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宝莲灯》音乐看中国动画音乐创作理念的创新蔡海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宝莲灯》音乐看中国动画音乐创作理念的创新蔡海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宝莲灯》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历时四年艰苦磨砺推出的大型动画电影。《宝莲灯》音乐,由著名作曲家金复载担任音乐总监,大陆、港、台三地著名词、曲作家携手创作。创作团队既立足本土,继承中国动画音乐创作的经验,紧密结合本民族丰富的音乐文化,又广泛吸取国外音乐文化精华,将现代思维融入创作中,营造出一种现代受众喜闻乐见的艺术风格,为影片的成功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无论是在音乐创作理念还是音乐的演绎形式上,都为中国动画音乐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一、《宝莲灯》音乐构成

《宝莲灯》音乐,相比以往的中国动画音乐作品做了很多新的尝试,将影视剧音乐的创作理念引入动画音乐的创作中。由片头、片尾主题歌、插曲和九段背景音乐构成,包括:片头主题歌《想你的365天》,片尾主题歌《爱就一个字》;插曲《天地在我心》;主题音乐《宝莲灯》共衍生出九段场景和背景音乐,分别是:《序曲宝莲灯》、《母子情深》、《天宫孤儿》、《土地爷授计》、《集市场面》、《沉香求师》、《火湖炼斧》、《望月节舞蹈》和《劈山救母》。这十二首音乐作品,成为串联整个故事,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元素。

二、《宝莲灯》音乐在动画片中的作用

动画音乐,对于整部动画作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音乐的构思,旋律的创作、编曲、演唱以及演奏乐器的选用,都要概括地表现影片的主题思想和情感基调,在艺术表现上要体现影片的思想内核;其次,音乐与画面内容有机融合,互为表里,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一)主题音乐推动情节发展

动画片的剧情有自身的发展线索和动力来源,但由于它是一种虚构的、平面的表现客观世界的艺术方式,所以,还需要由音乐来进行提升,要求音乐起到暗示、影响、连贯情节发展的作用。

《宝莲灯》的主题音乐作为贯穿整部动画片的音乐主线,在片中,随着宝莲灯的三次点亮而出现三次,而宝莲灯的三次点亮正是全片情节发展的三个重要转折点。音乐做为另一条主线,在推动情节的发展上起了重要作用。

主题音乐首次出现是在影片的开始,低沉略带凄凉的男中音以画外音的形式给受众讲述着一个神秘又带有辛酸的故事:“天上的神仙三圣母爱上了人间的书生刘彦昌,她不顾哥哥二郎神的反对,毅然下凡,去追求人间的幸福生活”。三圣母为抗拒二郎神的破坏,毅然点亮了手里的神灯。主题音乐《宝莲灯》伴随画面中飘逸的丝带,以女声合唱的形式飘然而出,预示了动画片神秘而又带有忧伤的曲折情感。

主题音乐的再次出现,是三圣母回到天庭,她为了保护儿子沉香,第二次点亮神灯。先是由大号吹出低音,烘托着三圣母和二郎神之间争执的情节,形成了精准的音画同步。然后,伴随着宝莲灯的点亮,主题音乐《宝莲灯》再次出现,低沉的音色暗示着即将到来的灾难,表现出母子分离的悲剧的开始。

主题音乐的第三次出现,是在沉香点亮神灯,打败二郎神,救出母亲的情感段落。管弦乐奏出辉煌的乐章,恢宏的音乐配合战斗胜利的壮丽场面,将影片推向高潮。

(二)场景音乐营造影片氛围

尽管动画音乐与画面相互分离、相互并行,但它们同时也互为支撑。音乐可以给予画面空间深度和广度,补充视觉形象的塑造,增加画面的立体感。《宝莲灯》中的场景和背景音乐,无疑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营造同画面情感相一致的音乐氛围,使影片的视听效果更加感人。

在《宝莲灯》的九首场景和背景音乐中,最能营造氛围、最具典型意义的,要数《集市场面》这一音乐片段。作曲家为表现《集市场面》中欢快轻松的情绪,塑造古代中国传统的集市形象,在管弦乐队的衬映下,选择了如竹笛、扬琴、锣、木鱼等中国民族乐器进行主奏,为配合片中耍猴的细节,音乐采用了锣与扬琴、柳琴等弹拨乐器的合奏。这种“中国味”十足的音乐片段成为影片的又一道亮点,营造出轻松愉悦的集市氛围。

(三)背景音乐刻画人物形象

动画片中对角色形象的塑造,除了运用剧情的推动来表达角色的个性外,音乐对角色的描写也能使人物形象生动化、立体化。这样,就弥补了角色的不真实和呆板化的先天不足,音乐在影片情感的表达上推波助澜,能使受众被音乐与画面共同营造的艺术魅力吸引,融入剧情中。

影片《宝莲灯》塑造的十余个艺术形象中,最有特点的,要属“土地爷”。矮小的身材加上长长的胡子,使这一传统中国神话中的艺术形象显得十分诙谐、幽默,背景音乐《土地爷献计》则用音乐巧妙地诠释了这一形象。“土地爷”的音乐以表现幽默、诙谐的情绪为主,旋律采用中国传统的五声调式,演奏乐器则选用了极具民族风格的管子,管子富有磁性的音色非常符合人物年龄上的特点。同时,为配合“土地爷”这一神仙身份,还选用了带有奇幻色彩的钢片琴在高音区敲奏,既表现出“土地爷”的年龄特征,又体现出人物的身份,用音乐生动的刻画出“土地爷”栩栩如生的形象。

(四)歌舞音乐体现地域风格

由该片的音乐总监金复载和董为杰创作,宗庸卓玛演唱的歌舞音乐《望月节的舞蹈》,是影片中唯一的一个歌舞音乐片段,风格与影片总体音乐风格截然不同,形成影片音乐的另一个亮点。长达5分钟的歌舞音乐,旋律取材于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材料,节奏感极强,将中国少数民族音乐风格和舞蹈风格完美融合在一起;高亢的领唱和粗狂的合唱交相辉映,又使音乐带有几分原始、神秘的气氛。浓郁的异族情调在视觉和听觉上给受众以耳目一新的双重享受。

三、《宝莲灯》音乐的创新性

(一)《宝莲灯》音乐的创作基础

从1935年,万氏兄弟制作出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电影《骆驼献舞》开始,中国动画音乐经历了50、60年代“中国学派”式的纯中国民族音乐,又经过了70、80年代的“儿童式”等发展过程,逐步形成了民族化(创作风格民族化、演奏乐队民乐化)、儿童化(受众低年龄)等标志性特征。

(二)《宝莲灯》音乐的创新性

《宝莲灯》的音乐创作,为符合现代受众的审美习惯,在继承中国传统动画音乐风格的基础上,引入电影、电视剧音乐的创作理念;在借鉴国际成功的动画音乐创作经验上,融入流行音乐元素;由儿童化向多元化扩展和民族化与流行化相融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形成了新的音乐风格。

1、影视剧音乐创作理念的引入

《宝莲灯》的音乐创作,首次将影视剧的音乐创作理念应用到了动画音乐的制作中。首先,改变了以往中国动画音乐单一主题歌和单一主题曲的创作模式,根据剧情需要,创作了多首主题歌、插曲和场景音乐;其次,改变了以往动画片中音乐从同至尾平铺式的音乐模式,片中的音乐并没有一直出现在画面之中,其中有部分的空隙,音乐只有在必要的时刻才会出现,起到烘托气氛和表现人物情感的作用。

2、由儿童化向多元化扩展

一直以来,传统的传播理念将动画片的主要受众定位在少年儿童,在动画音乐的创作中,也逐步形成了儿童化的创作风格。如:《黑猫警长》、《三个和尚》和《葫芦娃》等国产动画片,作曲家都在其中创作了朗朗上口的旋律,轻松明快的节奏,简洁的音调,适合少年儿童欣赏并演唱的动画歌曲。

随着时代的发展,动画制作技术的日趋成熟,受众年龄段的扩冲,欣赏群体整体文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市场需求的扩展,都使得纯儿童化的创作风格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再加上有些动画片的音乐创作过于简单,都使得国产动画音乐失去了许多的“大孩子”。

《宝莲灯》的创作团队在总结、继承传统动画音乐创作的基础上,一改以往中国动画主题歌曲“儿童化”的音乐风格,邀请的作曲家创作了三首由成年人演唱的主题歌和插曲,由创作的儿童化向多元化转化做了有益的探索,不同的受众可以从音乐中获得不同的讯息。如:插曲《天地在我心》,音乐所对应的情节是沉香坚信终有一日会救出母亲,憧憬着未来与母亲团聚,不畏困难,苦学本领,在磨难中慢慢长大成人的过程。成年受众可以从歌曲中领悟人生,体验奋斗过程的精彩;儿童受众则可以在体验快乐的同时,看到成长过程中付出的艰辛,同样一首歌,却能带给各个年龄段的受众不同的感受。

3、民族化与流行化相融

在我国早期的动画电影发展中,民族化是其最大的艺术特色。在20 世纪60年代,鲜明的民族特色得到了世界的认同,被誉为“中国学派”,其中,音乐的作用功不可没。民族音乐元素在动画片音乐中的运用十分广泛,既有采用民族器乐曲的音乐,如《兰花花》;也有采用民族戏曲元素创作的音乐,如《大闹天宫》、《骄傲的将军》等;还有采用少数民族音乐元素创作的音乐,如《阿凡提的故事》等,这些蕴含丰富民族音乐文化的元素,为形成动画电影的民族化风格,奠定了有力的音乐基础。

随着音乐传播方式的变化与进步,受众观念和审美情趣的更新,动画片音乐的“民族化”正在逐步和“流行化”的音乐相融合。流行化音乐的歌词通俗易懂,旋律简洁明快,感情表达直接丰富,更易被现代的受众欣赏,符合现代受众崇尚的娱乐化的、通俗化的审美取向。

为了使音乐可以更好的被受众所接受,创作团队以流行音乐手段来诠释《宝莲灯》这个古老的故事。例如:片头主题歌《想你的365天》,就选择了充满现代感的旋律、动感的节奏和时尚流行的配器,实现了民族化与流行化相融。歌曲在重复演唱中,速度快慢的转换,伴奏音型的转换,演奏乐器的转换,都深化了音乐的主题情绪,完美的与画面相结合。音乐表现出的R&B风格,更使音乐呈现出流行化的风格。

《宝莲灯》音乐,拓宽了以往中国动画音乐单一简单的创作模式,通过对国外动画音乐成功经验的借鉴,探索出一条将儿童化向多元化扩展、民族化与流行化相融的音乐创作模式,这种模式已经被中国动画音乐制作者认同和采用。

参考文献

[1]蔡海波.儿童音乐电视创作的理论与实践[M].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

[2]张建翔、孙林、肖珣.影视动画音乐概论[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0

[3]赵竞、尹章伟.影视动画音乐——基础、欣赏与制作[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4]张慧临.二十世纪中国动画艺术史[M].陕西: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5]颜慧、索亚斌.中国动画电影史[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

[6]张琦、郝达.论国产动画电影音乐创作的美学风格演进[J].当代电影.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