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剪不断的老区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990年3月,离开群山连绵、沟壑纵横、森林茂密的大别山区,我走进南国军营才渐渐懂得,故乡就是革命老区。健在的爷爷辈中,革命堡垒户、革命后代、抗美援朝的还有好多,他们对我这个后辈寄予了深切的期望,可我却偏偏让他们感到失望。2008年转业,我没有回家乡,离开了生我养我的大别山老区,可是没想到,走上地方工作岗位,我又与第二故乡的老区不期而遇,还结下了深深情缘。
2009年初,到地方报到上班,不知道做些什么才好,我常问自己,部队历练的宣传工作能力还管用吗?这时,通过老促会联系,我结识了《源流》。令人惊喜的是,在出版物媚俗和躁动的潮流中,《源流》不改本色,仍以其深邃的视角展示一片红色热土,革命的背景、群众的身影、时代的回音,如歌如诉、如弦似水,滋润了我的心田。结合单位扶贫工作实际,我写就《过“五关”推动老区大发展》发给刊物,没曾想很快就被刊发,我得到老促会同志的认可,他们纷纷鼓励我多多报道老区。
我默默收集了十几本《源流》杂志,有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几本,也有新近的,还看了几期《中国革命老区建设》。它们都把老区人民的生活变化作为重头戏、寻根究源,展示老区人民的执着追求与艰辛探索。尽管,岁月沧桑中有些凄凉,但不变的、永恒的追求,时时涌动心底,要我为老区激情讴歌。老促会的同志们十分热情,上下疏通关系,拉我给老区工作,还积极与杂志社联系,先后给我办理了特约通讯员证、特约记者证,方便我的采访报道。我也很快与杂志社的编辑记者取得联系,得到及时指导,提高报道针对性。在深入接触中,对老区积累了感情、增进了了解。
跟随老促会工作5年里,我发现的问题不断堆积、发酵、升华,从观察思考深层原因,到研究探索解决办法,总结出老区发展很困难是核心问题,无论从老促会、党委政府,还是老区人民来看,重视程度始终是老区发展的关键,这一点坚定了宣传报道的价值定位。由于经常采访,我对老区的交通、饮水、看病、教育和住房等“五难”问题的思考逐步深入、思路逐渐清晰,通过一系列通讯报道,提出一些意见建议,受到老促会同志们的重视。
然而,老区的宣传绝对不能走单骑,需要群策群力,形成阵势。2012年各地组织“老区行”宣传报道活动,我积极建议老促会与宣传部门联系,动员报刊、网络、电台、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共同参与老区宣传报道工作。老促会据此形成请示文件,得到市委宣传部的认可,一场声势浩大的立体宣传工作迅速铺开,两个多月时间,几乎每天都能从媒体上看到老区的新人新事,社会各界对老区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吴川、廉江等地外出务工的老板深受感动,纷纷捐款出资,帮助家乡革命老区修路、架桥、美化村庄,改善群众生产生活,一批重要的革命遗迹得到修复保护,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成了红色旅游热线,助推了旅游产业发展。省、市两级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重点,也放到了革命老区村,老区得到了社会源源不断的支持和关爱,生活一天更比一天好。
在采访报道老区、推动老区建设发展中,我把《源流》作为锤炼思想、磨练作风、提高能力的基础平台,通过不同媒体,把老区情况向外推荐,每年都有百篇左右的文章见诸报刊网络。我的执着追求、火热激情和一定成绩,也感动了许多在职领导,得到了他们的认可和支持。2013年10月,领导找我谈话,要我到扶贫办老区办协助老促会工作。老促会同志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植标志会长中午特别与我多喝了两杯酒。回想起来,那浓浓的酒香,无疑浸透了我与《源流》的深深情缘啊!
日出日夕、花开花落,时间的长河奔腾不息,老区在发展,《源流》在呼唤,我也将秉持初衷、不懈追求,在老区宣传上开拓进取,把大别山区和湛江两个老区,不同的地域、一样的情怀,深深蕴藏在心底,激情展现给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