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课程理论下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课程理论下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要:随着新课程的推进,一纲多本教材的实行,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有了更大的自由度,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本人由一位教师的一节课——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谈起,希望我们所有的教师能将“教”教材变为“用教材教”,共同努力以推进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教育.

关键词:新课标理念;相互独立;“材料式”教材观;把握教材;用活教材;创造性;教学设计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一纲多本教材的实行,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有了更大的自由度,如何教学能更贴合新课程的理念,改变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给学生更大更多的思考与发展空间呢?如何寻找一种操作性强的好的教学方式?希望我们所有的教师都来思考交流,共同努力,以推进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教育.

教材是按照一定教学目标和任务,遵循相应的教学规律和学生心理规律组织起来并发展着的理论和技术的知识系统,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和来源,任何脱离教材的教学行为无疑会造成教学目标失控,教学效率低下甚至无效,难以完成教学任务等后果,进而影响教学质量. 相反,如果照搬、照抄教材,不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的设计,也难以达到教材所期望的教学效果. 那么,在教学中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呢?

■一位高二“骨干”教师的一堂课——《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片段摘录

由上一节课,我们知在2×2列联表中,当■-■·■大时,变量之间不独立. 同理,我们知道当■-■·■,■-■·■,■-■·■大时,变量之间也不独立,但这些量究竟多大才能说明变量之间不独立呢?我们能不能选择一个量,用它的大小来检验变量之间是否独立?

χ2=n■+■+■+■=■

■这位“骨干” 教师的课问题出在哪里?

这位教师直接由书本从头至尾讲下来,据该教师说上一节也是这样由教材讲的,听完这节课后,学生很茫然,他们一直再问:

(1)“χ2”是什么?

(2)“99%”是怎么来的?为何是“99%”的把握判变量A,B有关联?

(3)“6.635”是一个什么数值,又意味着什么,从何而来?

(4)一定要假设“变量A与变量B”无关即相互为独立吗?

(5)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到底是什么?

在这里笔者想对这位教师提出如下建议,若能按以下建议重新设计教学,必能够将上述学生的疑问个个击破.

(1)在上一节课时“独立性检验”教师就应明确让学生理解,在统计学中检验两个变量A,B是否有关系的一种统计方法叫独立性检验,此检验:①有一个原假设H0,变量A与B相互独立(无关);②假设检验原理:在一个已知假设下,如果一个与该假设矛盾的小概率事件发生,就推断这个假设不成立. ③若两个分类变量A,B相互独立,且一个变量作为行,另一个变量作为列,制出2×2列联表(表1)

表1

则数值χ2=?摇■(其中χ为希腊字母,读作“卡”,χ2为“卡方”,也称卡方统计量,落在不同范围内的概率是不同的,比如:

P(χ2>2.706)=0.10,即对于两个相互独立的变量A,B,计算的卡方统计量落入大于2.706的区域的概率只有0.10(为小概率),

P(χ2>3.841)=0.05,P(χ2>6.635)=0.01,

(当然,作为教师应知对2×2列联表χ2其实为极限分布χ2?摇(1),且卡方值是每一个格子实际频数f0与理论频数fe差值平方与理论频数之比的累计和,χ2=∑■,?摇χ2越大,说明实际频数与理论频数的判别越明显).

(2)在第一课时如上设计的基础上,学生已掌握两个独立变量A,B的统计量χ2落在什么范围内的概率是有一定规律的且知独立性检验有一个原假设H0:A与B无关(独立),此时,教师在第二课时可设计如下:

对于上一节课的问题:如何根据2×2列表格的数据来判吸烟A与患肺癌B是否独立?

第一步:建立一个原假设H0:A与B无关(相互独立).

第二步:由2×2列联表计算卡方统计量χ2≈62.698.

第三步:查监界表,比较χ2≈62.698>6.635,而在第一节课和P(χ2>6.635)=0.01,即在A,B无关(独立)的假设(H0)下,χ2为62.698的概率只有0.01,即是一个小概率事件,根据上节课的假设检验原理知,小概率事件一旦发生,就应推断原假设H0(A与B无关)不成立,但由于子样的随机性,在进行判断时,可能会出现误断:当H0(A与B无关)为真,χ2(≈62.698)落入大于6.635的区域,但误判的概率只有0.01(以真当假).

第四步:下结论,即有99%的把握认为吸烟与患肺癌是有关的,这样的设计学生就一目了然,所有的问题迎刃而解.

①χ2统计量是用来判断两个变量之间是否有关联的标准,是可信度,把握度.

②“99%”是指当两个变量若为独立(无关)则χ2>6.635的概率为0.01,而小概率事件发生则有99%把握认为A,B不独立(有关联).

③“6.635”是统计学家根据两个独立变量的分布规律导出的一个临界值(与正态分布中:若一个随机变量服从标准正态分布N(O,1),则与落入区间(-3,3)外取值的概率只有0.003的临界值-3与3一样的理解).

④独立性检验一定有一个原假设H0:A,B无关,此检验是对“原假设H0”的检验,书中的临界值也是对H0而言的.

⑤基本思想是:第一步:建立一个原假设H0(A与B无关联);第二步:由2×2列联表计算统计量χ2;第三步:查临界表;第四步:下结论.

■在教学中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呢?

上面这位教师就是“教教材”,只着眼于课本,反映的是“以本为本”的教学观,产生这现象的原因有:(1)该教师习惯了旧教材的东西、旧思路去教学生;(2)该教师对该节课把握不够,站的高度不高,对教材没有深刻的理解,缺少思考,不能根据自身的领会教学.

笔者认为,“教教材”就是着眼于课本,反映的是“以本为本”的教学观,“用教材教”就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根据自身的实践与研究,自主地领会、探讨课程与教学,把教材作为一种重要的“中介”加以利用的一种教学行为,“用教材教”是新课程改革提倡的重要理念,它要求教师能根据课程标准、根据自身的实践研究和领会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深度加工”,教师的作用不仅在于钻研教学方法,还包括对教材的理解与创造,教材只是为教学活动提供一种知识上的线索,为学习提供导引和参考,而教师的理解、处理、驾驭和超越教材的能力,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学习的效果,“用教材教”既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也是一个操作策略,用教材教的目的是追求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如何做到从“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具体来说,就是如何让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基于教材但又不为教材所束缚,怎样使教学源于教材但又高于教材,使教材成为教学活动的真正“跳板”,成为学生学习和创机关报活动的有力凭借.

依据教材所提供的基本素材,对其进行重组、整合,并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进行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知识激活,并使教材更加丰富、完善和不断增值,只有在用好、用活教材下,我们的课堂才能变得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