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旱”动西南:凸显水利\生态欠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旱”动西南:凸显水利\生态欠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面对西南严重的旱情,在齐心协力、团结奋斗抗击旱灾的同时,人们更需要深省:在人类已经掌握先进科技的今天,如何改变农业“靠天吃饭”的情形。

2010年,持续的高温少雨致云南、广西、贵州、四川、重庆五省区市旱情加剧。其中云南广西部分地区旱情已达特大干旱等级,贵州秋冬连旱,出现百年一遇重旱。

国家防总办公室截至3月30日统计数据显示,全国耕地受旱面积1.16亿亩,其中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5省(区、市)耕地受旱面积占全国八成五,有1939万人因旱饮水困难。国务院总理视察灾区指出,当前最为迫切的任务是优先解决群众饮水问题,要摆到抗旱救灾工作的第一位。

在严重的旱灾面前,中国人民不畏灾难,再一次发扬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团结奋斗的精神。

老人称90年未见如此大

旱云南禄劝县转龙镇则邑村委会发纳嘎村,是一个彝、汉等民族杂居的村寨,全村共有82户人家206口人。由于村子地势高,周围没有河流通过。村民们主要靠沉淀水窖里的雨水生活。据村党支部书记黄兴明介绍,自去年8月份以来,就没下过雨,农作物全部枯死,村子里80米深的井也干了。

现在当地的村民都在四处找水,例如山涧中的滴水,今年2月份左右,有部队给村子送了一段时间水,但是百姓喝水还是有很大困难。今年庄家几乎绝收,当地的村民都在担心家中存粮吃完之后应该怎么办?

当地一位90多岁的老人说:“在她有生的90多年里,还从来没有见到如此干旱过。”

一个叫李小样的村民,他们家人每天要翻山越岭走四公里山路去背水,每次要背25公斤。李小样有两个孩子,这俩孩子说,“自从去年八月份就没有洗过澡了”。因为目前水资源紧张,有限的水主要用来保证他们的饮用,洗澡、洗衣服等已成为很奢侈的事情。

灾区人民抗旱自救 不等不靠

截至3月30日,中国耕地受旱面积1.16亿亩,其中作物受旱9068万亩,重旱2851万亩、干枯1515万亩,待播耕地缺水缺墒2526万亩;有2425万人、1584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

百万公顷农作物绝收,千万群众饮水困难。大旱面前,英雄的中国人民不畏灾难,再一次发扬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团结奋斗的精神。

受灾地区群众不等不靠,积极自救,在当地政府的引导和带领下,全家老少一起挖掘深井、开辟水源,谱写出一曲曲“抗天歌”;各地区、各部门迅速行动,部署抗旱救灾措施,抢运抗旱重点物资。专业地质队、抗旱打井突击队奔赴灾区,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助之手,通过红十字会、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等多种渠道捐款,自发召集志愿车队往灾区送水,广大网友更是在网上发出“紧急令”,献计献策……

山石间弓身背水的农妇,盘山路上驱车送水的志愿者车队、田地里指导节水育苗的农技人员、群山间打井找水的水利人员、村落里奔走指挥的基层干部……恰似那扎根石头缝里固水保土的木棉树,越是无甘霖,越扎根向下。他们是为水而战的西南旱区的普通人。

西南五省科学应对罕见旱情,多策促春耕抗旱保民生。消防车、卡车、拖拉机、牛车、马车、人挑……运用一切手段,把水送到饱受旱灾的村庄、农家,让老百姓吃上水,为群众送饮用水、送物资、送温暖。

党员干部带头干,地里找水渡难关。艳阳高照的下午,贵阳市息烽县流长乡新中村村民谭洪位一家三口正在田里抓紧修砌水池,“把这股来之不易的水引到家里去,就不怕旱了”。67岁的党员谭洪位说。

大旱背后凸显水利欠账”

在云南,由于一向降雨丰沛,气候湿润,靠天吃饭的意识根深蒂固,防水害意识远远高于抗旱节水意识,对水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视不够。到3月中旬,该省库塘蓄水仅为46亿立方米,比上一年同期偏少近18亿立方米。而比小型水库规模还要小的一些地方水塘,不仅缺乏资金修缮,更没有相应的科学管理,导致在干旱袭来之时更快枯竭。由群众自发挖掘的小水窖,在没有水源补充的情况下,更是毫无抵抗旱情的能力。据了解,如果旱情持续,到5月份的时候,云南将有1/4的人口面临饮用水短缺。

在贵州,由于发育完全的喀斯特地形导致水资源向地下渗漏,水利基础设施在贵州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现已建成的17893处蓄水工程中,中型水库仅34座,99.9%都是小型水库,总蓄水量不到20亿立方米。这次大旱考验了水利设施,由于基础弱,山区群众居住分散,在各级财政仍然较为薄弱的情况下,国家继续加大对贵州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显得非常迫切。五六十年代修建的农田水利设施基本上都快报废,现在农民又没有动力来兴修水利,而且农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已经外出打工,导致农业基本上只能“靠天收”。

在四川重旱区凉山和攀枝花两州市,大旱让水利欠账暴露无遗,“工程性缺水”成为旱情重要成因。多年来,中央财政的投入主要是针对大中型水库,而在凉山这样的高原山地,大型水库建设不易,多建小型微型水利工程,包括山坪塘、水池,才能有效抗旱。凉山共268座水库,但只有一座大型,一座中型,其余都是小型水库。目前凉山州小型水利缺口在50%以上。国家在老边少地区水利投入不足,欠账在大旱面前暴露出来。

攀枝花市干旱重要成因之一是,缺少抗旱骨干工程,已有水利工程抗旱保障率低。该市抗旱办一位负责人介绍,2010年2月全市水利工程共蓄水10633万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减少3268万立方米,减少23.51%。目前攀枝花市仅有4座中型水库,由于该市地处山区,每个水利工程能覆盖的区域有限,而其他的小型和微型水利工程抗旱作用小。该负责人认为,积极规划骨干抗旱工程项目,加大资金争取力度,加强抗旱骨干水源工程建设,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源问题。

此外,干旱背后的“水利欠账”还包括一些水利工程长期处于病险状态,缺少及时地恢复修建。四川省凉山州此前的病险水库整治中,一度进度缓慢、配套资金不到位很严重。攀枝花市也存在水利工程老化失修等问题。

从全国范围来看,由于国家财政投入不足,中国目前多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一些地方在干旱面前束手无策,水利设施不堪重负。大型灌区工程设施的完好率不足50%,中小型灌区工程设施的完好率不足40%。绝大多数泵站的灌排水能力达不到设计标准,有的只有设计标准的40%左右,有的完全失去了灌排功能,全国大型泵站中急需改造的比例高达85%以上。中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农田面积的48%,有一半以上的农田得不到有效灌溉,仍然“靠天吃饭”。

乱采滥伐砍出“生态欠账

一个地区的气候变化,往往与本地生态系统的改变有紧密的联系。一方面,西南一些省份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一直在砍伐原生态林,大力种植橡胶林和桉树林,而这两种速生丰产林都被形象地称之为“抽水机”,大面积种植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涵水能力很差。

对原始森林的大量砍伐,对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以及出于经济目的任意改变一定范围内的生态环境,都对此次旱灾起到了火上浇油的作用。因为人类活动的影响,造成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已经到了无处可寻水的地步。

另外,西南地区的水电站建设近年来密集上马,这将对流域生态带来重大改变,并且,水电站对水资源的“挟持”,也成为旱情加剧的一大原因。

对策:常态管理确保“长流水”

面对西南严重的旱情,在齐心协力、团结奋斗抗击旱灾的同时,人们更需要深省:在人类已经掌握先进科技的今天,如何改变“靠天吃饭”的情形?

专家从不同角度给出解决之道。中国水科院水资源研究所气候变化与水资源研究室主任严登华认为,目前应该考虑压缩用水需求,重点应该放在保证人的饮水安全上,一些耗水量大、用水效率不高的企业可以压缩用水,甚至可以考虑暂时关停,全力保证人畜用水。此外,还可以适当开采地下水,充分利用中水和再生水,并把有限的水资源用在刀刃上,通过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调度,既保证人畜用水,又能提供生命线的保证。

在国家节水灌溉北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工龚时宏看来,这次大旱表明,既要建设大型水利设施,也不能忽视小型水利工程,必须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对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也不应忽视抗旱意识的培养。“工程不仅要建设好,而且更要管理好。”

中国水科院防洪抗旱减灾研究所副所长吕娟认为,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水资源的需求进一步增加,一个地区的发展应该与水资源的承载能力相匹配。开源和节流则是当今乃至长远的抗旱手段。“所谓开源,就是要想办法在抗旱应急(备用)水源上下工夫;所谓节流,就是要在全社会树立节水意识,通过法律、制度等手段规范过度的用水行为,使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开发利用都达到最优状态,进而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从长远来看,严登华认为抗旱应该从危机管理、应急管理向风险管理与常态管理转变,实现长期、中期和短期管理的有机结合。例如,长期看,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与水资源的承载能力相协调;从中期来看,要做好水资源配置规划。同时,要加强监测与预警预报、风险管理及应急调度能力建设,不仅要开展全过程、多圈层、天地一体化的监测,还需要加强降水及供需水的预测预报及综合调度。目前来看,最迫切的任务是要进行干旱的风险分区,绘制干旱风险图,并根据风险成因类型和发生概率,进行产业布局和水利工程布局的优化,以及水资源的合理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