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治疗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分析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后不同的临床处理措施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将我院88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观察组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案,对比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中愈合时间、伤口感染数及术后并发症都要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总有效97.93%也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8.64%,各项统计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开放性 胫腓骨骨折 外固定支架 钢板内固定 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到2012年1月的88例在骨外科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观察组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案。所有患者中男66例,女22例;年龄15~68岁,平均年龄41.3岁;交通事故伤42例,坠落伤6例,砸伤27例,意外伤13例;根据Gustilo分类Ⅰ度28例,Ⅱ度35例,Ⅲ度31例(A有20例,B有11例);骨折类型:粉碎性骨折56例,螺旋形骨折15例,斜形骨折9例,横形骨折7例。受伤时间为3-7h,平均4.8h。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部位、类型等各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急诊救治首先静脉滴注抗生素,采取纱布加压包扎伤口,使用夹板做临时固定,进入手术室后,根据患者的生命状态对其进行抗休克或脱水等基础处理,保证生命体征的平稳,进行骨科手术。手术麻醉均采用硬膜外麻醉或腰麻,麻醉后进行清创,常规采用双氧水、生理盐水、碘伏原液等药物对其创面进行冲洗,清除创面内外污染物及疑似失活软组织,但不可破环软组织的血供及骨膜,尽量不要取出碎骨。清创后术者应重新更换手套、消毒器械及更换新的手术铺巾。手术切口常为开放伤口做相应延长。
观察组采取外固定支架手法治疗[1]:首先根据患者骨折复位、组织损伤情况及患者实际肢体长度选择适当的外固定支架,其应放置于胫骨前内侧,并于骨折的近端与远端4-5cm处进行穿针。若骨折为螺旋形或斜形,还需要采用螺钉进行内固定。组织缺损严重可反复清创,感染控制后进行皮瓣修复。最后确保骨折已准确复位后安装外固定支架并调整,在保证完好复位后锁紧支架各个关节,并实施加压固定。术后常规抗感染及其他对症治疗。
对照组采用钢板内固定术法: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钢板,将其放在胫骨外侧面使用螺钉进行固定,缝合开放性伤口及周边软组织。
1.3术后疗效观察
根据疗效评定标准具体分为[2]:优:骨折达到解剖复位,骨愈合时间4~10周,小腿开放性伤15无感染,无骨外露,无缺血性挛缩,膝踝关节活动及肢体肌力正常;良:骨折达解剖位置90%,骨折端稳定,骨愈合时间10~14周,小腿开放性伤口无感染,无骨外露,无缺血性挛缩,膝踝关节活动接近正常,患肢比较有力;差:内固定不牢,骨折端不稳定,软组织大面积坏死,骨外露,患肢功能严重障碍或并发Volk—mann缺血性挛缩。总有效率=优+良。
手术后应记录对比愈合时间、伤口感染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于一旦出现的术后并发症患者,应及时对症治疗。
1.4 统计学方法
组数据经卡方检验,以P
2 结果
2.1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相关数据比较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相关数据比较 (x±s)
由上表可知观察组的各项数据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分析 见表2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对比(n%)
从上表结果可得出观察组总有效率97.73%;对照组总有效率81.8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
3 讨论
开放性胫腓骨骨折作为四肢骨骨折中较为常见的疾病,现常采取外固定支架固定的方法治疗,其中外固定支架固定的治疗方法的优缺点具体为[3]:优点在于操作简便,可随意调节,可跨关节固定,对软组织损伤小,对骨折局部血供的破坏不影响伤肢血液循环,手术时间短,术后不需石膏外固定,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缺点在于外固定支架也属于偏心性固定,固定不够牢靠,稳定性欠佳,钉道易感染及松动,术后需经常调整螺丝的松紧度,因此易发生骨不连、骨折畸形愈合及钉道感染等并发症。本次调研观察组术后愈合时间、伤口感染术及术后并发症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效果总有效率为97.73%,对照组总有效率81.82%。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
参考文献:
[1]李昌坤,外固定支架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疗效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8)
[2]戎英军,胡建军,AO外固定架治疗重度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07,14(12):
[3]陈记明,夏时雨,杨志,黎拈,开放性胫腓骨骨折2种固定方式临床分析[J],安徽医学,201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