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买到票才是硬道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临近春节,身在北京、家在湖北的风筝小姐最近整天守着电脑、等着卖票时间的到来,但哪怕目不转睛,买一张回家的票也不是那么容易,一向温柔的风筝小姐大怒:票都到哪里去了?
又是一年春运时,浓重的乡土情结让上亿人像候鸟一般回归故里。过年回家,但回家的路却稍显漫长。当身在异乡的人年年为了火车票奔波,人们已经无心追究中国特色的春运到底何时开始,我们只关心它何时才能让漂泊在外的人过年都能有家回。如今,盯着电脑的白领们不一定能刷出一张车票,彻夜排队打工者也多数无功而返。当指针指向售票时间,有幸排在第一位的那个人却很不幸地没能买到票,人们不禁要问,票都哪儿去了。
1987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春节民工返乡潮出现并迅速席卷全国,25年过去,全国铁路系统发送旅客人次已经开始以三十亿来计算,“买票难”成了春运的关键词,曾经的“铁老大”也不得不在一次次的质疑中想办法改善购票环境。电话订票、网络买票,渠道多了,窗口彻夜排队的景象少了,购票似乎简单了,但仍然没有人敢保证自己肯定能买到票。
说到买票难,那些混杂在人群中的黄牛党曾是一个时代的印记,人们责怪他们倒卖数量有限的火车票,但在无票可买的时候,人们又不得不屈从,任由黄牛党“宰割”。就算铁路内部员工与黄牛党的勾结“路人皆知”,人们也只能忍气吐声。此时,在这看似简单的买卖关系中,你根本找不到任何公平。为了公平,在对黄牛党“屡打不尽”后,火车票实名制的时代到来了。购票实名制似乎让黄牛党不再那么猖獗。但与购票实名制几乎同时开始的电话订票、网络订票让铁道部自己给自己找了麻烦。懂网络、有电话,对于很多人来说,再也不用冒着刺骨的寒风排队买票。毫无疑问,这是社会的进步,但当无数的电话无一打通,网络刷不进去,窗口又是电话与网络订票后剩下的车票。我们该去哪里买票?
网络时代自有网络时代的办法。当购票大战又进入白热化阶段,一种抢票插件成为很多乘客抢票的利器。金山猎豹、360、火狐、搜狗等浏览器厂商均推出了专用版或有抢票插件功能的浏览器。这些抢票插件采用相似的手法,频繁自动刷新订票窗口,自动记录用户所需信息,自动进入下一流程等自动程序,相比铁道部12306网站需要重复手动刷新、重复填写信息,这种插件快捷方便。然而,没几天,铁路技术部门便监测到了高峰时间段网站登录访问及查询并发现数量异常,经分析主要是由部分浏览器所安装的抢票插件所为,铁道部相关负责人说,此类插件通过频繁查询、强行插队等手段,打乱了正常的购票秩序,直接影响了售票的公正性,损害的是大多数购票旅客的利益。
铁道部苦口婆心地向乘客解释着这些插件的危害,人们也知道这似乎是投机取巧,但这总比从黄牛党手里买票合算,“买到票才是硬道理”,人们明知没有合乎规矩,却不得不采用“非常手段”,因为他没有通过正常的渠道走通。
电话与网络订票成功的机会都少之又少,窗口购到票的几率又有多大呢?而到窗口买票最多的往往是在外忙碌一年的农民工。他们不会、也没有电脑,繁琐的电话订票更让很多人“云里雾里”,当然,这样的结果应该不是铁道部的初衷。如果说黄牛倒票是制度的漏洞,那么电话、网络、窗口三种购票方式的不同便是技术的不公,而它的背后是社会阶层的不公平。
这让笔者想起一句话,“在这里,火车不是交通工具,它是这个国家的一部分,它是一个地方。”这是美国游记作家保罗·泰鲁的著作《骑着铁公鸡,坐火车穿越中国》中收录的一句话。1987年,保罗坐火车游历中国,他发现其所身处的被绿色铁皮包裹的世界要比外面有趣得多。在这个移动的长龙里,人们用惊人的热情嗑瓜子、打牌、聊天和喝茶,每个人都好像在度假总有无限的创意来打发时光。保罗用这样一句话总结自己的所见所闻:“中国人‘生活’在火车上。”
25年过去,绿皮车已经无法跟上人们出行的脚步,路多车也多,购票的方式更多元,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更为复杂。但保罗书中提到的其中一点却始终没变,那就是“在这里,火车不是交通工具,它是这个国家的一部分,它是一个地方”。本是平常的交通出行却成了每年一次的迁徙。一张火车票承载了太多的东西。过年为什么要回家?“如果连家都不能回,忙碌一年的奔头又在哪里”,一个异乡人的回答让我们每个人动容。
那时候绿皮车上几十万张的站票还没有引起人们太多的关注。当铁道部拿着将近两亿元建了一个难登的网站,当铁道部用天价拍了几分钟的宣传片,人们有点生气了,你们上千万地消费着,为什么站票就不能半价呢?
1月12日,社会公益工作者“卫庄”在网上“呼吁无座车票应该半价”的微博,称“无座旅客以农民工兄弟居多,他们因条件知识等原因,抢不到属于自己的有座票。按照市场价值规律,他们没能享受与车票价钱所匹配的服务,因此无座车票全价不合理”。
事实上,公众关于“站票半价”的建议已不是首次,早在2007年1月,重庆律师王彦就曾向铁道部发出公开信,呼吁对站票施行半价优惠。与每次一样的质疑相对应的是,铁道部的历次回答都不统一。2007年,铁道部曾针对公众提议的站票能否实行“站价”进行回应,称站票实行“站价”会使更多人挤向铁路,导致列车严重超员,危及行车安全。而在“卫庄”的呼吁微博发出十天后,1月23日,铁道部有关负责人则称,铁路部门组织春运考虑的完全是社会效益,出售无座票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人回家,不实行半价是因为铁路部门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给予支撑。
为什么同样的价格不能享受同样的服务?当身在拥挤的火车上,尽管你知道这节车厢中每个人的票面金额都是等值的,但一个座位就会让你有一丝的优越感。不管是担心超员还是考虑成本,铁道部的回应都给别人留下了可以反驳的口实。超员?铁路部门本身可以根据火车的载客量发售车票,没有超员的车票,哪有超员的乘客呢?成本?实行半价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难道要让乘客为你承担这些成本?铁道部自有自己的难处,但当问题屡屡被提及,我们希望听到合理的解释。
春运,人们关心的不再仅仅是能不能买到票,火车票定价机制的透明亦成为人们的诉求。根据新京报“京报调查”的结果显示,有91.1%的受访者支持火车票站票降价,明确提出“反对”的,仅为4.7%。而在其中,买过站票的人支持降价的比例高达93.0%,即使从没买过站票的人中,支持降价的比例也有77.1%之多。
就在笔者即将收笔前,网上又爆出消息,一旅客提前20天上网购票却没买到,开车前一天,网上却冒出大量余票,根据媒体的调查,这与铁路部门实行的“席位复用”有关,也与各铁路局之间的利益博弈挂钩。已经买到票的笔者也当了回“好事者”,打开铁道部12306网站,发现回乡的车票不仅多了千张以上的站票,硬座、硬卧也仍有余票,这让买到凌晨站票的笔者不禁怀疑,“难道买票买早了”?真想告诉那位风筝小姐,票在这里呢!
争论了半天票难买的问题,到最后却发现,票在最后一刻等着你呢。票真的难买吗?我晕了。不管了,虽然铁道部恍惚不定,但手里攥着回家的票还是比较靠谱的。因为“买到回家的票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