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破千年科举取士的陈规 启百廿幼童留美之洋途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破千年科举取士的陈规 启百廿幼童留美之洋途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清季洋务运动中,同治十年八月初八(1871年9月9日)北京紫禁城忽然传出一桩震惊全国的大新闻:清廷当局居然突破了我国古代自隋唐以来,厉行了千年科举士的圣规;一贯顽固坚守“老祖宗传下的规矩”的慈禧太后,居然恩准了洋务派重臣曾国藩和李鸿章联名《转呈容闳关于选派幼童赴美肄业,学习西方军政、船政、步算与制机诸学》的奏章。这可是大清王朝闭关锁国227年来,首次主动揭开对外开放的序幕。

当上述幼童留洋计划付诸实施时,翌年曾国藩忽然病逝,于是筹办轮船招商局和选派幼童留美这两项“洋务”,清廷下旨均由李鸿章主持实施。

按说,李鸿章系安徽合肥士庶出身,21岁考取举人,24岁中进士、点翰林。未几,回乡团练淮军。后来在曾国藩麾下平定太平天国立了大功,于是官运亨通,历任江苏巡抚、两江及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又授武英殿、文华殿大学士,官居正一品,是个深受皇恩于科举仕途的佼佼者。但是他却不拘泥于传统,不虔诚于先圣,对新生事物甚为敏感。他1865年任江苏巡抚时,目睹上海英租界“常胜军”的洋枪洋炮,对付太平军传统的冷兵器,其威力无比。于是他极力主张:“废弃弓箭,专精火器。”在上书总理衙门恭亲王奕䜣,转呈清廷的奏折中,竟不避群臣的指斥,大胆直陈:“窃以为天下穷则变,变则通。中国士大夫浸沉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加细心。以致所学非所用,无事则嗤外国之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异外国之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不知洋人视火器为身家性命之学者,已数百年。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外国利器,则莫如先觅制器之器。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或设一科取士。士终身悬以富贵功名之鹄,则业可成,而才可云集。”事隔六年,他这一主张,居然得到清廷的批准,他当然要鼎力付诸实现。于是,他随即拟定了幼童留美的章程:一、在上海和美国设立留学事务局,办理幼童赴美肄业事宜;任命翰林陈兰彬为正委员,容闳为副委员,掌管这项工作;二、通知美国驻华公使,照会大伯士顿(president),转告中国自1872年起,分四批逐年选送30名幼童,赴美国学校肄业。并言明其束修,膏火(学费和生活费)均由中国政府负担。旅美条规,悉遵美国向例办理;三、每年在各省挑选10~15岁,读过几年私塾的聪慧幼童30名,其亲属情愿送往美国求学者,即会同地方官员,出具亲属甘结。然后携至上海留学事务局,经考试合格者,先在上海预备学校学习英语,等候出洋;四、选送出洋的幼童每年30名,四年(1872-1875年)共计120名。抵美后,寄宿食于美国平民家,从插班小学开始,学习15年,到大学毕业。即每年有30名学成回国,由驻美监督委员罗 列每人所长,听候任用。将分别赏顶戴官阶差事。此系京官,不准在外洋入籍逗留,及私自先回,遽谋别业;五、历时18年的幼童留美全部预算为120万两,由国库支付。

附小镜头1:幼童詹天佑父亲詹兴洪的具结书

具结人詹兴洪今与具结事:兹有子天佑情愿赴宪局带往花旗国肄业,学习机艺回来之日,听从朝廷派遣,不可在外国逗留生理。倘有疾病死亡,各安天命,此结是实。

童男詹天佑,年十二岁,身中,面圆白,徽州婺源人。曾祖父贤,祖父世鸾,父兴洪。同治十一年三月十五日。詹兴洪亲笔画押。

附小镜头2:幼童李恩福,后来在美国回忆当年离家辞别母亲的情景说:“与母亲告别时,我跪在她面前,我没有拥抱她,也没有亲吻她。因为这在中国的礼仪中,是不体面的。我按照传统的礼节,向她磕了三个响头。母亲强含着泪,装出高兴的样子,但我看得出,泪水在她眼眶里打转……”

1872年春,各省经过选拔,录取的第一批30名幼童到上海报到,先在预备学校学习英语,并定于8月上旬启程赴美。

8月5日,上海申报登载首批幼童谒见美国驻沪领事霁颜的新闻:是日早晨,赴童皆衣葛纱缺襟袍,戴凉帽,履缎鞋,腰系折扇、带钩,分乘30多顶轿子,由护送官员陈、容带领前往,诸生无不喜形于色。

接着,幼童们又在轮船招商总局门前,集体留影(见题图)。

入夜,幼童们怀着惜别祖国的心情,来到洋泾浜岸边,欣赏黄浦江的夜景。那时,上海马路照明的“自来火路灯”,还是昏暗的煤气灯,只能影影绰绰看见江面上停泊的许多外国轮船。他们也认不出哪艘是他们明天要乘的美国轮船。

翌晨,30名幼童,在容闳老师的带领下,登上去美国的“明轮船”,他们发现这船的两边船舷,安装着两个硕大的由蒸汽机带动的明轮,来推动船体前进。其船身前后,还安装着许多桅杆和风帆。容闳老师向他们讲解:从上海到美国西海岸旧金山,大约要航行一个多月。为了少装煤,既节省燃料,又能多装货,所以仍利用风帆助航。幼童们才领悟其中的诀窍。他们又兴致勃勃地聆听容闳老师介绍如何适应美国生活的方方面面。

两小时后,轮船驶出吴淞口,风浪逐渐增强。到了黑水洋,轮船便大幅度地摇晃起来。于是晕浪的幼童们呕吐大作,俱卧倒在床上,不思茶饭,啼哭声频仍。

经过太平洋十多天的颠簸,幼童们的适应能力增强,晕船者日渐减少,逐渐习惯于海浪的摇晃,能够照常进食了,也习惯食牛奶和面包,而且在大菜间游戏取闹。

1872年9月15日,《美国纽约时报》登出一条讯息:“昨天到达旧金山的30位中国学生非常年轻,都是优秀的有才智的‘小绅士’。中国政府拨出百万美元,作为他们的留学经费。”

锦衣长袍,拖着长辫的大清幼童,让新大陆人们都分辨不清其性别。而新大陆同样让中国的幼童们瞪大了双眼:“我们从没见过这么多的摩天楼!还有电灯、电话和电梯!”

而最让幼童们感兴趣的是火车。从旧金山出发,他们开始了从西到东,横穿美洲大陆的七昼夜的火车旅行。最后到达的终点是:康涅狄格河畔的springfield(春田)。

容闳早在船抵旧金山,就急函康州教育局、恳请为即将到来的中国幼童惠予接待。于是,该局热情地及早做出了安排:将中国幼童三五一组,分散寄居在沿康涅狄格河谷的美国居民家里。当第一批中国幼童到达时,已商定有122个家庭,愿意接纳224名中国幼童,连以后的三批幼童都考虑到了。他们的户主大都是教师、医师和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