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消食止泻膏敷脐治疗小儿伤食型腹泻临床应用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消食止泻膏敷脐治疗小儿伤食型腹泻临床应用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目的:观察消食止泻膏敷脐治疗小儿伤食型腹泻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644例患儿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口服妈咪爱治疗,治疗组用消食止泻膏敷脐治疗。两组均治疗3天。结果:两组患儿的腹泻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但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消食止泻膏敷脐治疗小儿伤食型腹泻,疗效确切,方法独特简便。无不良反应。

关键词 消食止泻膏 敷脐 伤食型腹泻 中医药

小儿腹泻是一组多病因、多种因素引起的儿科常见消化道疾病,严重影响婴幼儿的身体健康,属小儿“四病”之一。其中因小儿伤于饮食引起的腹泻占很大比例,由于小儿患腹泻病时多伴有恶心、呕吐,使得患儿口服用药更加困难。为了探讨方便、有效、患儿易接受的治疗伤食型腹泻的方法,采用中医理论内病外治,自拟消食止泻膏,外敷神厥穴(脐部)治疗小儿伤食型腹泻644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7年5月~2010年5月收治符合小儿伤食型腹泻诊断标准的患儿644例。病程均2~4天,收治前未服用任何治疗腹泻的药物。将以上患儿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见表1。

小儿伤食型腹泻腹泻诊断标准[1]伤食证主症,大便酸臭,或如败卵。次症:腹部胀满,口臭纳呆,泻前腹痛哭闹,多伴恶心呕吐,舌苔厚腻,脉滑有力。大便镜检均为脂肪球3~5个/高倍镜,血常规检查正常。

排除病例标准:①新生儿、高热、重度脱水、全身中毒症状严重;②脐部皮肤破溃或过敏。治疗方法:①对照组,口服妈咪爱,2岁以上儿童1~2袋/次,1~2次/日,2岁以下儿童1袋/次,1~2次/日。口服或冲服。思密达,1岁以内患儿1g/次;1~2岁,1.5g/次;>2岁,1.5~3g/次。均3次/日口服。②治疗组:用消食止泻膏(山楂5g,麦芽5g,神曲5g,鸡内金10g,党参5g,山药5g,吴茱萸5g,将以上药物烘干研细粉,过200目筛后密封备用,每次取5g用醋调成糊状)置于医用胶布中央,敷于脐部。1次/日,每次6~8小时。更换药物时要注意清洁皮肤,观察皮肤有无药物过敏现象。两组均不禁食,治疗3天后评定疗效。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第二届全国小儿腹泻病会议制定标准[2]:①显效:治疗后24~48小时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大便性状正常;②有效:治疗后48~72小时,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大便次数4次/日,大便水分明显减少;③无效:治疗后72小时,临床症状无消失,大便次数及性状同前,全身症状无明显好转甚至恶化。

结 果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P<0.0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两组治疗结果,见表2。

讨 论

小儿腹泻根据病因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在我国,小儿腹泻是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第2位常见病、多发小儿腹泻病是由多种病原及多种病因而引起的一种疾病。夏季腹泻通常是由细菌感染所致,多为黏液便,具有腥臭味;秋季腹泻多由轮状病毒引起,以稀水样或稀糊便多见,但无腥臭味。腹泻的发病率仅次于急性呼吸道感染,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治疗,死亡率也很高。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是腹泻所导致的身体脱水和体内电解质紊乱。

小儿腹泻是小儿多发病、常见病。伤食型腹泻属于中医“泄泻”、“积滞”范畴中一个临床分型。多因小儿脾常不足,运化力弱,饮食不知自节。若调护失宜,乳哺不当,饮食失节,皆能损伤脾胃,发生泄泻。如《素问・痹论》所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西医诊断为消化不良性腹泻。

敷脐疗法是将药物敷于脐部,通过脐部皮肤黏膜吸收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祖国医学认为,脐为任脉的神阙穴,是经络的总枢,神阙穴通过任脉与五脏六腑及十二经相通[3]。现代医学认为,脐部组织薄皮下血管丰富,门静脉、脐静脉、腹壁静脉与上下腔静脉间形成通道,更利于药物经过该侧支循环进入血液而发挥作用[4]。消食止泻膏当中山楂消积化滞、行气散瘀而止泻止痛;麦芽、神曲、鸡内金消食健胃、和中止泻;山药益气养阴、固涩止泻;吴茱萸具有温中止泻、和胃降逆、疏肝健脾之功效。近代药理研究表明,吴茱萸具有双向调理胃肠功能活动、止吐止泻、保护胃黏膜、降低胃液酸度的作用[5]。党参健脾益气。可兴奋神经系统,增进新陈代谢,促进消化。可抑制应激引起的胃排空加速[6]。药理实验证明麦芽、山楂、鸡内金[7]消食化积,能提高胃蛋白酶活性。用醋调成糊状,取其具有收敛之意。诸药合用,可以消食健脾,温中止泻。再通过脐部穴位的作用,迅速发挥疗效。此法简便安全,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易被患儿及家长接受,值得推广。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表2 两组疗效比较[例(%)]

注: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P<0.05。

参考文献

1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67-269.

2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全国小儿慢性腹泻专题研讨会会议纪要.中华儿科杂志,2007,45:260-261.

3 秦云峰,张小平.中医外治疗法精粹[M].呼和浩特: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0.

4 韩有志,韦绪怀.肝炎肝硬化肝癌660问[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188.

5 孙书乾,邹妮妮,林永琳.吴茱萸敷脐治疗婴幼儿腹泻160例疗效观察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3):119.

6 陈高.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862.

7 范华.养胃定痛汤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1,9(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