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赵屯小学外来民工子女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赵屯小学外来民工子女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007-03

一、课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上海城市经济的发展,几百万外来民工涌入上海。城市中农民工、外来工、流动人口已经逐渐成为城市生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群体,当然随之带来的是他们的子女也纷纷随迁入到我们这个城市中。作为上海的市郊赵屯这个乡镇也聚集了很多这样的孩子。虽然赵屯有一所民办的学校,但硬件软件基础都比较差,所以远远满足不了这些孩子的求学欲望,再加上义务教育政策的相对宽泛,于是就在这几年来以学期为时间段来我校就读的孩子日趋上升。据不完全统计有80%左右的外来生,占了学校的重头,所以如何使这些民工子女快速地融入到我们本地的教育、生活和社会群体之中,如何通过我们少先队这个组织功能让这些“移民”快速地融入到本地的文明社会,发挥其小主人精神,已经成为我们非常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二、外来民工子女现状的调查策略

为了针对在外来民工子女的孩子中开展有利的教育措施,我对我校的外来民工子女全面的、有效地进行了现状调查。

(一)确定调查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法、数理分析法以及实地考察和个别访谈法。

1.采用调查形式是比较客观的一种方法,分层设计好调查问卷,发给每个中队辅导员、民工子女家长和民工子女,进行调查问卷。

2.收齐调查卷,积累好第一手资料,并进行有效的数理分析。

3.不拘形式,通过实地和个别访谈,有家长、队干部、一般队员,来关注他们的学习、个性、品德、交际等方面,关注他们的期望、了解他们的困惑、倾听他们的心声,更深了解他们的生活。

(二)确定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问卷共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队员本身,包括队员的性别、年级、家庭人员组成、自己学习成绩、与本地生的融入,心里想法、活动表现、家长的关心程度等情况。第二部分是各个中队辅导员对外来民工子女在各个中队中的比例、队干部比例、学习成绩、行为习惯、对外来生的喜爱程度、关注程度以及参与活动的概括、给她们学习比赛参与活动的机遇等。第三部分是外来民工子女的家长,涉及到他们的工作性质、工资收入、居住环境、文化程度、对家庭教育的认识等,全面了解外来民工子女的就读现状,发现问题并提出一定的建议。

三、外来民工子女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全校一共有队员962人,下发了辅导员问卷25份,全部收齐。下发家长问卷和队员问卷都是800份,共收到问卷各765份。外来民工子女795人,占学校人数的82.6%,大、中队干部262人,203人是外来民工子女,占队干部人数的77.5%。外来民工子女已经是我校主要生源,而队干部中大部分都是外来民工子女了。下面是结合调查问卷和队员及实地访谈进行的分析。

经过调查发现外来民工子女身上集中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外来民工子女的家庭状况问题

外来民工子女的很大部分的家庭收入不高,居住条件相对差,子女较多。

表一:民工子女家庭收入情况统计表

以上表格可见,大部分家庭的收入在2000元到3000元这个尺度,针对我们镇的农民收入所于低、中等收费,但和上海的物价相比,收入还是比较低的。这样投资在孩子身上的可能不是很多,会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活包括学习生活。

表二:民工子女居住条件统计表

从数据看出,有小部分住房条件很差,小部分比较富裕自己买房的,大部分家庭都是居住在农村的出租房里。在实地调查和访问中,发现外来民工大多数居住在简陋的民房和自己搭建的建楼房中,而且都是以农村的非正式住房为主,周围阴暗潮湿,房屋面积窄小,孩子没有独立的居住房间,大部分没有独立用的写字台,家里不整洁杂物堆放混乱。一家有好几口人挤在一间房子里是普遍现象,空气不新鲜。周边环境差,居住人群素质较低,语言行为粗俗,吵架和赌博等行为直接给孩子带来了负面影响,很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表三:民工子女人数状况统计表

外来民工子女的家庭中有2到3个孩子的占64%为多数,独生子女也有一小部分,而3个以上的孩子相对来说是很少的。家庭的经济收入以及关心教育孩子的比列容易失调。

2.外来民工子女的学习问题

经过调查大部分队员学习成绩平平,学习习惯不好。

表四:民工子女学习情况统计表

学习成绩一般的占了很大的比例66%,而学习成绩很好较好的加起来也只不过是25%,而成绩差的也有一小部分,这样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达到较高优秀比例的状态比较困难。在辅导员的调查卷中,普遍反映外来民工子女上课状况大部分较好,但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学习习惯较差,对学习不感兴趣,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存在抄袭、草草应付,甚至于根本不做的现象,有的队员对自己的学业成绩抱着一种漠然态度。

3.外来民工子女的行为习惯问题

外来民工子女的行为习惯相对比较差。在辅导员调查和部分访谈中发现大部分孩子在刚进学校行为习惯普遍较差,表现为:讲粗话脏话,乱扔纸屑,随地吐痰,大声喧哗,打架挑衅,爱说谎,顺手牵羊,乱穿马路不懂交通法规等,外来民工子女自己管不住自己,对自己的思想言行无以约束,尤其是男孩子,是外地子女重男轻女的现象比较严重形成的,也和他们从小放纵式的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很多队员在学校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学习上自由散漫,生活上也是如此。经过在校的一段学习后,有所改变,但是还是有很大一部分较为顽固。

4.外来民工子女的适应力和融入问题

外来民工子女的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较强但,是和融入到本地的各种生活和文化修养中的能力有待提高。

表五:民工子女的适应力和融入问题的统计表

以上的表格数据可以看出外来民工子女适应力相当的强,70%的队员喜欢本地,82%的队员愿意和本地的孩子一起玩,86%的队员喜欢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但是这些孩子正真意义上还是没有完全融入到学校生活,有62%的队员有了心事只跟父母说,看来融入到当地的学习生活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的。

5.外来民工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

(1)家长学历低

表六:民工子女家长学历统计表

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民工子女家长普遍水平不高,平均文化水平在初中阶段,还有小部分是小学阶段甚至有文盲的现象,而高中和大专以上只占一小部分,调查显示家长的教养素质总体处于低水平家庭教育的有效实施是有困难的。

(2)家长从事职业低微

表七:民工子女家长从事职业的的统计表

可见企业单位和个体户占多数,一般都在镇上的厂家工作,有的是三班制,没有时间去管教孩子,基本以放任为主,而个体户的孩子还要帮助父母做生意,这样一来父母的精力、心思根本就不在教育孩子身上。

(3)家庭教育观念没有从正真意义上转变

表八:民工子女家长和队员的家庭教育方面的统计表

从上述表格可以看出在民工子女的家庭教育上有几点可取方面和问题方面。可取方面:1、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的观念正确,95%的家长认为孩子的教育问题是老师家长共同协助管理的,孩子犯错了67%的家长知道要讲道理。 2.民工子女家长关心关爱自己的孩子,从孩子的调查数据中看出,队员感受到父母的爱占95%,感觉到父母的关心自己的生活和成长达到93%。存在的问题:1.只关注孩子的学习状况,统计显示48%的家长关注孩子的学习状况,而只有28%的认识关注孩子的品德修养的。孩子学习有问题了78%的家长帮助孩子找出原因。孩子在家偶尔挨打的还占到71%,而从不挨打的只占到22%。2.民工子女家长家庭教育的认识和行动不统一,只有51%的家长是经常给孩子检查作业的,还存在着不检查作业的现象。孩子碰到伤心事只有50%的父母是给孩子安慰的。和老师的沟通上73%的家长偶尔和老师联系,57%的家长只是基本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

四、对策和建议

1.开展手拉手活动,使外来民工孩子更好地融入到当地的生活

手拉手活动无疑是我们少先队组织中一项非常受欢迎的活动:

(1)手拉手送温暖,主要是针对外来民工家庭困难的队员,以经济上的帮助,买些学习用品,书籍之类的,在寒假、六一节上发送红包,让他们感受到温暖。

(2)手拉手结对子,安排本地队员与外来民工队员结对子,是在学习上困难的队员以及行为习惯养成恶习难以改掉的队员与学习好和行为规范的队员之间开展一对一的结对子活动,在生活、学习上给予朋友式的交流、关怀,使她们学习提高,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辅导员老师和孩子一对几的结对子,在学习和生活上帮助和照顾这些孩子。通过这种结对子活动,能随时了解和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更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

2.开展争自设章,培养队员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能力

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外界的各种影响来塑造和培养队员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通过学校大队部的奖章活动争得必修章和选修章的同时,开展争自设奖章活动,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队员的自我教育意识,掌握自我教育的方法,培养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逐步养成自我教育的习惯。让这些队员找出自己的不良行为,并针对自己的不良行为自设目标,通过自我要求,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达到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近几年,各校对队员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重视。针对外来民工子女的心理特点,除了开展正常的教育活动以外,有必要专门对外来民工子女进行个别化或群体化的教育。例如,学校定期召开外来民工子女会议,邀请心理辅导老师开设心理辅导讲座,各中队、大队部开设心里话信箱等等,让队员缩短过渡期,尽早的融入到本地的校内外生活中去。

4.创建有效平台提高家庭教育

(1)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体系

学校、社会、家庭是教育的三大支柱,只有三者相互配合,和谐发展,才能达到教育的理想效果。现在很多农村学校重视建立三者之间的教育网络体系,发挥其最大优势。如开办家长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发放家长教育宣传资料、家访、电话联系校讯通等。有条件的还开展家教咨询热线,组织开展学校教育教学开放日、开放周等活动。通过多方面的交流互动,形成社会、学校、家庭教育的一体化。

(2)举办家长学校,帮助家长更新教育观念,指导他们进行科学的家庭教育

开设家长培训班,家校指导站。每位家长对子女的爱心是显而易见,问题在于外来民工本身的文化素质有限,学校、教师在与这些家长的交流互动中,适当地提高他们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帮助家长正确理解家庭教育的本质属性,帮助家长了解掌握孩子的成长特点,关键是让他们付诸于实际行动,正真意义上的关心关注自己的孩子,一切以孩子的发展为本。

(3)开展亲子活动,好家长评选

通过和孩子面对面的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如游戏活动、体育活动,棋类活动,读书活动,办小报活动等在活动中让家长和孩子之间建立起友善的朋友感情更好地教育好孩子。学期结束学校评选好家长,促动每位家长的积极性更好的培养好自己的孩子。做一个有素养的新上海人。

五、问题与思考

1.随着我镇经济的不断发展,流动人口日趋猛增,硬件投入有限与流动人口子女求学数上增之间存在矛盾。虽然我镇范围有3所民工学校,但由于公办学校收费不高,设施设备完善,教学质量相对高,许多民工千方百计寻求门路要求到我校就读,人越来越多,我校虽然规模在扩大,有原来的一个校区将分成2个校区,但校舍、师资等还是成问题,学校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2.外来民工居住点随意性、流动性大,有简易棚、有出租农房、厂房以及合居等由于居住地简陋和各种原因经常更换,另外好先家长手机号码变换快,使之联系上不畅通,与家长沟通、上访等带来了很多不便。所以老师的家访受到一定的影响。

3.学校虽然给孩子的成长提供了优越的教育环境,但由于农村学校的限制家庭教育还是得不到较好的解决。

4.寒暑假活动开展困难,一到放寒假这些孩子基本回老家过年,而放暑假也几乎回老家和爷爷奶奶住,所以难以开展正常的假日小队活动,一些在校养成的好的行为习惯都打回原处,无法和学校形成教育上的共识。

关注外来民工子女的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长期持久的课题,对他们的行为习惯的培养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艰巨性,当然也是有他们的家庭环境,和家长的素养带来的影响,我相信,在我们的齐心努力下会有更好地方法去解决它,有更切实地活动去教育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