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矫正举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矫正举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谈教育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地说,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特别重视青少年思想行为习惯的训练和实践。

关键词:不良行为;矫正;良好环境

现在的学生中独生子女多,留守学生多,从小娇生惯养,在家从不参加劳动。因此他们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体现在学校打扫卫生的过程中不是敷衍了事就是打扫不干净。自己当班主任时,对学生说道理、指导方法、操行评分、处罚重扫等招数都用过,也有些许成效。开始时,一些脏活总是想老师帮他们做,后来就都是学生互相帮助完成了,原来最怕劳动的几个同学也积极自觉地参加劳动了,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能力都明显提高。

现在学生上课吃零食是司空见惯的事,无论老师怎样批评教育,可是有的学生还是偷着吃,更有甚者,上课吃泡泡糖,等老师转身在黑板上板书时,故意吹起一个大泡泡做恶作剧。我的一个同事用过这样一招。一天上课,该老师带了一大杯茶水和几个面包进教室,上课过程中,一会儿吃一口面包,一会儿喝一口茶水,并做出津津有味、若无其事的样子。台下的学生一个个瞪大双眼,叽叽喳喳议论开来,还有几个学生举手要求发言。老师见已经引起了学生的注意,立即停止讲课,先进行了自我检查,说明这样做的原因,然后自然延伸到学生上课吃零食的问题上,说出吃零食的种种坏处和不良影响,让学生进行换位思考。这样进行现身教育,从此以后这个老师的课堂上学生吃零食的现象消失了。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学生的零用钱多了,受社会风气的影响,现在的学生时常在同学之间进行一些赌博游戏,地点在教室、寝室或校外。影响同学的团结,影响学习,进而会影响学习风气,影响班风、学风、校风。我当班主任时,经常进行批评教育、个别谈话和家访,一段时间后学生在学校是不赌博了。后来我又了解到个别同学在校外仍进行赌博游戏,还说老师也玩麻将和扑克牌,言下之意你老师也赌博,还说学生。为此我在班上开展了捉赌博活动,欢迎学生监督,不论是发现学生还是我本人参与赌博,可以检举,被发现者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必须在班上作出深刻检查,是学生应将赌金上缴班费,是我本人则上缴200元作为班费,资助本班贫困同学,得到班上全体同学通过。从此班上学生参与赌博的现象不见了。

矫正学生行为的例子有很多,结合上述几个例子,我认为在中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中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规、班规就是规矩,是学生的行为准则和行动指南。制订班规应该发动学生一起讨论,通过师生共同参与,形成以制度管理学生的体系,在老师的示范和制度的约束下,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培养学生能分清是与非、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能力。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从各种媒体事物中吸收“真善美”的营养,摒弃“假丑恶”的糟粕。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人生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家长和老师是学生模仿的对象,所以家长和老师都要做学生的表率,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批评教育、制度约束和处罚是必要的,但家长和老师的身教与示范更具有教育说服力。因此每个家长和老师每时每刻都要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学生的榜样,做到以身立教,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三、反复训练与实践

学生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一次性就能形成,而是在反复训练和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重在坚持,常抓,同时还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及时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培养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经常引导学生反思和反省自己的行为,经过多次的,循环往复的训练实践,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要从小事抓起

学校和家庭在教育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确“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从小为善的高尚情操。要把对学生的教育落实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不要光讲大道理,从小事抓起,如要求学生在家中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为人诚实、不乱花钱、不贪小便宜、不斤斤计较、不以强欺弱、尊敬长辈和老师、孝敬父母、不进网吧、当天的事当天做、不沉迷网络游戏。这样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积累起来,持之以恒,就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青少年善于模仿,可塑性强,富于幻想,生动活泼

我们要遵循他们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树立他们身边的榜样力量去激励和引导他们。引导学生去发现各类榜样人物的行为习惯的养成经历,对他们有巨大的启发和鼓舞性,用学生身边的榜样去影响和带动整个班级及全校学生,创造良好文明的学校环境。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目前全国提倡的创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都为青少年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作者单位 江西省婺源县中云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