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人民币又临升值季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人民币又临升值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当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之时,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言论开始甚嚣尘上。

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为应对金融危机稳定出口,中国政府在多次上调出口退税的同时,实际上将人民币重新钉住美元,这使得人民币汇率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基本上保持在1美元兑6.83元人民币附近。2009年中国经济较快克服金融危机冲击实现8.7%的增长,在全世界一枝独秀。2010年,中国将继续巩固复苏趋势,经济增长率或将高于2009年。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为了促进本国出口、增加就业,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再现。

从绝对购买力平价看

人民币汇率走势

在汇率决定理论中,最有影响的是购买力平价理论。1922年,瑞典学者卡塞尔出版了《1914年以后的货币和外汇》一书,系统阐述了购买力平价理论。该理论认为,以不同货币购买同质同量商品和服务所需的货币数量之比,直接表现为这些货币之间的汇率。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一种货币的价值,是由单位货币在发行国所能买到的商品和劳务量决定的,即由它的内在购买力所决定。两种货币间的汇率决定于两国货币各自所具有的购买力之比(即绝对购买力平价)。相对购买力平价反映的则是汇率变动与价格水平变动之间的关系,即任何一个时期汇率变动的百分比,都等于两国间价格变动的百分比的差额,即汇率的变动取决于两国货币购买力的变动。

因此,可以认为,绝对购买力决定汇率水平,相对购买力影响汇率的变化。除通货膨胀影响货币的购买力外,一国的劳动生产率从根本上决定其货币的价值。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生产的产品或服务越多,货币对应的购买力越大,货币就应当升值。因此,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化,首先需要分析两国间相对通货膨胀率和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其次才是贸易顺差、外汇储备、货币发行、利率、资本市场等其他因素变化的分析。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理论基础相对简单而且直观,从长期来看,汇率的走势与购买力平价的趋势基本上是一致的,因而购买力平价为长期汇率走势的预测提供了一个较好的目标。

考察中美两国CPI走势,如果以2001年1月为基期,2010年1月CPI中国为119.7%,美国为123.8%;如果以2005年7月为基期,2010年1月CPI中国为115.1%,美国为110.9%。可见,中美两国CPI走势基本一致,并且差距均在5%以内。但自2005年7月汇改至2008年7月,美元兑人民币平均汇率由8.2765下降到6.8376,人民币累计升值21%,显然,相对购买力平价难以解释人民币汇率变化。事实上,由于全球化和政府对通货膨胀的调控,各国物价走势基本一致,各国相对通货膨胀的变化对汇率的影响非常小。

对人民币币值影响最大的是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即绝对购买力平价。劳动生产率在各行业差异很大,难以统一。方便起见,一般以人均GDP代替劳动生产率,因为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变化幅度很小,于是GDP增长率等同于人均GDP增长率。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币升值。2001-2007年,中国GDP持续较快增长,年均增长10.7%,累计增长84%,而同期美国年均增长2.6%,累计增长16.6%;2001-2004年和2005-2008年,中国GDP年均增长率分别为9.7%和11.7%,同期美国GDP增长率均为2.6%。中国经济增长率持续高于美国,这是2005年7月汇改后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的根本原因。

经济增长率急剧下滑,人民币升值放缓。自2008年7月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率虽仍较高,但下滑速度很快,从2008年上半年的10.4%,下滑到3季度的9.0%,4季度的6.8%,以及2009年1季度的6.2%。无论下滑的速度,还是下滑的幅度,均与美国、日本和欧盟等主要发达经济体相当。在经济增长长期看好和短期大幅下滑、长期升值压力和短期贬值压力共同作用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保持了持续一年多的稳定,其间,还出现了2008年12月初连续4天对美元汇率接近5%跌停的情况。

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

2008年9月起迅速恶化的国际金融危机开始向发展中国家蔓延,东欧成为重灾区,形成对欧盟经济的严重拖累,世界经济迅速恶化。2009年,美国经济增长2.5%,欧元区3.9%,日本5.3%,全世界0.8%。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随着2008年11月一揽子刺激经济计划的出台实施,中国经济于2008年4季度见底,2009年2季度摆脱低迷,率先走出低谷,实现复苏,2009年3季度和4季度经济增长率分别达到9.1%和10.7%,全年增长8.7%,比发达经济体普遍高10个百分点以上。因此,自2009年下半年以来,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日益高涨。

两会期间,中国政府明确表示,中国将坚决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显然,这一决定触动了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的神经,要求人民币升值的言论开始甚嚣尘上。

3月11日,奥巴马在一份为进出口银行年会准备的讲稿中向中国政府施压,要求中国进一步向“以市场为导向的汇率”机制过渡。

3月15日,130名美国国会议员联名致信商务部长骆家辉和财政部长盖特纳,敦促奥巴马政府对中国的汇率问题采取制裁措施。议员们要求财政部在4月15日的主要贸易伙伴国汇率制度报告中,正式认定中国为“汇率操纵国”,并要求商务部对此类“蓄意操纵汇率”的国家征收反补贴税。

3月16日,美国参议院议案草案显示,如果中国不采取措施调整人民币汇率,美国将对部分中国出口商品征收关税。

针对人民币汇率,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也表示,中国最终应当认识到,有必要转向更灵活的汇率形成机制。同一时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卡恩表示,人民币汇率被大大低估,而人民币升值将能促使世界经济恢复平衡。

3月17日,世界银行公布了《中国经济季报》。在其中有关汇率政策的部分,世行认为人民币“升值将减少通胀压力,有助于推动经济平衡增长。长期看来,更加灵活的汇率可以确保中国的货币政策相对美国经济周期的独立性。通过将汇率升值及贬值的双向风险引入外汇市场,这种灵活性将为根据国内需求调整货币政策提供更大空间:即使高收入国家保持低利率,中国也可以提高利率”。

从2010年前2个月的中国经济运行来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7%,发电量增长22.1%;汽车产销两旺,今年1月份全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161.48万辆和166.42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43%和124%,刷新历史最高纪录。春节后“用工荒”席卷大江南北,2010年GDP有望实现9.0%以上较快增长,从而步入正常发展的轨道。未来10年受城市化和消费率提高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经济将保持8%以上的较快增长。

而与此同时,2010年美国以及其他主要国家,经济复苏势头尚待巩固,经济增长速度仍然比较低,预计在2%-3%之间,未来10年美国平均经济增长率预计在2%左右,大大低于中国。按照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无论长期还是短期,人民币均面临着较大的升值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