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青川打响扶贫攻坚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越野车穿过因暴雨造成的水毁路,翻山经过青川县红光乡,来到了石坝乡的深山峡谷地带。记者眼前豁然开朗,一条两公里长的水泥路蜿蜒通往大山坡上,这地方叫青岗坪。开阔之处新建的一幢幢民居呈阶梯状整齐排列,路边“青岗坪高山移民安置点”的标牌格外醒目。
高山农户下山脱贫解困
青岗坪所在的五一村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2170元,被青川县委、县政府确定为首轮10个扶贫开发特困村之一。
其中小溪山、屋基坪两组位于五一村偏远高寒山区,海拔在1600米以上,共有村民32户、105人。小溪山组村民李万林和乡亲们就住在陡坡峡谷地带的土坯房和茅草房里,随时面临着滑坡、泥石流、坍塌等地质灾害的袭击。“男人讨个老婆难,至今不少光棍汉。生疮害病莫法说,小病靠拖大病磨……”副乡长兼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杜金国这样描述两个组的窘况。
2011年11月,青川县针对全县10个特困村为期3年的扶贫攻坚战打响。五一特困村工作组由乡党委书记赵仕雄任组长、杜金国任副组长。乡领导到村兼职也是扶贫战略的一部分。
虽然老百姓都想从山上搬下来,但因资金问题,加上世代居住、故土难离的情结始终未能成行。“乡上为此做了大量工作,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比如人均高山移民补贴5000元,地质灾害避让一户1-3人补贴两万元,4-5人补贴2.3万元,6个人以上2.6万元等,加上情感交流,农户们才积极响应起来。”赵仕雄回忆说。
易地扶贫搬迁资金筹措难,单靠某一部门的力量根本无法实现群众的有效转移和致富。“搬迁共整合资金476万余元,其中政府投入320万余元,群众自筹、主要是投工投劳折合156万余元。”赵仕雄说。
翻开记录本,石坝乡政府对每一笔资金来源和使用情况都作了详细记载:
国土部门投入资金300万元,用于土地整理150亩和集中安置居民点建设场地平整、机耕道建设和农村道路修建。
整合特困村整体推进资金145万元,用于风貌改造、产业发展、一池三改等建设。
扶贫移民局整村推进资金建设生猪养殖小区和长毛兔产业园区,建兔圈3000孔,达到安置点户平100孔兔圈,解决搬迁户后续产业发展问题。
整合浙江援建资金30万元,完善易地搬迁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和饮水、下水道管网建设。
……
2012年底,李万林们顺利搬进青岗坪新居。走进李万林一楼一底的新房子,83平方米的使用面积布局合理,“实用,解决了我们一家五口人的居住问题。安置点房子不贪大图洋,我自己花了将近6万元,贷款有两三万元,可以承受。”
“搬得出、稳得住、促发展、能致富”是乡党委确定的一整套战略目标。乡党委因地制宜确定了“一点三园两分地”的工作思路,即“建成一个居民安置点,建成150亩核桃产业园、3000孔长毛兔示范园和100亩的桃花园,实现户均两分蔬菜地”。围绕安置点的核桃园下兼种紫花苜蓿,每家每户有统一的猪圈、兔舍和沼气池,在村民搬迁后的第一时间,就地就近解决了村民的生计问题。
41岁的赵天举今年没有外出打工,他现在养长毛兔和生猪,年底预计可以获得3-4万元的收入,“在外打工不容易,还是在家门口挣钱好。”
到2013年底,五一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超过2011年的全县平均水平,预计达到4000元,并且建成生态示范小康新村。
银杏第一村换了人间
“你们要做好搭乘摩托车进村的准备。”出发前,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吴应华嘱咐记者。从县城出发,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盘山路,进入大坝乡。“与别的地方不同,我们是从最偏僻的南溪村开始从里往外铺水泥路,所以你看沿途路基基本修好了,目前正在由远及近一步步硬化。”大坝乡党委副书记、乡长何智慧一路介绍着南溪村的情况。
南溪村位于大坝乡西南部,距场镇13公里,是典型的高山边远贫困村。背篼背摩托车曾是这里的一大奇观。原来,南溪村过去没有公路,村民只能推着摩托车前行。有一段七八百米的乱石河滩推车也过不去,村民就只好把两个车轮拆下来,请人背过河去,然后重新将车轮装上再前行。2010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620元,不及当年全县平均水平的70%。
快要进入村口时,公路硬化工程尚在施工,车辆无法前行,徒步前行1公里多,一条崭新的水泥路出现在眼前。这条路贯穿南溪村全境,有5公里长。巧遇施工车,何乡长说,“这下不用搭摩托车了。”搭乘施工车辆穿行峡谷20多分钟后,记者来到南溪村母家组母绍明的家中,43岁的母绍明说起去年母家院联户路全部打通硬化的事还有些激动,“我记得很清楚,11月24日晚上,我们自发放起鞭炮来庆祝路通了,从此结束全村不通公路的历史,这是我们祖祖辈辈盼望的大喜事哦!”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对南溪村的村民来说,喜事远不止修好一条路。白墙灰瓦人字顶、木构穿斗带庭院的川北民居掩映在苍山绿水间。母绍明下地回来,坐在整饬一新的院落里,和家人一起喝茶休息,“去年正月间,我们改厨改灶。下半年,乡上又给我发了100只鸡苗、1000多棵银杏树苗,我还养了6头猪。家里越来越好,再不用外出打工了。”
沿河前行百米,峡谷中一块突出的岩石上书写着“银杏谷”三个大字,顺河而下,两岸荒坡空地全是新栽植的银杏树。
南溪村是青川野生银杏林区,据粗略统计,胸径达30公分以上的银杏树就已超过万株。“在全县人均不到一株的情况下(全县野生银杏20余万株),我们村人均已超过20株,野生银杏资源非常丰富。”南溪村党支部书记王清春说。
按照县委、县政府把南溪村打造成为青川银杏第一村的部署,大坝乡党委政府迅速围绕这一主题规划设计,把南溪村产业定位为“地上银杏林、林下种魔芋”的长短结合的主要增收项目,并以最快速度推进。目前,南溪村新栽银杏5000亩、总计6万余株,人均已达125株,是全县人均栽植量的12.5倍。
在村委会,一面20米长的银杏浮雕墙彰显了银杏文化的主题。“今年是特困村建设巩固提升和产业发展年,重点将落到产业上,推动全域林下魔芋产业,这也是与村民商议达成共识的主导产业,因此村民有较强的发展意愿。我们还给予每亩1000元的种子补助,帮村民打下产业发展基础。”何智慧道出了今年产业扶持的思路。
“我种了34亩魔芋,和其他两个示范户一起,带动30户一共种了200多亩,预计每亩纯收入可达1500元。”王清春说,“我们的目标就是以银杏文化为核心发展乡村深度旅游。”
输血与造血并举综合治贫
青川县是秦巴山区连片特困地区和“5・12”汶川特大地震极重灾区。全县总人口24.5万人,其中建卡贫困人口54371人,贫困发生率26.9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62个百分点。2011年11月,经过全面摸底和综合比较,青川将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排名最后的10个村纳入首轮脱贫致富计划,将着力点和突破口放在扶贫攻坚最难点、最薄弱环节。青川县的探索与实践表明,只有坚持瞄准最贫困对象、突围最艰苦地方,才能真正诠释扶贫工作克难攻坚、雪中送炭的本质内涵,真正体现扶贫“输血”与“造血”并举;只有注重上下联动、统筹资源、整合力量,人、财、物优化配置,才能真正凸显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相融互促的大扶贫格局的综合效益;只有注重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引导群众主动作为,树立“自己的家园自己建、自己的事情自己办”的不等不靠思想,才能真正找到和消除贫困根源,逐步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