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国食糖价格波动特征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国食糖价格波动特征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糖料是关系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之一,对于农民增收和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2009年以来,我国食糖价格出现了大幅波动,先是快速大幅上涨,2010年底又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这种市场价格剧烈波动对于制糖企业和糖料种植户产生了很大影响。目前糖价的下跌主要是由于需求不振、库存压力价格和进口增多导致的。因此,为稳定食糖价格,政府有必要进行宏观调控。

关键词 食糖;价格;波动

中图分类号 F72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4434(2013)01-0145-04

糖料是关系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之一。我国糖业主要分布在老少边穷地区,糖业的发展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和缓和贫困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我国食糖市场近10年经历了多次幅度较大、频率较高的涨跌,年度之间以及年度期间都会出现剧烈的价格波动,年均最大涨幅达45%,最大跌幅为26%。可以说,食糖是商品市场中价格波动幅度最大的产品。目前价格的大幅波动影响了食糖市场的稳定,对于农民的增收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导致大宗商品价格暴跌和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如何促进食糖市场的稳定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国内外食糖价格变化状况

从产业链的参与程度来说,中国食糖行业可能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少数几个行业之一。在郑州商品交易所白糖期货上市以前,国内就存在相对完善的食糖现货批发市场,目前在现货市场占居绝对优势的柳州食糖批发市场早在1993年就对外营业。

按照经济学原理,商品的价格由供求决定。对于食糖价格来说,其变化也根据供求进行分析,从食糖产量变化规律来看,同其它产业一致,食糖产量也呈现周期性波动。从周期上看,一个兴衰周期大概为5-8年,而价格与产量相对应,食糖供应减少的年份其价格就比较高。在糖料来源结构上,90%以上的为甘蔗糖,甜菜糖所占比例不断降低。而甘蔗糖的主要生产地为广西和云南等地。近年,这些地区的甘蔗产量与当地气候有很大关系,自然条件好的年份甘蔗产量就比较高。2000年以来。我国食糖供应量呈现非常大的波动,经历了2轮产量的上涨,在价格上表现了3轮价格大幅上涨,分别是2000年到2001年涨幅超过130%,第二轮从2003年到2006年,产量从2003年的1064万吨减少为2005年的801万吨,价格上涨幅度为160%;其后食糖产量开始增加,增加为2008年的1484万吨,价格也出现下降,2008年随着产量的下降第三轮大幅涨价开始,2009年到2010年11月份,现货价格从不到3000元/吨增加到8000元/吨。

第一阶段:1999年到2001年,食糖价格快速上涨。2000年我国糖业进行了史无前例的结构调整,国家拿出120多亿资金关闭破产150家制糖企业。经过结构调整,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全国糖厂由539家减少到359家,保留制糖能力780万吨,而食糖供应上1996-1999年连续增产,2000-2001年连续减产。这就使得食糖价格出现大幅上涨,这一阶段的价格涨幅超过130%。

第二阶段:2002年到2006年。2002年开始食糖产量又进入一个增产周期,其中2003年的产量达到1064万吨,其后出现回调,到2005年仅仅只有801万吨,糖料的生产和加工时间比较长,糖料作物的生产一年一季,食糖的生产也是如此,一旦糖料大幅度减产或增产,如果没有外在的人为调控措施,只能是减产时短缺待价而沽,增产时过剩低价倾销。食糖价格2006年达到5200元/吨。

第三阶段:2006年到2009年,食糖产量上升,价格下降。为促使食糖价格回落,政府进行了宏观调控,连续抛出国储食糖,再加上出台了促进食糖生产的大量优惠政策,2008年食糖产量达到顶峰1484万吨,食糖价格呈现快缓慢下跌的局面。食糖价格从2006年高峰的5200元/吨。跌到2009年最低谷的2900元/吨左右。

第四阶段:2009年到2011年11月的价格大幅上涨。2009年以来,国际、国内食糖价格已连续三年上涨,国内现货价格从2009年近3000元/吨的低点一路上涨至2011年最高7800元/吨的历史高位,国际糖价也创下了30年以来的新高。

第五阶段:2011年底至今,糖价快速回落。糖价从7500元/吨下降到2012年8月初跌破6000元,近一个月在6000元左右震荡。随后转为剧烈震荡。受国际经济形势等因素影响,今年的食糖消费低迷,截至2012年8月底,本制糖期全国累计销售食糖982.21万吨,销糖率85.28%,低于上制糖期同期的91.56%。糖价的剧烈震荡,影响了食糖产业的稳定。

二、食糖价格下降的原因

当前,我国糖价已经跌破了成本价,供需压力正在逐渐增大。而增产并不是供需压力加大的“罪魁祸首”,真正导致糖价下跌的是国内需求不足、库存加大和进口量增多三大因素。

(一)国内需求不足

从食糖的消费结构来看,居民用糖所占比重为30%,工业用食糖需求占70%以上,可以看出决定食糖需求和价格走势的主要是工业用食糖。而工业用食糖需求的规模受制于宏观经济形势。从历次食糖价格的波动可以看出,食糖消费与经济发展是分不开的,事实上中国近年来食糖消费的增长也与中国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虽然目前经济运行总体上平稳,但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对食糖的需求进一步放缓。2012年1-5月份下游用糖工业产量累计增长15%,而2011年同期为23%;各主产地糖业协会的数据来看,上半年除广东外,广西、云南、新疆、福建等产销率和销量均出现“双降”。这些都表明对于食糖的国内需求不足,我国食糖的国际竞争力较低,国外需求微不足道。再加上在糖价上涨的过程中催生了大量的替代糖生产能力,包括大量使用以淀粉糖为主的各类替代糖源如淀粉糖、木糖、木糖醇等,都使得食糖的需求降低。

(二)库存压力加大

根据布瑞克农产品数据分析,2010/2011榨季全国食糖期末库存仅为191万吨。本榨季该数据攀升至448万吨,2012/2013榨季或将继续上升至613万吨。这个库存包括国库库存、地方库存,压力比较大,甚至会延续至未来一两个榨季。尽管价格一直在跌,但为了抢夺市场份额,许多企业依然选择走量,通过降低成本来调控价格,从而实现保本增值的目的,这进一步降低食糖的价格。

(三)进口和国际食糖价格的传导压力

全球食糖丰产预期逐渐明朗化。上一榨季世界各地的食糖价格都达到历史最高,但除巴西之外的甘蔗生产者扩大了生产,把世界推入了产能过剩。考虑到通胀等因素,未来5年国际糖价运行区间集中在18美分-20美分的可能性很大。与此价格对应的进口成本均低于目前的国内制糖成本。若现有的国内糖料供应模式、产业扶持政策和贸易政策没有突破,未来数年,我国制糖业或面临境外低价食糖的严重威胁。

根据FAO的预测,2012/2013年度全球食糖总产量预计达到1.73亿吨,消费需求为1.66亿吨,当年结余600万吨。巴西、印度、欧盟、俄罗斯、泰国、加拿大等国均有不同程度增产预期。伴随全球食糖丰产预期明朗,中国受制于耕地、劳动力等资源瓶颈,生产恢复缓慢,正向白糖进口大国迈进。

三、食糖价格变化的趋势和对策

2012年不管是经济形势还是食糖本身的市场运行,不确定的因素很多。除了消费本身的需求降低外,另外还有淀粉糖的替代,还有国际国内的差价比较大,本来进入7~8月份应该是传统的消费旺季,但是出现了旺季不旺,从工业企业销售进度来看,没有达到上一榨季的水平,结果导致工业制糖企业现在库存压力较大,到了7月份以后,糖价下行压力较大。食糖价格越低,用糖企业进货就比较谨慎,就进一步加剧了制糖企业的库存压力。

如果食糖价格下跌到低于本榨季的制糖成本太多,可能会对食糖产业造成负面影响。

糖企如果出现大面积全行业的亏损。对新榨季食糖的生产企业和糖农利益的保护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必须采取一些措施进一步增强市场的信心,稳定市场的运行。如果市场能够在合理区间运行,国家是不应该去干预的,但是如果因为种种因素,价格偏离了合理区间,为了使产业平稳发展。还是应该采取措施。可能的政策建议包括:

(一)调节食糖市场运行

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价格的变动一般由市场进行调节,但是由于食糖市场居于一定的特殊性,糖料市场由政府定价,而食糖价格由市场决定,这就形成了半市场和半政府的状态。决定了食糖价格的波动调控要把市场和政府调控有机的结合起来。发挥市场调节、供求、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在这个基础上,政府进行必要的、适度的、适当的调控或者说干预。这个干预,一般是规范市场运行,通过相关法规和行政措施,对市场主体行为进行必要干预,协调各方利益。其他几个大宗农产品相比较,食糖市场具有一定特点,包括食糖的国内自给率较高和产业比较集中等,这些特点使得政府的政策措施相对有效

(二)增加国家储备

面对国际市场糖价不断下滑,进口规模攀升的局面,国内糖市将希望寄托在国家储备政策上,希望通过国家强力收储,吸纳过剩产量,稳定价格。食糖市场有不同的特点,就是包括榨季和非榨季。在榨季,阶段性的供大于求,可以采取国家储备的方式进行调控。纵观国内食糖储备政策,对冲糖价剧烈的周期性波动是政策的出发点,但是无力解决我国食糖供需的结构性矛盾。因此储备政策通常只能用在短期内影响糖价的走向,无力扭转大局。

(三)适当减少食糖进口

按照中国加入WTO的承诺,中国的食糖市场以关税配额的形式逐步对外开放,2004年进口配额增加到194.5万吨之后,一直没有新的调整;配额内关税为15%,配额外最惠国税率为50%,其它国家为125%。根据商务部《2012年食糖进口关税配额申请和分配细则》,2012年食糖进口关税配额总量为194.5万吨,其中70%为国营贸易配额。截止到2012年7月底,我国已经进口食糖183.4万吨,配额内的进口数量比较少。如果按照配额外的最惠国税率计算,若巴西桑托斯港FOB报价为5000元/吨,按配额外最惠国关税率50%测算,则进口含税成本为6600元/吨左右。加工成白砂糖的成本在7600元/吨附近,比目前主产区白糖报价(5800元/吨)高出1800元/吨。因此,配额外进口的可能性较小。但是对于未来应该适当调节进口的规模和时机,降低对国内食糖价格的不利影响。

(四)利用期货市场实现增值保值

必须要从根本上改变糖料的供应模式和销售模式。糖料供应应走向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只有掌握了高效率的供应来源,才能更具竞争力。此外,企业要敢于把期货工具引入到经营中,以此转移价格风险。

面对糖价不断下跌的局面,许多糖企和贸易商纷纷选择利用期货套期保值、锁定利润。但是套保也存在风险。在现货价格下跌的过程中,其下跌速率和期货价格下跌的速率是不一致的,因此。套保一定要慎重。贸易企业可以利用期货市场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如果按照简单的低买高卖的模式进行经营,弊端是非常明显的。特别是在市场行情下跌的时候。因为从采购到供应有一个时间差,如果价格下跌,贸易商不但利润大幅度缩减。甚至可能出现亏损。有了期货这个工具,该卖出的时候卖出,该买人的时候买入,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可以较好地锁定价格和利润,这是一种对简单的贸易方式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