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选大学,且从校名看特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选大学,且从校名看特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的高等学校只有数百所,人们一听学校的名字,就能大概知道它的办学性质、层次和属地。况且,每个考生所能报考的院校,绝大部分都是当地的省属院校,而面向全国招生的外地院校则屈指可数,最多也就几十所。1999年之后,全国高校管理体制实行“共建、调整、合作、合并”的重大改革,各类各样的大中专院校和技工学校开始不断升格、合并、搬迁、易名,致使目前的大学数量已经达到2500余所(不含军事院校和港澳台高校),而且这么多大学,绝大部分已经“改名换姓”,原来具有办学特色但略显“土气”的字眼被抛弃,代之而起的是“科技”“理工”“信息”“财经”等时髦标签,使考生呈现在一片美好的遐想之中。有的学校甚至一改再改,五年内改了三次,大有“名不惊人死不休”的气概。

高校之所以冒着“千人一面”的质疑锲而不舍地热衷改名,原因不外乎有三点:一是为了吸引生源;二是为了更多的财政拨款;三是校级领导为了享受更高一级的职位待遇。

后两种原因与高考关系不大,我们且不管它,而第一种原因则与每一位考生息息相关。君不见,许多高校改名之后,录取分数立马直线上升。

你以为换个马甲就不认识你了吗?你以为改个校名就身价陡增了吗?同学们在填报志愿前,如果能稍微抽出一点时间考察一下欲报学校的“更名史”和“合并史”,或许就可以较为清晰地看清掩藏在校名背后的志愿密码。

校名中掩藏的特色专业

有特色才能生存,有特色才能发展。特色专业是高校在办学思想、科学研究、培养模式等方面有显著优势和较高声誉的专业。然而,遗憾的是,许多高校在更名的过程中,却把原有的“特色”校名给隐去了,通常的做法是:钢铁、轻工、纺织、化工、机电等更名为“科技”或“工业”,石油、矿冶、煤矿、水电、地质等更名为“工程”或“理工”,铁道改为“交通”,水产改为“海洋”,银行改为“金融”,师范改为“文理”……但是,特色专业是高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绝不会由于学校的更名而很快改变。当你准备报考新近更名的大学时,不妨多关注一下这些学校原来的特色专业。

校名中掩藏的重点学科

重点学科是教育部根据国家发展战略的要求,重点建设一批总体水平处于国内同类学科前列的,其中部分达到国际同类学科的先进水平的重要基地。毫无疑问,具有国家重点学科的高校,必然拥有一支学术造诣高的师资团队,有良好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保障体系。对于考生来说,能上一所有国家重点学科的高校,学一门重点学科下属的重点专业,当是志愿填报的最佳选择之一。

重点学科大多分布在“985工程”高校和“211工程”高校,这些高校更名的不多但合并的多。合并之后新的校名,通常是重点高校校名兼并一般高校校名,综合性高校校名兼并单科性高校校名,涵盖面宽的校名兼并涵盖面小的校名,或者是两者相加。当一些高校被其他高校“吞并”之后,原有的重点学科就藏在了新的校名之后,需要你仔细挖掘方能“一睹真容”。

校名中掩藏的学校位置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大学与它所在的城市总是血脉相连的,城市的地理位置、经济地位、政治传统、历史维度等方面的差异,影响着大学生的人格形成。这种性格是其他一些城市的大学生无论如何也学不来的。难怪老舍先生早在70多年前就说过:“一个大学或者正像一个人,它的特色总多少与它所在的地方有些关系。”

于是,许多高校在更名时,都在校名的地域上做足了文章。地域上大者称“中国”“中央”和“中华”;次之冠以区域“东北”“华东”“中南”“西南”或“东华”“南华”“西华”“北华”,或者直接用“北方”“南方”遮住半边天;三是用江河湖海来命名,“长江”“黄河”“渤海”等,给人以气势流畅幅员辽阔的感觉;四是冠省名,这是应用最广的命名法。这样做,既给人一种省属高校的感觉,又模糊了学校比较偏僻的地理位置;五是冠城市名,在这一点上,学校是否选择它通常是看城市实力是否强大或城市名字是否好听,北京、南京、哈尔滨、青岛、厦门、大连这些城市的名字备受欢迎。

校名中掩藏的录取分数

随着高等教育的社会地位不断攀升,高校迎来了发展的大好契机,各地高校“升格”之风越刮越猛,中专和职业学校升格为专科,专科学校升为本科,本科院校则由“学院”升为“大学”,大学则由“二本”升为“一本”。似乎一夜之间,我国的高等教育就已经“走向新时代”。

学校升格后的改名一般来说比较简单,通常情况是:中专技工改成职业学院;职业学院则千方百计去掉“职业”,只剩学院;学院则一律改成大学。

专科升为本科后,学校的录取分数自然会大幅上涨,因为专科的控制线与本科控制线相差两三百分。但是学院改名为大学,仅仅是办学规模扩大了,办学层次并没有升格,可是因为在考生心目中似乎叫“大学”更好听一些,所以录取分数往往也会小幅上涨,这一点需要格外引起注意。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并不是所有的高校改名后都有利于招生。比如独立学院,按照国家2008年出台的新规,5年之内大部分都要转为名副其实的民办高校(个别的或归为母体,或自生自灭),也就是说,校名中要删掉前面的公办高校字眼,可是当少部分独立学院率先走出这一步时,却遭遇了录取分数下降甚至招生难的窘境。

高校合并、更名在过去的十数年间大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势,为了不让这些更名历史给考生造成理解困难,甚至选择困难,本专题仔细搜罗编制了1997—2012年高校更名年鉴,洞悉高校更名历史。熟悉校名中隐含的志愿密码之后,我们一起来看看高校前世今生中演绎的“办学特色消长”戏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