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河奔腾广告风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河奔腾广告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8月1日是大河报创刊十周年的纪念日。十年辛苦不寻常,经过三千六百五十个日夜的风风雨雨,大河报从幼苗长成大树,成为发行百万的世界报纸发行百强。她的成功,无不渗透着大河报人的艰辛。这里特约四位同志,根据自己的经历,从不同侧面撰文,畅谈自己的感悟,以飨读者,以志纪念。

――编者

想画一幅画

画“黄河之水天上来”

其势、其力、其风骨

波澜壮阔

想唱一首歌

唱大河滔滔

奔流到海不复回

勇往直前生生不息

――题记

也许是生命的机缘,也许是丹青画手的宿命,对于多年来生活和工作在黄河之滨的我而言,独有的大河情结,穿过儿时的记忆,历经数十度春秋沉淀在生命的年轮里,日日涌长。

那大河深处的一抹夕阳,不是王继兴老总的微笑吗?看潮涨潮落,听大河滔滔……

那大河岸边的白杨林,不是马国强、庞新智、马云龙等老总们栽下的常青树吗?像6000名一线发行员工,枝繁叶茂,护卫着大河堤岸;像100名广告精英团队,挺拔俊秀直冲霄汉,诠释着大河的伟岸……

二十载工作生涯,十年大河情缘。作为丹青画家,关于黄河的主题是我多年的宿愿却终未落笔,不承想转眼却为广告人,长河十年会击报业激流,目睹大河之海,逆水前行,在心的画布上涂写着她的辉煌。

回眸身后的足迹,禁不住感慨万千……

一、自诩大河广告第一人

十年前的春天,关于创办《大河文化报》(于1997年10月更名《大河报》)的设想,在河南日报社领导班子精心培育的土壤里,悄悄钻破意象的土层,在春风夏雨里拔节疯长。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对于创刊伊始的大河报而言,与为数不多的几个综合采编部门一样,大河报广告部同时诞生,大步跨过《河南画报》美术编辑的门槛,我荣幸地被任命为第一任广告部主任,没承想这一干就是十年……

大河报是当时河南报业市场第一份有别于日报、晚报和各行业、专业报的第四种报纸――都市报,经营发展无章可循,基本上是“摸着石头过河”。基于降低风险的需要,在创刊之初的一年多时间里,大河报广告经营在指导思想上采取的是买断,经营权对外出让,由河南报业广告公司独家,每年上缴一定的任务指标。因而,当时的广告部主要任务,就是沟通协调公司与报社采编部门的关系,业务量不大,整个广告部,我既是领导,也是兵,由此看来,自诩大河广告第一人,一点也不为过吧!

也许是当时的市场太小,也许是当时的大河报太过弱小,也许是独家的运营模式不利于调动新生媒体的积极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延缓了报纸的发展……当年8月1日创刊,到年底报社广告突破120万元,第二年实收320万元,到第三年把目标定格到500万元时,买断公司却退缩了……

1997年1月1日,真正的广告部组建起来,当年广告收入增长7倍多,达到2300万元,这是后话。

二、第一个值得纪念的社庆

1997年,那是一个春天,一个大河广告人永难释怀的季节。

广告部组建伊始,外勤业务部、设计部、门面业务接待三个部门三间办公室,十余人的队伍开始了艰难的创业历程。

门面接待人员,对门可罗雀感悟至深,甚至会对突然接到几行中缝广告而倍感欣慰;满街疯跑的外勤业务员,一个月会撒出去三盒名片,偶尔在阵阵惊喜中收获着点点的希望,800元、1000元,集腋成裘。

一滴汗水,一分收获。月广告收入40万元、50万元、80万元,如雨后春笋节节高升,并迅速突破100万元大关。这对于创刊投资仅400万元的大河报而言,不啻是注入了一支兴奋剂,大大激发了大河报领导班子乃至全体员工的创业激情,创新的经营思路,有声有色的新闻策划,络绎不绝。

难忘1997年8月1日,大河报两周岁生日酒会,在经五路达利啤酒城举办,全体报社员工100多人到会。

老总编王继兴手舞足蹈地向与会员工宣布,在我们的发行量突破10万份之际,大河报广告收入1―7月份已累计超过1000万元,超额100%完成河南日报社党委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

那一刻,多年来定格在我脑海里,常忆常新。“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不仅是一种嘉奖,更是对广告一线员工半年多来的心血投入的肯定与认可,那一刻我深深地认识到,我们已欣慰地度过了大河报广告经营最困难的时期,几年后有多少人见我常用的一句话就是,“你们真牛,上广告还要排队呀!”其中甘苦只有大河人自己知道。

大河报两周岁生日,是我记忆深处第一个值得纪念与回味的社庆。

三、广告与发行齐飞双双缔造大河速度

“早上一杯鲜牛奶,晚上一份大河报”,“采缤纷天下事,入寻常百姓家”,当年这两句话曾经响彻郑州街头,从另一个侧面也折射出了大河报“都市报”定位:很显然与日报晚报的机关报定位截然相反,大河报是立足市场面向老百姓的。

大河报的市场化定位,也决定了运营策略必须是市场化的。作为一文化产品,大河报致力于为读者提供丰富的文化生活资讯,以“关切民生、倡导时尚、贴近生活、服务大众”为宗旨,努力吸引读者在产品行销推广上,一方面通过实施“自办发行”战略,建立覆盖全省的发行投递网络,同时兼顾邮发与零售,把读者和订户当作“上帝”,订报、送报上门,并提供相应配套服务;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广告外勤业务部积极开发重点客户市场,给予公司政策支持等措施,积极拓展中高端广告市场,同时通过设立分类和信息广告专栏,逐步建立区域广告服务网络等措施开发中低端广告市场。回顾1997年以来的大河报经营发展历程,从营销的角度讲,正是由于上述一系列战略措施的贯彻实施,极大地拓展了大河报的发展空间,实现了河南报业经营史上历史性的跳跃发展――

1997年1月1日,广告实现自主经营,当年收入达到2300万元,比上年的320万元增长了7倍多!

1997年8月大河报创刊两周年之际开始实施“自办发行”战略,以“郑汴洛新”为中心在全省中心城市逐步设立直属发行站,并最终形成对全省各市县及周边乡镇的全方位覆盖。当年底发行量达到23万份,比年初的6.5万份增长了3倍多!随后的几年间,发行量实现跳跃式增长,分别达到45万份、55万份、60万份、70万份、80万份、85万份,直至今天的100万份。

广告收入也在快速增长,1998年达到6800万元,比上年增长3倍!1999年达1.1亿元,首创河南传媒运营历史最高纪录!随后的几年广告收入以平均30%以上的速度高速发展,分别达到1.43亿元、1.7亿元、2.2亿元、3亿元、4亿元!

十年发展回头望,1997年1月1日的自主广告运营和8月份的“自办发行”,可以说是大河报经营发展的分水岭和里程碑,8年多的高速发展所缔造的“大河速度”,在全国报业也是十分罕见的。

抛开近年来我们在全国业内所获得的荣誉不讲,客观地说,大河报的广告收入、发行量以及影响力,在全国报业绝对位居十强之列,这里没有丝毫水分。在地处内陆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滞后的农业大省,大河报的经营发展取得如此令人侧目的业绩,是值得探讨的,作为河南走向全国的一张文化名片,大河报也是当之无愧的。

四、整合早报广告资源开始第二次创业

2002年春天,中国报业市场以“资源整合、厚报、大资本投入”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报业竞争,席卷大江南北。郑州报业市场也不例外。

大河报作为市场龙头,面对厚报、低价位和大资本投入为主题的市场竞争,必须在战略高度迎接挑战。

为了确保大河报的市场竞争优势,集中集团力量应对竞争,避免兄弟报资源内耗,报业集团领导层在战略高度提出了“早报与大河报实现战略资源一体化整合”的决策思路,早报以大河报郑州地区版形式出现,实现广告、发行、采编全方位整合。

两支不同的队伍、不同的经营理念、不同的组织架构与管理理念,进行整合,对于大河报广告部而言,不啻是第二次创业。

为了顺利实现市场资源快速对接,提升市场竞争力,我们确立了“政策直接嫁接,人员全员安排”的指导原则,成立广告中心,并在第一时间颁布制度规范手册,进一步强化岗位责任制,早报广告部人员对应安排在同类岗位,实施以岗定酬,淡化身份差别,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

通过对广告市场的重新整合,消化了不利因素,有力地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当年实现广告增收5000多万元,实现了集团领导关于两报整合1+1>2的宏观战略目标,同时也有力地支持了两报的一体化进程,有效地打压了竞争对手的生存空间。

五、缔造大河品牌实施战略制胜

随着报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广告客户媒介投放策略的理性化发展以及营销手段的不断创新,传统的报纸广告经营模式已不能满足需要,努力实现从媒体经营到经营媒体的战略性转变,已是大势所趋。换句话,从营销的角度讲,我们必须把报纸当作一个产品去运营,一方面在传统广告经营层面上,努力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另一方面积极利用品牌力量,深度挖掘报纸经营性资源。

加强市场研究与多元化服务,强化品牌推广,是近年来大河报广告经营的工作重心之一。我们不惜成本连年购买国内专业调查公司的读者市场和广告市场监测数据,积极研究市场,并编辑出版《数字大河》及报纸年度经营发展白皮书,同时通过参加全国媒体汇展,建立驻京办事处,举办推介会和媒体广告互换等多种方式,积极打造大河报强势品牌。另一方面,通过成立客户服务部和传媒研究室,强化终端岗位服务,进行制度化规范等,为公司和主要广告客户提供多层次服务;通过政策支持、广告流程科学调整等手段,理顺渠道,维护公司利益。

在报纸经营性资源深度挖掘方面,主要开展了两项工作。其一是在采编广告两分开战略框架下,努力实现采编经营良性互动。在房地产、汽车、旅游等产业迅速发展之际,为了进一步满足客户需求,提升市场竞争力,采编部门和广告部门积极协助开发行业市场,先后策划组织了中原住交会、中原车展、大河旅游直通车、大河车迷周末试乘试驾、大河家电新体验、中原现代教育展等一系列活动,既丰富了版面,塑造了报纸品牌,同时也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连年创收在1000万元以上。其二是充分利用品牌资源优势进行品牌延伸经营,多年来,大河报先后成立了大河传媒策划公司、大河图文出版公司、大河速递广告公司、大河文摘报等市场化运作实体,同时在报社内部也相继成立了8个行业专刊工作间,在资源深度开发上,实现了良性互动,进一步拓展了大河报的发展空间。

六、人文管理累并快乐着

习惯了广告部门前的朝霞,习惯了广告部每天传来的第一通电话铃声,十年如一日,只要不出差,我基本上做到每天提前半个小时到办公室(往往是第一个来的),处理日常事务,听取汇报,部署工作,签版,每每亲力亲为。我历来相信榜样的力量,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不是来自于权力而是业绩与能力,在文化人扎堆、重编采轻经营的偏见思想见怪不怪的报社,大河报广告人员所获得的充分尊重,也验证了我的判断。

广告部是市场竞争的前沿,是竞争成败显示最为直接的地方,经营业绩是检验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另外,广告部门负责广告出版环节整个流程,按照近年来的人员规模和广告量计算,可以说,我们以占报社1/5的人员承担了报纸出版2/5的工作,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既要抓好经营,又要维持正常工作,人的管理至关重要。

其一,在组织架构上,建立三级垂直管理体系,实行主任联席会集体领导。广告中心下设十个部门、六个营业分部,由各中心副主任组成中心主任领导下的主任联席会,重大工作决策实行集体领导。建立分管主任、部门主管和业务骨干三级管理体系,实现各层次信息无障碍传递,分工有序。

其二,强化岗位责任制,通过制度来规范约束员工的行为。广告中心根据工作实际,实行定编定岗,确立岗位责任,做到责权利相结合,同时制定各种业务管理和行为管理制度,并汇编成册下发各部门学习。

其三,在干部任免上,实行能者上庸者下,选贤任能,公平竞争,共同发展。

其四,强调人文关怀,倡导团队精神,努力营造宽松环境,快乐工作。所谓人文管理,就是在制度与人性关怀之间保持一种灵活的处理方式。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在雨雪天气,放宽上下班时间的限制;在员工生日之际,送上一份祝贺的鲜花和生日蛋糕;紧张工作之际,组织员工进行一次忘我的狂欢;对于工作后进的员工,不是冷潮热讽,而是辅助诱导,以诚相待;员工工作上犯错误了,以批评教育为主,极力挽救,并努力创造机会使其改过自新。

从广告部成立之初到今天,人员规模和部门数量翻了几番,却一直保持着旺盛的战斗力和团队精神,在每一轮市场竞争中都经历了严峻的考验,没有一个员工掉队。正是这支不断壮大的队伍,创造了河南传媒广告经营史上的一个又一个奇迹。我想,这也算是管理的力量吧。

大河奔流,其势滔滔,光阴十载飞度,中原报业雄踞,创辉煌无数,广告只是其中之一。值十周年之际,谨以此文向为大河报做出贡献的朋友同仁致以感谢并兹纪念。

(作者为大河报副总编辑、大河报广告公司总经理、全国报业经营管理先进工作者、中国广告风云榜最具影响媒体100强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