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抒郁勃之气 展书卷才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抒郁勃之气 展书卷才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邓圣来自江苏苏北汉文化发祥地,自幼酷爱艺术,他至今还清晰地记得他10岁那年父亲带着他去博物馆看李可染展览时的情景。弱冠之年的邓圣,站在李可染那郁黑浓重的画作面前竟然被震慑的浑身发抖。但这也使他对绘画艺术产生了敬畏和向往。这深刻的记忆一直成为他心中挥之不去的情结,他希望自己以后也能成为像李可染那样的大艺术家,用他的艺术去感染人、激励人。这种意识一直积存在他的心头,激励着他去工作和学习,直到2000年进入艺术学院美术系正式开始学习中国画,才使他积聚在胸中的梦想插上了翅膀,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就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他的《秋硕》(1997)获山东省“迎香港回归”书画大赛二等奖、《天职》(2004)入选全国中国画展、《双栖读月图》入选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并获优秀奖、《双蕊多情醉春风》(2005)入选全国中国画展、《西园桃李竞芬芳》(2007)获第二届“齐白石奖”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优秀作品奖、《青霞紫雪点春风》(2008)获第14届中国当代花鸟画大展创作奖、《玉树琼葩堆雪》(2010)获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优秀作品奖(最高奖)等等。这为他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传统的中国画发展到今天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甚至已经在相当的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中国画的认识和看法,以致造成了在中国画认识问题上的模糊与混乱。正因此,画家在实践中也就常常是在这种模糊和混乱的状态下做出选择:传统的与当下的、中国的与西方的、古典的与流行的。这种混杂性从某种意义上被誉为“多元”与“多样”,但在给中国画带来丰富性的同时也在相当的程度上背离了中国画的主旨和主脉,并且日益走向孱弱与虚饰。这种现象使人们感到了一种文化上的忧虑。但我们已经注意到,实际上已有许多有远见的艺术家业已重新回到中国画之根去思考和探索中国画的现代化与当代性的问题,这种趋向已开始影响到众多青年一代艺术家,并在他们那里产生了良好的发展势头。邓圣艺术的起步就处于这样的情境之中,但他在这个多元的时代没有走时尚之路,而是一头扎进传统的艺术之中,并以当代人的眼光广收博取,逐步形成了他自己的特色。这是他对其胸中艺术的挖掘,也是他个人性灵的展现。其特色可以归结为四个方面:生、厚、朴、雅。

生,是传统中国画中的重要要求。“六法论”第一条即“气韵生动”。因为绘画只有“生”和“动”才能具备“气”和“韵”。气韵是一种灵性,绘画不“生”不“动”也就不可能具有灵性。生,既是“生动”也是“生活”,是把生活转化为生动。二者互为依托,才能使艺术作品具有气韵。邓圣的艺术虽来自传统,但他并没有脱离生活,而是将传统的品鉴要求和笔墨与他对自然的观察结合起来,使之获得新的转化。他的作品无论是花鸟还是人物,都以其鲜活性而赋予其韵味。《岁朝清供》(2011、2013)是两幅传统题材的作品,但邓圣却没有表现出一丝的老气和古板,而是以浓重的色彩和清丽的笔墨营造出喜气与活力。其中隐含着他那郁勃之气的抒发与快意。

厚,是一种气质。也是一种精神。艺术之“厚”同样是与人相关。浮躁、浅薄之人,其艺不可能厚,而“厚”则体现为一种人的精神与气质。米芾在评荆浩时曾说:“荆浩好为云中山顶,四面峻厚。”荆浩在论及笔墨时也反对媚俗“无骨”而强调“正气”。近人黄宾虹也认为,山水画的美在“浑厚华滋”,而用笔的精髓在于平、圆、留、重,这都是对一种气质与精神的要求。邓圣的艺术所表现出来的“厚”起于其笔墨,而归之于其气质和精神。在《西园桃李竞芬芳》(2007)中,其树木横枝的苍老与花叶的秀润形成对比。短促而留重的用笔透出一种内在的力;满枝的花叶遮不住虬曲的枝干向上生长的顽强。

朴,是一种状态。老子提出“抱朴守真”的概念,是要人回到一种本真的状态,也只有在这种状态下人才能“悟道”。这种思想对中国传统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传统画论中,其最高标准为“逸格”。宋黄休复认为,所谓“逸格”即“拙规矩于方圆,鄙精研于彩绘,笔简形具,得之自然,莫可楷模,出于意表”。我们从邓圣的作品中看到,他的艺术与时尚无关,而是返回到其内心之中去挖掘和寻找那具有其个性特征的形象。在他一系列像《唐女马球图》(2013)这样的作品中,其造型和笔墨趣味都以其朴厚稚拙而呈现出天然去雕饰的清新。这其中已经融汇了传统中国画造型和他家乡徐州汉画像石与民间艺术等诸种元素。这些元素经过消化后自然留出,又被赋予了当下的审美意识。

雅,是一种趣味,但更是一种品格和格调。中国传统绘画中对绘画的要求以“雅”为上。《毛诗序》称,“雅者,正也”。这就表明了“雅”不仅是一种趣味,而更是一种品格和格调。《荀子》中注曰:“正而有美德者谓之雅”。就是与人有关。但在古人看来,“雅”的重要性更关乎一国之兴衰,就在于它具有正人心之功效。邓圣的作品上追汉唐,下承文人画传统,使其艺术在“雅”、“正”之间呈现出一种正大气象,在朴厚浑茫中透出一股书卷气。他的《玉树琼葩堆雪》(2010)、《清气满乾坤》(2011)以及《东坡先生读史图》(2012)、《请赏》(2013)等作品,都表明了他的这种艺术特质。

可以看出,邓圣的心中郁结着一股勃然之气,这股气既是他对艺术的那种虔诚和敬仰带给他的无限的动力,也是他通过艺术充分展现自己和对艺术的理解的基础。以此郁勃之气,邓圣的艺术就有了不一样的面貌,也由此调动起他的敏感与才情。他对中国画的认识不仅来自传统和自然,更出自他自身的气质与个性。在这种结合中,他的艺术也表现出刚中带柔、刚柔相济的特征。这是一种正气和正脉的表现,这既是他作为徐州人的品格的反映,也是中国画对人的要求。中国画最讲究品格和格调,对艺术家的要求也是如此。做人的品格与格调也正是其艺术的品格与格调。而邓圣就是在这样一个高起点上建立起了自己的艺术向度。这正是他最值得期待和期许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