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福州领衔新“海丝”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福州领衔新“海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福州自古以来就是发展海外贸易的先驱,已和世界217个国家地区开展贸易往来,拥有300多万海外华侨、80多万的福州台胞等优势侨台资源,建成7200多亿元的工业产值、多个千亿产业集群的工业基础,完备了国际海港、国际空港等立体式交通枢纽建设。作为“海丝”的发祥地、战略枢纽,福州既有潜力又有优势,目前正力争将自身打造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城市。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契机

福建是东南沿海距离台湾最近的省份,而福州是一座伴海而生、因海而兴、拓海而荣的港口城市,被认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计划是中国政府重点推动的项目之一,该计划由主席2013年10月访问东南亚时提出,“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被认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2.0版”,更被视为拉动中国经济的新引擎。

海上丝绸之路的经济体需要通过经济整合海交会资源,打开台海两岸联系的桥梁,而这正是福建的优势。海上丝绸之路不只是经济之路,还是一条和平之路,一条发展之路,一条文化之路,一条旅游之路,更是一条合作共赢之路。通过这条路,中国旨在打造和这些国家利益的共同体,发展的共同体。

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杨岳如此描述他眼里的福州:海域面积约1.1万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1310公里,发展海洋经济腹地广袤、得天独厚。福州与东南亚地区的贸易往来肇始于东汉,宋元时期福州是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中丝绸的主要生产地。

时至明代,郑和率领200多艘海船、2.7万多人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创造了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航线最远的航海记录,将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到巅峰。

作为开放的前沿城市,如今的福州港,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通航,2013年福州与东盟贸易往来达42.46亿美元,杨岳表示,“这些都为振兴海上丝绸之路打牢了基础、注入了生机、增添了无穷的动力。”

“以福州作为全省的整合点,可以把海西地区、平潭地区,把福州所有的经济区整合起来,整合的力量是全省,不以一个起点,而是以全省作为起点,下一步会有更大的发展。”

福州市市长杨益民说,福州北联长三角,南接珠三角,正好是联接东盟、东南亚的一个重要门户。福州在海外的华侨有300多万人,是重要的资源优势,可以牵线搭桥,与各国交流合作、建立联系。另外,在台湾的福州人有80多万人。“所以侨台是我们的重要优势,也是下一步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资源。”

除此之外,福州市工业产值2013年达到7200多亿远,有多个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近万亿元工业产值的产品都是对外贸易的重要产品。这个工业基础也是与东盟国家合作的一个重要基础。

对外经贸合作迈向“深水区”

2014年5月18日,第十六届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本届海交会突出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主题,通过举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市长(高峰)论坛”等系列活动,推动福州、福建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互通有无、务实合作。

今年福州将融入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内容作为本届海交会的主要活动来安排,围绕“搭建一个平台、建立一个机制、设立一个基金、建设一个中心”的总体框架,福州依托港口让对外经贸合作迈向“深水区”。

构筑 “海上丝路”战略枢纽

自晚唐起,福州港便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祥地。2012年11月17日,国家文物局宣布了重新设置的45项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海上丝绸之路(福州市)榜上有名。

如今的福州港是中国十大枢纽港之一,下辖闽江口港区、江阴港区等9个港区。在江阴港区,10号、11号、12号码头泊位正建设之中,今后3年里将逐个投用。它们的背后,是正在崛起的超千亿元规模的化工新材料专区。在这里,一座国际汽车城也正在兴建,3年后将实现每年10万辆的进口整车交易规模。依托港口,福州对外经贸合作迈向“深水区”,特别是在加强与东盟、中东等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数据显示,2013年,福州与东盟、中东、非洲等国家和地区贸易总额超过64亿美元,占同期全市外贸总额的20.5%。其中,出口46.65亿美元、进口17.8亿美元,分别占同期全市出口、进口总额的24.12%和14.7%。

打造 “海上丝路经济带”强市

4月2日,罗源农兴水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第二批渔民将飞赴印尼瑟兰岛,尝鲜跨国养殖。今年底,福州市民有望吃到万里之外运来的“大个头”白对虾。来自福州市海洋与渔业局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市远洋渔业产量22.79万吨、产值22.15亿元,分别占全省97.68%和98.95%。全市外派远洋渔船395艘,占全省94.05%,比上年增加119艘。新建境外养殖基地4个,签约项目总投资5亿多美元。

今年1月17日,位于马尾的东盟海产品交易所获外交部、财政部、农业部渔业局、证监会等有关部门评审通过,成为我国首家面向海外开展业务的水产品交易所。交易所交收管理部经理叶长春说:“我们将搭建中国与东盟国家渔业产业合作与渔产品交易平台,这对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海洋经济建设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远洋渔业的“进”与“出”,加深了福州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开放开发中的福州新区,则为福州与沿线国家和地区产业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而随着远洋渔业的壮大、产业园的兴起和临港产业的崛起,福州海洋经济的引擎全面开启,正着力打造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海洋强市,进而推动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双向投资、经贸往来、人文交流,打造互利共赢的合作典范。

榕台架设 “海上丝路”新桥梁

对台交流,福州有先天优势――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法缘久。

从1984年引进落地第一家台资企业,1989年设立台商投资区,2012年台商投资区扩区获批,30年来,福州凭借独特的地缘优势和政策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台资企业前来投资,榕台经贸关系日益密切。

为建立“让福州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福州”的开放大平台,1994年福州成功举办了首届国际招商月活动。20年,招商月活动一路走来,规模与影响力日益扩大,已发展成为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国际性经贸文化交流合作盛会。

通过招商月活动,福州开放的路越走越宽、发展的步伐越迈越大,开放型经济蓬勃发展。数字是最好的佐证,全市在招商月(海交会)活动上累计签约外资项目4722项,利用外资335亿多美元,引进落地的冠捷电子、中华映管、东南汽车等一批重大项目至今仍是福州引以为豪的领军企业,为福州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效带动和促进了海峡两岸经贸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

历史上,一艘艘“福船”曾满载丝绸、茶叶、瓷器,沿着海上丝绸之路驶向世界各地,创造了闽人“下南洋”的辉煌历史;在加快建设“海上福州”的今天,一艘艘福州远洋渔船正沿着祖辈的航迹,不断开辟境外渔业基地。

福州不仅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也是中国远洋渔业发源地之一。早在1985年3月10日,由13艘远洋渔船组成的中国第一支远洋渔业船队就从福州马尾港启航赴西非海域从事渔业生产。

1993年5月,福州市远洋渔业公司与印尼财源帝集团首开远洋渔业合作,第一次组织连江县10艘木质渔船、154名渔民走出国门,赴印尼海域生产,从此拉开了该市民营远洋渔业发展的帷幕。

经过近30年发展,福州远洋渔业已拥有作业门类齐全的捕捞渔船和远洋冷冻运输辅助渔船,远洋渔船的航迹遍及三大洋及20多个国家专属经济区。福州马尾港已成为全国远洋渔获物的重要集散地,福州市也在2012年被授予“中国纯天然远洋捕捞产品产销基地”称号。

福州拥有远洋渔业企业15家、远洋渔船395艘,已建成境外远洋捕捞配套基地6个。2013年全市远洋渔业产量22.79万吨,产值22.15亿元,分别占全省的97.68%和98.95%,占全国的16.88%和15.82%,远洋渔业发展规模位居全国首位。

在远洋渔船驶向大洋的同时,一些渔业龙头企业和养殖大户也大胆走出国门,积极开发境外养殖生产基地,并取得了初步成果,在全国率先积累了拓展境外养殖的经验。

该市已在印尼瑟兰岛、金马安、巴淡岛和缅甸维桑建立4个养殖基地,项目签约面积8700公顷,总投资5.3亿多美元。其中,印尼瑟兰岛对虾养殖基地总面积7600公顷,可开发利用虾池面积3000公顷,计划总投资3.96亿美元,目前已投产面积为3500亩。

印尼金马安石斑鱼类网箱养殖基地海域面积2900亩,计划总投资1亿美元,已投产大型网箱600个。

印尼巴淡岛网箱养殖基地海域面积约100公顷,第一期计划投资2000万元,1000个在建的养殖网箱即将投产。

缅甸维桑海水网箱养殖基地项目海域面积800公顷,计划总投资3000万美元,第一期计划投资500万美元,开发80公顷。

“十二五”以来,国家和省里从战略高度推进远洋渔业发展,福州市委、市政府也把发展远洋渔业作为在更高起点上加快建设“海上福州”的战略部署来抓,不断出台扶持配套政策措施,该市远洋渔业发展进入了发展黄金时期。

对于远洋渔业的未来发展,福州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林心銮说:“未来,我们将巩固发展远洋捕捞业,大力培育境外养殖业。在积极培育远洋渔业企业、壮大远洋捕捞船队规模的同时,大力开发东南亚养殖基地,扩大和完善境外综合渔业基地,建成集捕捞、养殖、加工、冷链、物流、后勤补给、船舶维修靠泊于一体的综合基地,努力打造中国―东盟远洋渔业合作枢纽,重振丝绸之路港口辉煌!”

打造“生态福州”

为了持续保护和提升“生态福州”,今年以来,福州市出台了《生态福州总体规划》,明确提出建立生态红线管控制度,启动了《福州市大气污染防治办法》修订工作,决心用一部部“绿色法规”,助力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绿水青山。

近日,《生态福州总体规划》的出炉,让福州拥有了一张更长远的生态规划蓝图。“生态福州”的规划范围为总规确定的中心城区范围,面积约1447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建设用地规模约为378平方公里,发展目标概括为“生态福州,人居典范”。

福州市规划局规划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生态福州”就是以生态理念引领福州城市发展、探索生态城市建设的新模式。

在这张蓝图里,福州将以“显山露水”为主要目标,通过保护山水本体,控制山水界面,建立与城市的良好衔接,建设“城在山水中,山水在城中,山、水、城和谐共处”的格局。

此外,规划专家还提出了“城市风道”的概念。福州是一个盆地,三面环山,一面是闽江出海口。为了改善福州市风环境、减缓热岛效应,按照通风廊道、降温节点、通风口的建设模式,将福州市规划为“一轴十廊、一门多点”的通风格局。“一轴”指闽江和乌龙江及沿江两岸100米范围,“十廊”是连接“主通风轴”向城市各方向放射的10条重要内河河道。今后城市建设尤其是沿江沿河高层建筑必须符合通风规划。这些风道将有助于福州“夏天降温、冬天除霾”。

闽江河口湿地是东亚至澳大利亚候鸟迁徙通道上的重要驿站,每年在这里越冬和迁徙停歇的水鸟达数万只,其中濒危珍稀的黑嘴端凤头燕鸥、勺嘴鹬、黑脸琵鹭,被称为闽江河口湿地的“吉祥三宝”。不少观鸟爱好者、摄影爱好者都到闽江河口湿地,身临其境地感受过“湿地深处群鸟腾飞”的大自然奇观。

为了更好地保护湿地等自然生态资源,福州市近日明确提出建立生态红线管控制度。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将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饮用水源保护区、水源涵养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矿山公园、矿产资源禁采区等区域纳入红线保护区,确保全市生态红线区域面积不低于国土面积的30%。同时,建立生态红线管控监督、协调和考核机制,对生态环境损害实行领导干部责任追究制。

“清新空气”是福州的一块金字招牌,福州城市空气质量优良指数排名持续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为了呵护良好空气,福州作出了诸多努力。

从2010年开始,福州市引导产业“退二进三”,推动工业企业“退城入园”。近年来,市区共有250多家工业企业实现异地搬迁和腾笼换鸟发展,目前城市规划区内基本不存在排放废气的工业企业。福州五城区已全面禁煤,生活燃料全部改为清洁能源,累计拆除366台燃煤锅炉。

在今年年初召开的福州市“两会”上,由10名人大代表提出的《关于修订〈福州市大气污染防治办法〉的议案》备受关注。

早在2002年,福州就颁布实施了《福州市大气污染防治办法》,但它对当前以PM2.5为特征的区域性大气污染没有提及。因此,这10名人大代表建议,相对滞后的《福州市大气污染防治办法》需要尽快修订,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目前,该议案正由福州市人大常委会调研办理中,一则更为完善可行的《福州市大气污染防治办法》有望在不久的将来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