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悉多:“语言”和“言语”塑造的女性形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悉多:“语言”和“言语”塑造的女性形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印度古代文学最早的是吠陀经,它是印度文化的重要典籍,紧接着出现的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也是通过文学作品的方式来记载印度文化的。其中。《摩诃婆罗多》成书最早,是印度古代人民集体创作的结晶。《摩诃婆罗多》中主要的女性形象是黑公主,《罗摩衍那》中是悉多。黑公主作为般度五子共同的妻子,在角色塑造和爱情描写方面,难免有些模糊,不能清晰的表现她作为女性的爱情观和独立的女性形象;而悉多是《罗摩衍那》中的主要人物,也可以说《罗摩衍那》就是围绕她与罗摩的爱情来写的。悉多的魅力来自于她即遵守社会对女性的规约又有自己的个性,因此成为印度文学中具有独特女性魅力的文学形象。

一、语言:文化的符号表征

人类文化来源人类在发展过程中的生产和生活,其中。语言的产生更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最大的事件。语言在诞生之初就承载着人类的文化意义,成为文化的符号化表征。以史诗《罗摩衍那》为例分析怎样运用语言符号塑造人物形象――悉多,怎样通过这些符号来折射印度古代文化的呢?

1 大地――符号系统的基础符号:塑造人物自然要从其出生开始,悉多的出生是从其父――国王遮那竭口里讲述的一个故事:当我扶犁翻地时,从犁沟里突然冒出来一个美妙的女子。她就是大地母亲赐予我的爱女――悉多。这是第一个符号――犁沟,即翻耕过的土地。还有一个我们都很熟悉的称谓“大地母亲”,这大概是在很多民族的诗歌、神话传说中都会出现的一个符号。这样的共同性是因为大地在众多的民族心中都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它还与女性关系紧密。

2 火、恒河――延伸出来的其他符号:火:当被解救的悉多。遭遇到贞节被质疑时,只有投身于“火”来证明自己的清白。在农耕文明中“火”有着重要的地位,刀耕火种――“火”也是一种生产工具。在生产过程中火的最重要的作用应该是荡涤一切障碍。纯净环境。同时,印度文化中盛行火葬,火也就有了纯挎、重生的重要意义。

二、言语:文化规范的话语体现

语言因深具文化内涵而成为符号系统,它内蕴深刻却要人去仔细琢磨才能明白;言语的表达则要明确得多,言语是以人物的话语来使“语言”内蕴的文化得到表现和强调。用于悉多的“大地”这个符号,是人类神话中一个共有的主题――人类来源的思考。结构主义的符号学者列维,斯特劳斯对神话的解读得出一个结论:人类早期的神话传说中都有一些共同的因素,其中之一是人是出生自土。悉多的出生于大地,既是神话传说中常见的,也有作者所想表达的对悉多这个女性形象的崇敬和赞美。赞美悉多对爱情的忠贞和作为一个女性的贞节。只是悉多形象的魅力不仅仅在于这些符合文化规范的行为,同时作为一个女性她也有着属于自己的爱情观、婚姻观,有一些独立的属于女性自身的意识。

1 作为妻子的悉多:罗摩丢掉了王位被放逐隐居森林。不忍心让美丽的、习惯于生活在锦衣玉食中的悉多去过苦日子,决定让她留下来。悉多却很坚决的要跟随丈夫去,“你对我讲这么一些话,难道我在你的心目中就那样卑微低下?难道这与精通法典的身份相称吗?不。甚至听到这样一些话,都觉得是一种羞耻!……妻子,只有妻子才总是与自己的丈夫同甘共苦共命运的。”在这样的话语中,不难看出从悉多看来:离开自己的丈夫是一件羞耻的事,这样的羞耻是源于违背印度古代认为妻子是完全从属于丈夫的,同时也只有被认为是卑下的女性才会这么做。罗摩的母亲乔萨利雅的话进一步明确了这些隐藏的文化规范:“离开自己丈夫的妇女是不幸的,而且被认为不贞节……那些忠于丈夫,在他患难之时毫不动摇的清白的妇女,是要备受赞扬的。”因此对妻子而言最重要的要求是贞节,悉多的悲剧也是来源于对她是否贞节的质疑。

悉多在被十首魔王囚禁时努力捍卫了自己的贞节。她坚定的相信罗摩会来拯救自己。而且一定会获得成功。严辞拒绝了号称可以打败三界所有神仙的罗渡那,“如果你想要保护自己的王国和生命,你就应与罗摩言归于好。当心他发怒。要不然,很快你就会听到弓弦轰鸣,那刻有罗摩和罗什曼那名字的利箭。将摧毁楞伽,消灭罗刹部族。”在被解救后,罗摩怀疑悉多的贞节。悉多说:“我是大地的女儿,面对流言蜚语。我毫无愧色!”她选择了投身烈火来证实自己的清白,这是悉多用言语和行为来为自己辩白。悉多对自己贞节的重视。既是因为当时的印度社会要求女性应该遵守这样的规范,也是悉多对自己的要求。这是作者对悉多这个女性形象极力赞扬的一个方面。悉多被遗弃在恒河岸边,需要再一次证明自己的清白时,她呼唤大地母亲的接纳:“我的思想、语言和行动,一切都是为了罗摩的幸福,我只是敬重他这惟一的丈夫,如果我讲的是实话,那就让大地母亲敞开自己的怀抱,我在自己丈夫和众人面前是毫无过错的,如果我谈的是真情,那就让大地母亲敞开自己的怀抱,把我接纳吧!”

悉多的爱情波折,一直围绕着她是否贞节来展开。对悉多贞节的质疑。正是男权社会对女性的要求和束缚,也是悉多的悲剧根源所在。对于悉多与罗摩的爱情是悲剧还是喜剧,一直争论颇多。但尊贵如罗摩。作为国王虽深信自己的妻子是清白无暇的,还是不得不遗弃她,以免臣民议论。对自己的爱情不能自主,这本身就是一个悲剧。只是《罗摩衍那》以神话传说的方式为罗摩和悉多安排了在天上相见。用一个光明的尾巴来颂扬两人的爱情,所以。有人说是喜剧。但这样的结尾就像梁祝的死后化蝶一样,只能是一种美好的祝愿。不是现实。

这样的文化规范不仅对悉多,对罗摩也具有同样的压力。把悉多从罗波那手中解救出来的时候,罗摩对悉多的贞节可以说是半信半疑:一半是对妻子的信任:一半是依常理推理而有的怀疑(在罗刹国住了一年之久的悉多,很难让人相信她可以保住自己的清白)。但罗摩的心中更多的还有来自外界的压力。“美丽的悉多,在罗渡那宫中住了这么久,她应该当众完成这样的净化仪式……她是无法防止群众之中那些令人不快的闲言冷语的。”甚至这样的压力强大到最后罗摩虽然相信自己妻子是清白的,还是要把她遗弃。

在史诗中这样的标准是双重的:猴王波林死了,他的妻子萨罗就成为了弟弟须竭力婆的妻子,对这样的行为没有任何的谴责。这说明这样的情形在当时也是常见的。为什么对悉多却有这样的严厉要求?这反映的是男性开始意识到应该让女性顺着他们所希望的方向去发展,尤其是妻子――应该是绝对服从丈夫的,是完全从属于丈夫的。悉多这样一个在作者看来完美的形象,自然就要这样来要求她,同样也可由悉多来建立一种对女性的文化规范。

2 作为女人的悉多:悉多的形象魅力除了作者极力宣扬的这些符合当时社会规范的要求之外,悉多的坚决要跟随丈夫去森林,还有她自己――一个女性对自己爱情的坚贞不渝。如果只是害怕社会的指责,罗摩已经要悉多留下来,她只要假意推托就可以让自己不被责难。但悉多坚决要跟随罗摩去森林。想尽一切办法说服罗摩同意。这正是因为悉多把自己的爱情看得无可替代。在这样的女性意识中还有悉多的个性的闪现,对于悉多的个性我们不难从她的话语和行为中看到,尤其是投身烈火、呼唤大地母亲的接纳,她是毅然决然的。这是一个印度古代社会女性无可奈何的对命运的抗争。也是作为女性的悉多,在不得不遵守文化规范的同时所体现出来的自身的个性魅力,以及在后世所有的文化魅力。

悉多与罗摩的爱情悲剧是与当时印度社会对女性的要求分不开的。在塑造悉多这个形象时,史诗以两种文字表述方式:通过语言符号赋予她隐藏的形象特点,再加以形形的人物话语来具体化,让这个人物更为丰满和完整。“语言”和“言语”就这样前者抽象、概括。后者具体、明确,很好的结合起来完成了对悉多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对印度文化的折射。

余梅: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