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中国社区医师网\医师网联合调查显示:近九成社区医务人员工作“不堪重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社区医师》杂志\中国社区医师网\医师网联合调查显示:近九成社区医务人员工作“不堪重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王玉杰是北京市朝阳区三里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老医生。她告诉记者,自北京市开始兴办社区卫生服务以来,她就加入了这支队伍,目前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已经工作快10年了。从医务人员闲得织毛衣、打扑克,到现如今忙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她都看在眼里,记在心底。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前,根本没有社区卫生服务这个名词,我们被叫做门诊部,那个时候我们自力更生,单位挣得多,个人就开得多,也没有哪个部门管我们,属于姥姥不亲,舅舅不爱。随着医改的推进,我们不仅不用自力更生了,还有人给我们投钱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发展机遇来了,就诊的患者也越来越多,很多高学历的医生被分配进来,输入了新鲜血液,我们也鼓足了干劲,准备打拼一场。但不知从哪天起,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好像成了所有单位的下属机构,今天来一个领导分配活,明天来一个文件分配活儿,如果是我们职责范围内的也好,但好多与我们的本职工作无关,让我们 ‘白加黑和五加二(白天工作夜晚加班,不仅周一至周五工作,周末两天也加班,被社区医务人员戏称为白加黑和五加二)’都干不完,真的是有点支撑不住了。”王玉杰说。

其实还有很多的社区医务人员都像王玉杰一样,对目前的工作状态充满了怨气和不解。调查显示,有89.3%的社区医生认为工作已经不堪重负,且不属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范畴的占到50%以上。也有78%的社区医务人员表现出消极情绪,明确表示,面对干不完的工作,他们只能选择干多少算多少。

谈到社区医务人员为何不堪重负的原因,45.7%的社区医务人员认为,是由于“婆婆多”所致,29.3%的社区医务人员认为,是因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严重缺编;还有25%的社区医务人员认为,“岗位职责不明确”是主因。

卫生部妇社司社区卫生处处长王斌表示,调查数字虽然不能代表全局,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区医务人员的心声。尤其是占被调查者89.3%的社区医务人员的心声,反映出社区医务人员工作超负荷的问题已不容忽视,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社区医务人员需要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

调查主题:社区医务人员工作现状

调查组织:《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社、中国社区医师网、医师

调查对象:社区医务人员

调查时间:2010年5月1日~9月1日

发放问卷:1 000份

回收情况:回收789份,回收率78.9%。来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的问卷695份,约占总数的88%。其中社区卫生服

务中心504份,社区卫生服务站191份。社区医生

345份,护士105份,医技人员215份,药剂人员30

份。来自卫生院51份,约占总数的6.5%。来自农村

卫生室43份,约占总数的5.4%。

89.3%的社区医生表示工作超负荷

以往多数人会认为大医院的患者多,医生非常累,而社区卫生机构患者少,应该非常清闲。但本次调查的结果却出人意料,有89.3%的社区医生表示,“工作超负荷,已经不堪重负”;仅有10.7%的社区医生认为,“工作分配相对合理,在承受范围之内”,见图1。

杨月是山西省太原市屯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医生。她告诉记者,“我已经半年没有休过‘大礼拜’了,每天走的时候孩子还没有醒,回家的时候孩子已经睡了,两岁半的小儿子都快不认识我了,想起来就揪心。为了工作,能怎么办呢?我们中心所管辖的固定人口有3万多,但加上流动人口,总量在5万以上。管理部门要求我们在2010年底完成所有管辖地区人口的健康档案建档工作,我们中心在编的公共卫生管理人员只有两名,建一份健康档案至少需要40~50分钟,加上介绍健康档案的用途和花费在路程上的时间,每天一名公共卫生管理人员最多建档8~10份,365天最多能建立3 650份,这和管理部门要求的数量相差甚远。增加这些工作还可以理解,毕竟这项工作属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范畴。最让人不能理解的是,原来由街道居委会负责的防鼠、防蚁也让我们社区医务人员做。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我们中心无论是社区医生,还是社区护士,甚至是药剂师都被征用去工作。除此之外,我们不仅白天要出诊,下了班还要完成其他的工作,真的是有些力不从心了。”

北京市西城区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韩指出,社区医生工作超负荷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量上涨。以往老百姓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并不认可,认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诊疗水平低,不能满足他们的医疗服务需求。随着国家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和宣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诊疗水平和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老百姓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满意度得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量大幅上涨。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编制并没有随着门诊量的增多而增加,致使社区医生的工作量成倍增加;第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的工作内容增多。以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主要以基本医疗为主,辅以较少的计生指导工作。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赋予重任,预防、保健、健康促进、康复等工作也逐渐成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重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范围增多后,不仅是社区医生,所有的社区医务人员工作量都呈现成倍增长的势头。

50%以上工作不属于职责范畴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76.9%的社区医务人员认为,超出岗位范畴工作量已经达到了50%以上,只有23.1%的社区医务人员认为,超出岗位范畴的工作量在50%以下,社区医务人员超出岗位范畴工作情况调查,见图2。

“作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一份子,我们很欣喜地看到,近年来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门诊量大幅提升,门可罗雀的现象得到了改善,老百姓也开始信任社区卫生服务,我们的干劲越来越足。其实,我们对职责内的工作量增长是可以接受的,但无限制的职责外工作让我们受不了。”上海市长宁区北新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李毅举例说,接种免疫其实不在社区医生的工作职责内,但由于社区中心的防保人员少,为了完成工作,中心便安排医生每天参与接种。其他上级单位派来的活儿也一样,只要一个部门不能完成,就让所有的人员参与,也不管是哪个岗位人员。这不仅占用了医生们正常的工作时间,也占用了他们学习知识、提升技能的时间。

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郭爱民指出,近年来,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也投入了大量的建设资金,但目前仅仅是完成了基础设施建设,人才的供给还存在较大的困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缺编少人现象非常严重,这使得许多社区医务人员除了要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外,还要承担一些额外的工作。

“其实,我们也知道应该让社区医务人员各司其责,在自己负责的领域有所建树,但现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真的很缺人。上级主管单位委派的活儿太多,我们只能根据不同的工作,临时将可用的人员组成团队,去一项一项地完成任务。作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管理者,我真的很担心,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只能让社区医务人员疲惫不堪,甚至最后选择逃离。”韩如是说。

78%社区医务人员选择能干多少算多少

面对干不完的工作,很多社区医务人员都显出无奈的表情,甚至有些医务人员被迫选择离岗。调查中,78%的社区医务人员表示,“如果干不完,就能干多少算多少”;也有11.5%的社区医务人员表示,“为了完成工作,只能选择应付”;还有10.5%的社区医务人员态度非常坚决地表示,“不干”,见图3。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望江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罗必客说,“学习过‘希波克拉底誓言’的医务人员都应该具备最基本的职业责任和道德,只要属于我们工作范围内的职责,我们就是天天不休息,也一定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但如果工作不在我们的职责范围内,我们真的不情愿干,说实话也干不好。真的希望上级管理部门能在派工作任务的时候,考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职能范围和人力物力。”

“目前,国家是按照人头计算为百姓购买公共卫生服务,然后再由各级政府的医疗卫生职能部门,根据当地的医疗资源和百姓需求,实施公共卫生服务任务。这就要求各级医疗卫生职能部门一定要实事求是,根据居民的需要和现阶段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能力去分配和实施工作,不能将所有的工作都推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必要时要协助完成。同时,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一定要考虑到该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情况,是否有能力和人力承担这项工作。”卫生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杨洪伟举例说,上海市发展社区卫生服务起步较早,无论是人力还是物力都相对完善,较多地承担了这座城市的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但新疆的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较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能力建设相对不完善,这时新疆地区的卫生行政部门就要根据当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能力去分配工作,绝对不能效仿发达城市,将太多的工作分给身单力薄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王斌指出,“不能什么活儿都分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干,要根据当地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量体裁衣,否则就会造成恶性循环,最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会变成什么都干,什么都干不好的医务人员。”

2008年,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联系城市基线调查报告显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医生比例不到35%,站的比例更低,不到30%,大部分医生的学历为专科及以下(超过60%);从职称方面看,具有高级职称的比例低于15%,医生职称以中、初级为主,初级职称者占46.38%,具有中级职称的医生比例不到40%,通过国家全科医学专业中级技术资格考试的医生只有6.89%。

“这足以说明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社区卫生服务诊疗水平偏低,医务人员的素质亟待提高。如果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每天都扔给社区医务人员很多机械的工作,占用了他们刻苦专研的时间, 社区卫生服务队伍的素质如何才能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如何才能发展?”郭爱民教授表示。

45.7%社区医务人员认为工作超负荷是“婆婆多”所致

调查中,我们发现,有很多原因造成社区医务人员工作超负荷。其中,45.7%的社区医务人员表示,工作超负荷的主因是管理社区卫生机构的上级部门太多,管的部门多,自然派活儿的部门就多;有29.3%的社区医务人员认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严重缺编是造成工作超负荷的主因;还有25%的社区医务人员指出,岗位职责不明确是主因,见图4。

太原市小店区坞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李萍说:“以前,我们的主管部门是区卫生局基妇处,后来区政府又成立了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我们多了一个‘婆婆’。现在爱卫会、残疾人联合会、街道居委会都给我们派活儿,一下多了好些‘婆婆’。现在同事们都说,谁让人家给你投钱呢!残疾人联合会向我们捐赠了康复设备,同时也派来了很多活儿,但我们单位的康复科医护人员加起来只有3名,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单位领导只能让其他科室一起跟着干,例如为残疾人体检,帮残疾人做心理健康等工作,现在都压在了我们的头上,真的是让我们无法透气了”。

本次调查也显示,76%的社区医务人员指出,自己所在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上级管理部门在5家以上;仅有24%的社区医务人员表示,自己所在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上级管理部门在5家以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上级单位数量调查,见图5。

王斌表示,目前社区医务人员工作超负荷的现象非常普遍,据了解绝大部分都是因为管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职能部门太多,这和社区卫生服务的转型有很大关联。众所周知,现阶段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并不都是国家所办,有很多是原来的企业医院和大医院门诊部等机构转型而来,但由于政府投入不足,很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并没有脱离原来的组织机构,所以原来的组织机构也管,其他卫生行政部门也管,甚至帮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展的机构也管,便出现了“婆婆多”的问题。“婆婆多”了,下派的工作任务自然也多,很多医务人员因为工作压力大、待遇低等问题离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这对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来说是极大的损失,“我们不能让原本就人力匮乏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再流失人才了。”

2009年,北京市卫生局的的一项调查显示,北京市社区医务人员中有36.9%的人有离职意愿。其中,78.3%的社区医务人员是因为工作忙、收入低。据统计2007年以来,北京市社区医务人员中有2 235人离开了本单位,约占北京市社区医务人员总数的10%。

卫生部妇社司原司长、中国社区卫生协会副会长李长明指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明确的功能定位和工作范畴,是以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为均衡发展目标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管理者一定要认清自身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才能带领着社区医务人员为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做出贡献。切忌什么都干,却什么都干不好,一定不能耕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

“面对干不完的工作,社区医务人员应该拥有说‘不’的权利。我们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管理者不能一味地接受上级单位派来的工作,要充分考虑自己领导的机构能力和人力。如果社区医务人员逆来顺受,干不完就对付,或者是能干多少干多少,长此以往社区医务人员必定产生消极思想,最终只会砸掉自己的牌子。让老百姓觉得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没水平,上级主管部门也会觉得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干活儿就是‘糊弄’。社区医务人员要学会说‘不’,如果社区医务人员都不替自己说话,谁还能替咱们说话呢?”杨洪伟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