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哈夏”音乐会的“三级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哈夏”音乐会的“三级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摘要】著名的“哈夏”音乐会,自1961年首届至2010年第三十届,可谓异彩纷呈,闻名全球。因为有“哈夏”音乐会,哈尔滨于2010年被联合国授予“音乐之都”的美称。在50年的发展历程中,“哈夏”音乐会不断创新、发展,不断突破、飞跃。其中第二届、第七届、第二十三届的创新发展、突破飞跃最为显著,形成了“哈夏”音乐会的三级跳”。文章对这三届音乐会进行系统化的比较研究,力图总结出可资借鉴的艺术经验,以便为“哈夏”音乐会今后的举办与发展提供理性思辨与艺术实践相结合的双重参照。

【关键词】哈夏 音乐会 三级跳

著名的“哈夏”音乐会,是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的简称。自1961年首届至2010年第三十届,在50年的发展进程中,可谓异彩纷呈,闻名全球。尤其是2010年,哈尔滨被联合国授予“音乐之都”的美称,“哈夏”音乐会可谓是居功至伟。

纵观“哈夏”音乐会50年,其最显著的特点是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不断突破、不断飞跃的。其中尤以第二届、第七届、第二十三届的创新发展、突破飞跃最为显著,形成了“哈夏”音乐会历史上的“三级跳”。为此笔者专门对这三届音乐会进行比较研究,总结其成功的艺术经验,以便为“哈夏”音乐会今后的举办与发展提供理性思辨与艺术实践的双重参照系。

一、第二届“哈夏”音乐会的系统研究

对第二届“哈夏”音乐会进行系统研究,具体又可分解为以下三大理论层面。

(一)本届音乐会的概要情况

本届音乐会于1962年7月13日—24日在哈尔滨市成功举办,由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联合举办。

由于1961年首届“哈夏”音乐会的成功举办,引起了强大的轰动效应,东北三省的音乐人形成了强强联合的愿望,提出了三省联合举办、轮流坐庄的意向。于是,三省联办的第二届“哈夏”音乐会于1962年7月13日在哈尔滨青年宫隆重开幕。此届音乐会共有430多个中外曲目分别在八个演出场地展演,规模十分可观,并以群众性音乐演出与专业性音乐演出双轮驱动、比翼齐飞。因此总的艺术效果极佳,在国内外引起轰动,与当时的“上海之春”音乐会、广州“羊城音乐花会”一起并称中国“三大音乐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了有关本届音乐会的节目,中央电视台拍摄了《哈尔滨之夏》与《夏天的哈尔滨》两部电视片。北京、上海等地的媒体也作了大量新闻报道。

(二)本届音乐会的重要意义

本届音乐会由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三省联合举办,举办规格升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与深远意义。

(三)本届音乐会的主要经验

本届音乐会的主要经验有二:一是走出了东北三省强强联合之路,形成了强大的群体合力;二是实行了专业与业余并重,开启了广大人民群众做“哈夏”音乐会主人的历史新篇章。

二、第七届“哈夏”音乐会的系统研究

对第七届“哈夏”音乐会进行系统研究,具体也分解为以下三大理论层面。

(一)本届音乐会的概要情况

本届音乐会于1979年7月13日在黑龙江省展览馆开幕,历时12天,至7月24日闭幕。共演出19台73场510余个节目,其中中国曲目占74%,创作曲目共210余个,占52%。参演单位有黑龙江省歌舞团、哈尔滨市歌剧院、哈尔滨市评剧团、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系,并有部分地、市组成的演出团,还有哈尔滨市群众业余演出团。

音乐会期间,共举办11次学术活动,有近3000人参加。并有北京、上海、天津、山东、部队等文艺工作者1000余人观摩。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了消息,并选播了开、闭幕式及部分专场演出。中央电视台拍摄了电视片《第七届哈尔滨之夏》《哈尔滨的夏天》。中国唱片社为本届“哈夏”灌制了一套(4张)唱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福建人民广播电台向海内外播发了消息和部分节目。《人民日报》等6大报刊及15个省市电台、报刊等播(刊)发了消息、评论,并录制了节目。

(二)本届音乐会的重要意义

本届音乐会举办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是一次拨乱反正、继往开来的音乐盛会,被称为“点燃了全国音乐界解放思想的火炬”的大会,也是为“哈夏”彻底的一次大会。它的重要意义,已远远超出“哈夏”本身,为“哈夏”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与明确的方向。

(三)本届音乐会的主要经验

本届音乐会的主要经验有二:一是打造全国音乐艺术的平台,会中除了东北三省的音乐节目外,还成功地举办了《张权、莫纪纲独唱音乐会》《盛中国、石叔诚独奏音乐会》《中央乐团独唱独奏音乐会》等21台音乐会,影响之广,令人瞩目;二是本届音乐会大力提倡原创作品,创作作品成为主流,这是“哈夏”创作发展的智力支撑与动力之源。

三、第二十三届“哈夏”音乐会的系统研究

对第二十三届“哈夏”音乐会进行系统研究,具体同样分解为以下三大理论层面。

(一)本届音乐会的概要情况

本届音乐会于1996年7月18日在哈尔滨市北方剧场开幕,历时14天,于7月31日闭幕。本届音乐会以“第二十三届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冠名,经哈尔滨市人民政府与文化部共同商定,自本届开始,“哈夏”音乐会由文化部与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

本届音乐会共有国内外21台剧(节)目上演,共演出51场,参演人员多达4000余人。其中包括文化部在全国调演的8部歌剧。参演团体除了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专业艺术团体与艺术院校以及群众文艺团体以外,还有中央歌剧芭蕾舞团、罗马尼亚依昂·达契安轻歌剧院等国内外表演团体。

本届音乐会还举办了两项国家级音乐赛事:一项是全国声乐比赛(只有美声唱法、民族唱法)的复赛与决赛,并由文化部颁发了政府奖;另一项是全国歌剧观摩演出,涌现出《苍原》等精品剧目。并举办了全国歌剧理论研讨会、“哈夏”音乐理论研究会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以及省、市新闻媒体等,都对此做了报道。

(二)本届音乐会的重要意义

本届音乐会由哈尔滨市人民政府与文化部共同举办,使“哈夏”音乐会正式升格为国家级音乐会,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三)本届音乐会的主要经验

本届音乐会的主要经验有二:一是在以民族性为主的基础上,向国际性方向迈出了一大步,演出了贝多芬的《第五(命运)交响曲》、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等世界名作。使“哈夏”音乐会向世界性跨越;二是向市场化迈进,采取买断广告宣传、鼓励社会捐赠等方式多元化筹措资金。门票收入达90余万元,约占经费总支出的70%,大大减轻了政府负担。

综上所述,从上述三届音乐会的系统化研究与比较研究中可以看出:“哈夏”音乐会是不断创新、不断突破、不断发展、不断飞跃的。在实现了“三级跳”的过程中,不断升格,不断扩大影响,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级音乐会。

(注:本文系黑龙江省艺术规划课题《音乐节的地方文化叙事1960—2010“哈夏”音乐会的调查与研究》,立项号:11A010.)

参考文献:

[1].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公益性与产业化并举刍议[J].剧作家,2012(4).

[2]陆婧瑶.走向成功的十五年 里程碑式的复出[J].哈尔滨新闻网,2012(12).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