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观点摘编市场理念决定新闻娱乐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闻娱乐化现象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美国大众报纸时期,并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步向第二次高潮。在我国,进入新千年以来这种现象也愈演愈烈,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
有学者分析认为,当新闻节目需要在与大量娱乐节目的竞争中立足的时候,怎么“讲故事”才更好看,就成了关键问题。电视新闻内容的软性化和边缘化是一个无奈之举,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观众在众多娱乐节目的诱惑下对新闻节目作一些视觉停留。归纳起来,不论是电视新闻娱乐化还是其他媒体的新闻娱乐化,成因不外乎以下几点:社会转型期的躁动、激烈的市场竞争、受众的心理需求、媒体职业道德的缺失。而这些成因往深层次挖掘,都是“市场理念”在起作用。
传播业的结构是社会结构决定的,娱乐的泛化就是市场的深化。娱乐泛化服务于收视率或发行量,而收视率和发行量有两个作用:对内,它是产业评估的衡量指标:对外,在传媒公司跟广告商谈判的时候,它又是一个重要的谈判筹码。所以说收视率和发行量本身就是商品,媒体的经营目标就是要让这个商品产生更大的利润,娱乐化便成为资本的扩张和积累的有效手段。新闻节目作为传媒的一个重要节目形式,不可避免地娱乐化了。
香港报业自律的困境――以香港报业评议会为个案
文章借鉴英国学者巴特勒的媒介社会学的观点,把大众传播媒介的研究置身于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大背景下来研究。社会变迁体现在媒介变化上,媒介方面折射出社会变迁,媒介和社会之间相互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说,香港报业评议会是一个绝佳的研究样本,它的成立、理念、运作模式、面临的困境等各方面都是香港社会变迁的缩影,涉及报界、学界、政府、公众、社会团体之问的角力,展现了香港丰富的媒介生态。报评会是在回归后成立的,选取香港报业评议会这个小切口来研究回归十周年来香港的传媒生态,算是一次小的回顾和总结。
文章选取了香港报业评议会作为个案来研究报界自律,首先梳理了新闻自律研究和香港报业现状,把报评会放在香港报业发展史和报业恶俗化两大背景下来研究,通过分析其面临的困境,如公众评价不高、不具广泛代表性、“有限度豁免被权”争议,投诉成效不足等问题,来折射背后香港传媒生态中报界、公众、政府、社会团体之间的博弈,再加上香港本身的地缘、政治制度、经济和文化方面的独特性,多种角力展现了丰富的香港媒介生态,最后对报评会的前景进行展望并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买方市场下的传媒生存之路
随着大众传播事业的繁荣和技术的进步,传媒市场进入了买方市场阶段,素质不断提高的受众不仅可以比较自由地选择媒介,他们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也在日渐凸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媒介传播的内容和形式。传媒市场“过剩时代”的到来,注意力经济的发展,受众成了各种传媒竞相追逐的对象。为了获得受众的注意这一稀缺资源,中国传媒业的体制、观念、定位、功能、经营模式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观念求主动、载体求移动、内容求心动、传受求互动成了这一阶段传媒业发展趋势的整体概括。
传媒仅仅拥有互动平台、互动手段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将互动作为一种理念和运作手段,作为内容生产的必备环节。只有这样,传媒才能顺应受众需求,满足他们对亲身参与的愿望,获得传者与受者的双赢。
解读电视新闻节目《本周》的平民化特征
随着传媒业的日益发达,传统的电视新闻节目也不断推陈出新,出现了许多新的表现形式和内容,演绎出了传统新闻未能表现出的效果,其中,央视一套的新闻节目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创新。该栏日用“娓娓道来的方式,轻松的语言”综述了一周出现在人们“视野之中以及视野之外的世界发生过的新鲜事”,以“故事化的叙事模式,平民化的视角”再现新闻,挖掘新闻的另一侧面,讲出一个个新闻背后的故事。
用多种表现方式诠释了其平民化特征,同时在节目中其平民化立场还表现在节目内容的人文关怀和对普通人的尊重等方面,这在新闻节目形式上是一个突破。还是国内最早用普通话和手语同时传播的节目之一。新闻节目的平民化是电视节目“以人为本”价值观的体现,平民化的观察视角和平视的理念使得电视这种大众传播媒介更贴近受众,是以受众为主体的传播观念在实践中的运用。在其平民化的特征中虽然加入了娱乐化的成分,但是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娱乐化,新闻节目在注重平民化的同时也应避免娱乐化的倾向,毕竟新闻节目不同于娱乐节目,其主要的目的还是在于传达新闻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