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在数学活动课中落实新课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数学活动课中落实新课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新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转变教育观念,摆正自己位置。教师在数学实践活动课中,给学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组织学生全员参与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获取新知,启发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中感悟到数学就在身边,使学生真正经历新知形成的亲身体验。显而易见,这样的课堂教学很好地落实新课标

【关键词】数学教学 实践活动 自主探究 转化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观念,摆正自己的位置。那么,改变课堂活动形式落实新课标就成为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在改革课堂数学的实践中得出: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关注学生全员参与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与同伴合作、积极与他人交流,增进了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这样的课堂能很好地落实新课标。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究的思维空间,使学生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

如:在教学《桌子有多长》一课时,上课伊时,我就微笑着向学生说,小朋友,课桌和我们朝夕相处,是我们最亲密的朋友,那么,你知道你的课桌有多长吗?你能猜一猜你的课桌有多长吗?这一谈问式引入课题,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心,激发了学生猜测的欲望,激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学生纷纷举手,兴高采烈地比划着说开了。怎样知道你的猜测的长度是正确的呢?这一问,学生探究的热情更高,参与验证的欲望更强。生1说:“我用绳子比一比。”生2说:“我用小手一?”生3说:“我用尺子量一量。”显而易见,在我创设的问题情境里,学和自然就产生了测量桌子的强烈要求,为实践验证的活动埋下了伏笔。在测量的过程中,我继续给学生营造动手、动脑的机会和空间。我问学生:“如果不给你尺子,你有哪些办法说明你的桌子有多长?请小组讨论方案后,测量测量向大家汇报说明好吗?”课堂上,有的小组用手测量,桌子大约有6长;有的小组用文具盒测量,大约有3个文具盒长;还有的小组用数学书和铅笔测量,课桌不到3本数学书那样长。和4支铅笔同样长……小小学生很动脑筋,在小组汇报的不同结果面前有的困惑了。有个学生举手说:“老师,我不明白,为什么我们用的桌子一样,测量的结果却不一样,这是什么原因呢?”听了这个问题,我很惊讶,在老师问题的研究中,学生也会提出问题了,这难道不是学生创新思维在闪光吗?于是我没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自行解决。教室内学生讨论自己提出的问题,信心更足,参与性更强,在学生们认真讨论后,达成了共识,一直认为:用的工具不一样,所以结果不同,用同种工具去测量才能得到同样的结果。“是这样的吗?”“怎样来验证?”我问道。有一个学生立即举手说:“都用数学课本测量,看结果是否一样?”于是各小组迅速动手,当他们发现结果一样时,兴奋地跳了起来。学生在实践中明白了,测量同一种物体只有工具一样,测量结果才一样的道理。

在活动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创设问题情境组织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多角度营造问题情境,提供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运用自选的学习材料,以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学习,真正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和教师的引导作用,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相互影响,相互启发,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始终在轻松、民主、和谐、愉快的氛围中探索学习。

2.发挥主体地位,引导自主探究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的学习方式不应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练为主的方式,而应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历程。恰当地组织学生全员参与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力中自主探究获得新知。

如:《球的认识》一课中,在教学认识球的特征时,我首先让学生猜测球与什么图形有关,再组织学生在小组讨论设计验证方案后,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发现,汇报中学生达成一致的看法:球与圆有关系。当学生在操作中发现这一关系后,我追问学生:你在操作研究中,怎样才能得到位个最大的圆切面?能用自己的球状物体切一切试一试吗?学生们又认真地讨论、操作、验证、观察、汇报,学生在汇报中达成共识:从球的中心切开得到的截面圆面积最大。“请大家推理一下,球有什么特征呢?”我鼓励学生。

生1:因为球与圆有关系,所以我想球也应有圆心(球心),半径和直径。

生2:我认为球应该有球心,不是圆心,球内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且半径或直径的长度相等。

生3:我认为在同一个球内,直径长度应是半径的2倍,半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

师:怎样能验征大家的推想正确呢?你能想出好的办法吗?

学生再次在小组内讨论验证方案,动手操作实验。

小组1:我们把乒乓球夹在两个书之间,能任意转动球,说明,球内直径都相等。

小组2:我们沿蹦蹦球的最大直径切开,测量球心到球面的距离都相等,说明球内半径都相等,且直径是半径的2倍。

在教学中,启发学生推想,组织学生讨论,动手操作验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活动中学生自主探究,不仅自主获取新知,更重要的是经历了获取新知的亲身体验,学到了科学工作者探究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实现了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的基本理念。同时,也体现了教师在教学中起着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作用。

3.在转化应用中,培养学生能力

教学中要充分体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新理念,这也是数学活动课最终的教学目标。怎样才能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在教学《数学编码》一课时,我深有体会,课中当引导学生探索出身份证,邮编等编码的规律后,我启发鼓励学生,给自己编一个学籍号码,要求从号码中能看出是哪个年级,哪个班级,班中的学号是多少,是男同学还是女同学等情况。要求明白后,学生主动在小组内讨论编排方案,小组意见一致后汇报。

小组1:我们通过讨论,认为用5个数字表示,第一位表示年级,第二位表示班级,第三、四位表示学号,最后一位表示男女区别。

小组2:我们从身份证号由15位改成18位中受到启发,我们认为用9位数字比较好。在小组1的5位数前再加4位表示年份,可以清楚的看出你入学的时间。如我的编号是19951246(女同学末尾用偶数来表示)。

在编排学籍码的活动中,学生们充分得用了编码的编排规律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在真实的情境中,学生没有死记硬背,而是灵活运用,在运用的过程中,学生的智慧火花被碰撞出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被启迪,创造潜力被释放,学生真正经历了获得知识、运用知识的亲身体验,真正感悟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学习其乐无穷。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时,学习才能成为孩子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这样的课堂才能融知识、技能、思维、情感、意志、想象、创造于一体,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落实好新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