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失意的竹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自2004年以来,竹炭这一新兴的时尚创业项目令众多投资者趋之若鹜。作为一个阅历丰富的浙商,钟竹却在经营竹炭的道路上铩羽而归。看上去炙手可热的项目,操作起来有时远非想像中那么轻松。
冲动的加盟
2004年4月的一天,钟竹在上网时浏览到一个网页,专门介绍了竹炭的作用与市场前景。以一个商人的眼光,他发现这是一个很大的商机。贵阳潮湿严重,居民消费能力也不错,于是他迅速做下决断:回一趟老家浙江考察网页上提到的那家竹炭公司。
一番考察下来,钟竹发现厂家不像网页上描述的那么庞大,但也不是一个小作坊。他很清楚,竹炭这个行业才刚刚起步,不可能现在就出现了巨型企业。再说,在江浙这一带,本身就是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
晚上回到宾馆里,钟竹陷入了深深的思索。虽然厂家的实力确实不大,但自己本来也就是看准了这个新行业的前景。就这样,第二天钟竹便敲定了自己的盟主,成了该竹炭公司的一名加盟商。
仓促的开店
回到贵阳后,钟竹马上着手寻找开专卖店的门面。然而谈了10多家,好的门面房租、转让费高得吓人,便宜的又基本上都很偏僻。
凭着自己多年经商的体验,钟竹分析了一下自己产品的目标客户,认为自己的竹炭制品多为家居用品,所以客户应该集中在居民区。于是,他决定把专卖店开在社区里。
第二天,钟竹就在贵阳市永乐路上找到了合适的门面。月租金比较低,仅1200元。3天后,门面装修好了。店虽小,但还是达到了钟竹自己预想中的效果,充分体现出竹炭的风情。
钟竹的竹炭店在几个朋友的祝福声中开业迎客了。然而除了几个朋友间的嬉笑闹骂外,一切都过于平静。虽然偶尔也会有行人往店里张望,但走进店里瞧的人实在太少。好不容易进来一个,钟竹热情似火地给人家讲解半天,最终还是一个东西也没卖。开业的第一天,钟竹在兴奋与忐忑中度过,偶尔想起将来时,心中竟有一丝隐约的恐慌。
艰辛的经营
开业的客流稀少,也许决定了钟竹竹炭店生意的惨淡。
一个20平方米左右的店堂里,从早到晚,进来逛的人不到10位。运气好的话,生意还能做到一二百元,但更多的时候只是几十元,甚至是零。这样的销售状况,让钟竹极端烦躁。每天的房租开销就达40元,再加上电费、水费等一些杂费,如此惨淡的营业额让钟竹每开一天店门,就多亏损一天的费用。
钟竹在焦灼、矛盾中度过了开张营业的第一个月。月末一统计,营业额才1000多元。不算前期投入,就当月而言,钟竹竟亏损2000多元。回想起选项目时的那种执着,那份激动,再想想开业后这一个月的艰辛经营,一种莫名的悲伤淹没了钟竹。
钟竹毕竟是在商海里游弋了多年的浙江人。他没有完全被严酷的现实给打趴下,月结后的第二个晚上,钟竹开始检视自己,并做第二阶段的工作计划。
钟竹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每天进店的人这么少?
经过一个月的市场摸索,他清楚了原因,那就是自己当初定位偏差,从而导致选址出现错误。而竹炭市场还没有完全成熟,竹炭并没有成为普通百姓的日常必须消费品。把店开在一个普通居民区内,店内客流量必然受到限制。
钟竹想清楚第一个问题后,接着思考最困扰他的问题:为什么进店来的人只看不买呢? 他认为,竹炭对当地普通消费者来说是闻所未闻的东西,很多消费者对自己口里介绍的竹炭知识心存怀疑。
钟竹的头脑由此豁然开朗,要让自己的竹炭店扭亏为赢,就必须解决上面摆出的两个问题。第一个“店址问题”,他目前没有办法进行调整,思前想后,最终他决定选择“广告突围”。
惨淡的落幕
钟竹也知道,投放广告的风险有多大,但是对于他却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第二天,钟竹就联系了报社,谈好了广告投放日期。这一次广告费他花了近一万元。
广告在报纸上刊登后,进店参观的人确实增加了不少,买东西的人也明显增多了,但最终盘算下来,亏损却更多了。因为广告费用太高,但回报太低。一二期的广告想扭转整个局面根本不可能,但是两次的广告投入已经让钟竹的经营更加陷入被动,因为资金链马上会出现问题。
应了很多生意人的那句话:“不做广告等死,做广告找死!” 竹炭店经营到第三个月时,面对巨大的亏损,钟竹不得不选择放弃。
再次见到记者的时候,钟竹已经再没有刚做竹炭店时那种充满火花、思维跳跃的眼神,取而代之的是经历过更多世事磨砺、摔打后的平静。他告诉记者:竹炭生意最主要的要靠宣传。竹炭是一个充满着机会的新兴行业。但是行业发展之初,作为小投资者,没有相关经验的指导与支持,也必然面对着很大的风险。对于创业者而言,从事一个新兴的行业,如果没有一整套完整而成熟的宣传方案,独自开拓市场的道路必然比传统生意更加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