也同样出现堆芯熔化现象。不过,这起事故在多重屏障无一损坏的情况下,并未对环境造成很大影响。核电厂附近80公里以内的公众,由于事故平均每人受到的辐射剂量甚微。

按照《国际核事件分级表》,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将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堆发生的核泄漏定为4级事故,即“不会对厂外带来明显危险的事故”,比三里岛事故级别略低一级。

3月12日,位于地震重灾区宫城县石卷市女川镇附近的女川核电站辐射水平超标,比正常值高出数百倍,宣布进入紧急状况;3月14日,日本经济产业省原子能安全和保安院宣布,福岛第一核电站3号机组于当地时间中午11点发生氢气爆炸,反应堆所在建筑遭到损坏。

所幸的是,两起事故暂时尚处于可控范围内,放置反应堆的容器并未受到损坏,辐射水平也在逐渐下降。

中国核电安全专家郁祖盛在接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采访时表示,在不受到意外灾害干扰的情况下,核泄漏事故得到抑制可能性很大。

“不过,余震影响和后续变化不能忽视,”曲静原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强调。截至3月14日,日本已遭遇了5级以上余震168次。

“一般情况下,事故的三四天之后反应堆就会自己慢慢降温,时间越往后推移,风险就越低,但这都是建立在没有后续的自然灾害再发生的情况下。”赵志祥也做出类似判断。

不会“因噎废食”

3月15日,伴随着福岛第一核电站第三次发生爆炸,且一个关键反应堆密封装置出现受损迹象,地震后最大的恐慌情绪开始发酵,由此引发的担忧情绪蔓延至世界许多地方。

据日本媒体报道,有部分日本民众开始乘坐新干线从东京出发,经过横滨向大阪、名古屋等远离核电站方向行进。

此外,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3月14日,“里根”号航空母舰赴日本参与救援时,穿越核反应堆灾后释放出的放射性烟云后,3架舰载直升机及17名飞行员身上测出少量放射性物质。该消息迅速传播后,甚至引起临近日本的亚洲部分沿海城市人们的恐慌。

对此,中国气象专家、核安全专家均分析认为,日本核泄漏放射性污染物对中国暂无影响。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3月15日16时了全国省会城市和部分地级市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实时连续空气吸收剂量率监测值,所有监测城市空气吸收剂量率都在参考值范围之内。比如上海,测值范围为89.9~91.0 nGy/h,平均值为90.3 nGy/h,参考本底范围(当地原野)54.9~108.2 nGy/h,处于正常水平;青岛,测值范围为85.4~87.2,平均值为86.2,参考本底范围70.5~159.4。监测数据表明,目前未发现任何异常,福岛核电厂灾害尚未对中国环境造成放射性影响。

一位不愿具名的中国核安全专家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福岛核泄漏事故,对民众关于核电安全的信心是个打击。“一些民众的想法非常简单,那就是我的安全如何保障?”

截至3月15日,美国、德国、加拿大、法国、印度等核电大国纷纷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将重新审视现有核电站安全性。

3月12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宣布,德国将全面检查境内17座核电站的安全标准。

15日,欧盟委员会负责能源事务的委员奥廷格召集成员国能源部长等举行会议,讨论如何吸取日本核事故教训。目前,欧盟境内共有143个核电站运行。

多国政府表示,虽然日本核电站事故教训值得吸取,但其不会影响本国发展核电的计划。

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3月15日确认美国核设施的安全性,表示美对确保核能安全发展制定了严格监管,还说将努力继续加强美国核能行业发展。

法国总理菲永15日说,法国核设施的安全性、可靠性与透明度在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不应因为一次事故就将该行业全部否定。

印度总理辛格3月14日在议会会议上说,印度政府已命令对全国所有核电站进行安全检查,以确认这些设施是否能够抵抗类似日本那样的大规模地震和海啸等自然灾害。

荷兰政府15日说,没有理由重新讨论有关建核电站的决定。此前,针对是否建设核电站,荷兰国会经过长时间讨论后达成共识,认为核电可帮助应对气候变化以及为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电能。

保加利亚总理博伊科•鲍里索夫15日说,尽管所有国家都会仔细检查核电站安全状况,但没有哪个国家会关闭核电站,即便日本也是如此。

意大利、西班牙等国也表示不会减少对核能的依赖,强调不能“因噎废食”。

一些正在准备兴建第一座核电站的国家表示不会改变计划:马来西亚官员表示,日本核电站事故不会影响马来西亚兴建首座核电站的计划;波兰官员表示,将在听取其他已拥有核电站欧洲国家意见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本国核能,并将于今年下半年启动波兰第一座核电站的供应商招标工作。

3月16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中国辐射环境监测未发现异常,国内所有运行核电机组处于安全状态。会议强调,要充分认识核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核电发展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会议决定:一、立即组织对中国核设施进行全面安全检查;二、切实加强正在运行核设施的安全管理;三、全面审查在建核电站。要用最先进的标准对所有在建核电站进行安全评估;四、严格审批新上核电项目。

而在一些专家眼中,此次日本强震和海啸,的确暴露出核电站应急系统存在的漏洞。“从设计上看,核电机组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把严重事故的预防和缓解作为设计基准,像应急柴油机组都是后来添加的,却在应急时没有发挥作用;而且抗震标准原本认为达到8级就足够,但实际上此次地震震级远超设计标准。”赵志祥对记者表示,“为什么海啸可以轻而易举冲走备用柴油机?这样的情形为什么没有在应急预案中备案?”

灾备专家刘国华认为,不能因电力紧张就一直延长核电机组使用时间。日本作为一个地震多发国家,仍在使用老化设备,属于灾备的前期规划没有做好。

赵志祥等人认为,一定要有应急预案,避免再次出现“应急措施失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