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看“乐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看“乐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老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培养“乐学”的好习惯,充分肯定学生的主导地位,用心欣赏学生,帮助学生,善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达到教与学相长的效果。

【关键词】 乐学 主导地位 欣赏 学生 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3-010-02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述而》;“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第斯多惠孔子,德国的第斯多惠,为我们今人说明了一个浅显的道理:一个优秀的教育者,除了学富五车,还应具备激发学生“乐学”的能力。学生的智慧犹如一扇尚未开启的门,“乐学”就是那一把金光闪闪的钥匙。教育者只要在教学当中运用正确的方法,授予学生这把“钥匙”,想必,学生自然会从容地打开那一扇通往知识殿堂的大门。

“语文的教学一半是教学,一半是艺术”――吕叔湘大师从教学――教师的实践课堂上为我们阐释了语文教学的根本:教学,艺术相融相生。从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学”是教师具备的“硬件”,“艺术”我想该是理解为课堂上激发学生的“乐学”的一种综合表现。从教三年,经验尚浅的我,习惯每天都做教学札记,在这过程当中我悟出一些关于语文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乐学”的小小的道理,我总结有以下几点:

一、充分肯定学生的主导地位,用心欣赏每一位学生,乐于做学生的小助手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两种思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合作,师生的交流都是十分重要的环节,这些环节都充分体现了教师是否能肯定学生的主导地位。处理的当的话,不单能授予学生更多的知识,甚者可以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共谋发展,互利共存的优良品质。因而除了每天认真的备好每一课外,我还会抽空和学生闲聊,了解学生的困难和疑惑,做到有针对性设置教学的目标。我们这里的学生和大城市大乡镇的孩子不同,他们都是来自农村,所以性格一般比较内向,也有些离群,课堂上的合作开展相对不容易。还有就是家里的经济条件都比较差,能为他们提供的条件就只有每星期交上不多的伙食费,所以他们根本没有条件去购置什么名著,科学小品之类,知识的扩展的限制性也比较大。再者学校的教学设施相对落后,没有多媒体,没有投影设备,只能靠教师那支短短的粉笔在黑板上写,老师,书本,黑板,同学成为他们学生上课最忠诚的伙伴。如果利用有限的条件激发学生无限的潜能是我在教学之余思考最多的问题。于是我每学期开学的第一课都会设置别开生面的课程,例如:聊聊理想;谈谈人生;浅论语文与生活;学生和将来的路;我和我的同学……这些课程的设置让学生在第一印象中肯定了教师――亲切,文明,有学问,像朋友一样的老师。只要上好第一课,后面的教学配合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学生慢慢地爱上语文,上课有话可讲,有问题可探讨,“乐学”的基本条件已经雏形初现。

我所担任的课程当中,初二,初三,跨级教学。《我用残损的手掌》是初三第二学期第二课,这一课主要是诗人通过自己在狱中想象自己用残损的手掌摸索祖国广大的土地从而抒发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当时,学生很难把自己的情感完全的抒发出来,在朗读的时候不是语速太快,就是重音没有把握好,再者就是情感的基调掌握不好。读了几次都达不到要求。于是乎,我把学生分为四小组,让他们找句子,找词语相互讨论,在总结得出诗歌的情感基调,朗读的语速,重音等,不用十分钟,学生在充分发挥自主性的情况下,出色地完成了朗读任务,在朗朗的读诗声中,学生脸上洋溢着满满的满足和自豪感。一堂课就在轻松的气氛中完成了。所以说,肯定学生的自主地位,会创造出教学相长的奇迹。

曾有位哲人说:如果你希望某人做好某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欣赏他。

我想说,这句话在语文教学中真的有着莫大的魅力。它不仅可以催生学生的学习兴趣即“乐学”,更加会美化一个粉笔匠的光辉的形象。我担任初二年级(2)班的班主任同时兼任语文科任教师。我们班学生的基础相对较差,在越来越繁重的学习任务中难免有人会退却,产生懒惰的情绪。在看到这些情况后,我并没有用严厉的言辞批评他,而是多多鼓励他。走下讲台,轻轻抚摸着他的头,用信任的眼神望着他,告诉他:老师相信你是行的,老师最欣赏你的勤恳,踏实的学习态度。接着学生学习的劲头慢慢的被老师鼓足了,一步一步跟上老师的步伐,语文课堂由鸦雀无声变得各抒己见。由此可见,欣赏每一位学生,是每位园丁应具备的素质。

乐于当学生的小助手。我是个比较年轻的女教师,我个人认为:学生是受教育的群体,但是同时也是学习创造的主体,所以很多时候我很乐意当学生的小助手。在初三教学中《出师表》里有这样一句话:受命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学生提出问题:“之际”和“之间”有什么不同?哪个时间性更加明显?能不能换置使用?在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后,我不是急着帮学生解答,而是,走下讲台,和学生一起查找资料,综合学生的意见,帮学生传达,让学生相信老师不单是传授他们知识的教育者也是和他们一起探讨问题的朋友,信任之情油然而生。喜则悦之,悦则乐学。

二、创设轻松的课堂环境,事故式教学,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只有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和合作、对话等方式,学生才能真正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凡是教师能够讲述的,能够传授的知识,多半是死的、凝固的、无用的知识;只有学生自己发现、探究的知识,才是活的、有用的知识。”――罗斯杰新课标教学大纲里很大一方块是要求教师创设灵活的课堂气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教学不再是以前单纯的填鸭式的模式,所以,要激活学生内在的“乐学”老师在课外还是要做足功课,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把身上的学习的重担在不知不觉当中卸下来,以愉悦的心情接受美的熏陶与教育。初二《核舟记》是一篇比较繁杂的文言文,如果是光靠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朗读,学生是比较难领悟“其技亦灵怪已”的韵味,更是难相信“奇巧人王叔远的灵技”。于是,我在上课前准备了二十几个桃核,分发给学生,让他们把桃核按照课文上的物件自己进行再造,学生当时是很有信心的,都答应下来了。等第二天上课的时候,我要他们展示他们的作品的时候他们都羞涩的摇了摇头,因为,他们根本就雕刻不了。接着我趁热打铁,把课文以故事的形式引出,把雕刻的过程交给学生朗读查找,学生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都不甘示弱,把条理弄得清清楚楚,最后,课文讲完后,学生都向王叔远这位古人竖起了大拇指。学生不仅动手了还学会用实践去证明真理,终于摆脱了“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的藩篱。

三、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清晰的板书,喜爱朗读,坚持教师范读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写字,不仅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而且是一个人文化素养的体现。要加强写字教学,通过教师的悉心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把字写好”。我个人觉得,做为一名平凡的教育者,不光具备过硬的理论知识,还应写得一手好字。教师的一手好字除了能让学生有学习的榜样,更能起着潜而默化的作用。学生的思想中就会形成这样一个印象,字写得好,学习就更加有劲头,做人的腰骨就挺得更加直。因此,板书的时候我都很认真的思考排版,务必做到完美。用正面的形象影响学生。

朗读,是语文教学里很重要的环节。俗语说得好“三分文章七分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章三遍读,一句十回吟”。我们教师应放心让学生读书,指导学生读好书,使学生“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音”。所以说朗读,是语文教学里很重要的环节。可以说操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的学生,朗读顺溜的学生,语文的成绩一般差不到哪去的,所以啊,我在上课的时候坚持范读,引起学生的重视,让他们慢慢的爱上朗读。接受心灵美的震撼与洗涤。就如《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我就是坚持和学生共同划分音节,重音,修饰词语,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读准读美,“功夫不负有心人”学生现在基本上掌握了诗歌朗读的技巧,读得有声有色。

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前提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要变处处牵着学生走的教师主宰式,为顺着学生的学来“导”的启发引导式。新的时代,教师也该与时俱进,做激发学生“乐学”的引导者。课堂教学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将“预设”和“生成”结合起来,好的课堂效果在师生互动中渐渐就能生成,最终走向教学相长。

[ 参 考 文 献 ]

[1]《德国教师教育指南》第斯多惠.

[2]《语文课程标准》吕叔湘.

[3]《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性教学》罗斯杰.

[4]《全国小语会评课记录》崔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