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城阳均衡教育:共沐教育阳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城阳均衡教育:共沐教育阳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该届科技节,得到了城阳区几乎所有学校的热情参与,而这,得益于各个学校对素质教育的重视,以及一直以来所推行的均衡教育打下的深厚基础。

“这件作品,你最满意的是哪个部分?”

“我最满意的是这块――社会实践基地,也就是学生农场。现在很多学生缺乏运动,有了这个实践基地,同学们不仅可以加强锻炼,还能吃到绿色健康的食物。”

来自城阳七中的蔺聪聪,从容地回答着评委的提问。她和另外3名同学一起,花了两个多星期的时间,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出了心中的未来节能学校。学校里不仅有太阳能大厦,还有可以发电的风车。她们参加的“我的美丽城阳”创意设计比赛,是首届城阳区中小学生科技节12个比赛项目中的一个。除了“我的美丽城阳”设计比赛,还有纸飞机、纸桥承重、科技环保小发明、环保现场绘画、“鸡蛋撞地球”、航模等项目的比赛。

来自城阳二十中的李显进同学,利用―上午的时间制作好了航模,下午参加航海模型比赛。为了这次航模比赛,他利用半个月课余时间进行了积极备战。李显进所在的学校一共46名学生参赛,除了16名参加航模比赛外,剩下的同学参加了其他项目的比赛。

“科技节覆盖了城阳区的几乎所有学校”

5月30日,城阳区首届中小学生科技节在城阳实验二中举办。局属各中小学和各街道教委办共16支代表队1700余名中小学生和200余名学生家长参加了比赛,本次活动的主题为“放飞科技中国梦”,共设立了12项比赛和互动项目,以开展科技创新、科学普及、科学探索、科学体验、科学亲子活动为重点,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现自己科技创新能力的舞台,为大家奉上了一道内容丰富的科技大餐。旨在引导广大中小学生关注科技创新,参与科技实践,体验创新成果,逐步树立现代科技意识和理念。

而在此之前,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序幕已经拉开。

5月份为城阳区普通中小学科技活动月,学校和各街道举办了各自的科技节及科普教育活动。5月27日-5月30日,在青岛市科技馆的大力支持下,城阳区邀请到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爆破协会副理事长周家汉教授等5位科普专家,分别深入城阳区23所中小学做了精彩的报告,参与学生人数达1.1万余人,科普报告主要涉及爆破力学、科技创新、数学魅力、健康饮食、天文奥秘等多个方面,内容深受学生们的欢迎。

科技节比赛现场,同学们个个神采奕奕,激情满满。13米长卷上小选手们尽情挥毫,画出了他们对环保城市的期望;转动把手就能发光的手电筒、废弃物品做成的节能台灯、自动发出声音的婴儿尿片、矿泉水瓶制作的提拉笔筒、多个吸盘组合可以挂重物的套组……一系列关于环保主题的小发明、小制作,让我们感受到了学生们身上蕴藏的无限潜能。

在“我的美丽城阳”创意设计比赛现场,比赛特邀评委刘宗福主任提到,“孩子们都很用心,设计的作品是他们动手、动脑、创新能力的很好体现,对学生在创新、艺术审美等方面素养的提高很有帮助。”

据城阳区教体局普教科负责人万德靖介绍,整个科技节从选拔、预赛到决赛经历了3个星期,几乎全区所有中小学均参与到了本次比赛中。鉴于首届科技节所收到的良好效果,下一步区教体局计划把科技节比赛活动常态化,每年一届,并且不断丰富比赛形式,把不同的比赛放在不同学校进行,从而让更多学校感受到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氛围,增强学生们的科学意识。在科技节比赛之后,还将有为期3个月的科普大篷车活动,大篷车上将装载科学小实验的器材,分头到各个学校,现场指导学生做好科学实验。

“学校没有好坏之分”

该届科技节,得到了城阳区几乎所有学校的热情参与,而这,得益于各个学校对素质教育的重视,以及一直以来所推行的均衡教育打下的深厚基础。

采访中,记者问到城阳区的哪所学校最好时,万德靖和实验二中校长黄祖顺都表达了相同的观点:在城阳区,不以考试成绩为标准,学校没有好坏之分,教学质量、办学条件各方面都很均衡。

“城阳区的12所初中学校都是市级以上规范化学校,其中10所是省级规范化学校,在学校管理、教学质量、办学条件等方面,都达到了省级规范化学校的标准。所以,他们在我们眼中,都是好学校。我们不按升学率和考试成绩评价学校。”

目前,城阳区各个学校围绕“一校一品、一校一特色”的发展理念,基本形成了学校自己的特色,如北师附校的“和文化”、天泰城学校的“生活教育”、实验二小及实验二中的“艺术体育”、实验小学的“科技教育”等特色在社会上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上马街道整体形成了“养成教育”特色,在全省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一个街道5所中小学,从幼儿园到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真正实现了无缝衔接。这些特色学校的形成,都是从特色项目开始的。学校特色项目一一学校特色一一特色学校,最终形成了学校的特色文化。

如何防止学校之间的恶性竞争一直是教育管理者头疼的难题,城阳区的教改措施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种可以借鉴的方案。

今年城阳区把普通高中招生计划的80%(去年是65%,前年是60%),按毕业生人数和办学水平绿色指标评价等级合理分配到各初中学校。以今年为例,普高招生2320人,区里把1776个名额分配到各个初中学校,另外还有80个美术生、40个音乐生、50个体育生名额,而剩下的名额则由各个学校按照文化课成绩录取。这种做法有效减少了学校与学校之间的盲目攀比,让学校有更多的精力抓素质教育、研究课程改革。

学校内部不鼓励不提倡以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方式去提高教学质量,他们更注重课堂效率的提升,将减负和增效结合起来。3年来,各个学校都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主抓的工作来推进。通过教师培训,提高教师课程改革的意识,进而在课堂内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这样的成功经验不胜枚举,如城阳二中的443教学模式等。实验二中和实验二小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又开发出了社团模式,让学生利用每周三下午两节课之后的时间,融入到社团活动中,覆盖了全校95%以上的学生。

为了提高偏远学校的教学质量,城阳区建立了完善的教师支教和交流制度。每年根据当地对教师职称、年龄、学科、学段的具体要求,选送一批名师前去支教。对于支教的教师,除了每月500元补贴之外,在评优、职称、干部选拔等方面都享有优先政策。教师每次支教两年,可以把当地的学科带动起来。为了方便支教,城阳区还专门安排了班车,让城区与偏远学校之间的交流更加便捷和顺畅。

“实验二中现在有12名教师在外支教,还有一名教师在山东巨野支教,而全区共有10多名教师在巨野支教。”黄校长说。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享受同样的政策”

据去年均衡教育差异系数统计显示,城阳区的中小学均衡教育排在全青岛市第一位。成绩背后,均衡教育不仅体现在城区与偏远地区、学校与学校、班级与班级之间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质量等方面的均衡,更体现在入学机会的均等上,尤其对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而言。

城阳区现有5万多名中小学生,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占到了21000多人。据万德靖透露,原本城阳区起始年级学生人数基本在6000人左右,最高的时候也不过6500多人,但是从2012年开始,学生人数突然增加到了7200多人,2013年达到9001人,中小学生人数进入井喷状态。

“目前,城阳区有小学47所,初中12所,普高3所,职高2所,虽然每个街道都有新学校开工建设,但都是建好一所学校就满一所。”万德靖说,“城阳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入学比例已经达到T42%,并且年级越低,比例越高,小学一年级的比例已经超过了50%。在这么庞大的外来人口面前,建学校的速度与入学需求成了一对矛盾体。”

为促进入学机会的均等化,城阳区招生依照“按条件、分批次、电脑派位”的方式进行。如果就近的学校满足不了入学需求,就通过电脑派位的方式进行合理分流。并且针对不同情况,按照条件分批次逐步满足学生的入学需求。

家庭困难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享受和城阳区居民子女一样的补助政策(义务教育阶段每年补助比例不低于5%),享受补助的学生,不仅教材费全免,而且每年的校服费、班车费也全部免除。

区里还拿出专项资金,用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上学补贴。2011年是800多万元,2012年900多万元,2013年达到上千万元。同时,建立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人学补贴奖励办法,学校每接收一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区里给初中学校每人每年拨1000元,小学每人每年600元。

万德靖介绍,入学机会、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质量是城阳区均衡教育的四大要求。围绕这四个要求,从2010年开始,城阳区先后下发了多份有关均衡教育的文件,2011年又实施了三年行动计划,从学前教育、普通教育、职业教育三个方面重点推进均衡教育的发展。

城阳区的12所初中学校都是市级以上规范化学校,其中10所是省级规范化学校,在学校管理、教学质量、办学条件等方面,都达到了省级规范化学校的标准。所以,他们在我们眼中,都是好学校。我们不按升学率和考试成绩评价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