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为什么总是“自欺欺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为什么总是“自欺欺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郑老师,我看了不少心理学理论,感觉都不大可信。你写的这些可信吗?如果可信,那我就相信它了。”不要笑,真的有人向我提出过这个问题。如果我是某个宗教流派的创始人,遇到这样的提问肯定会满心欢喜地回答他:我这个当然最可信了,你不信我的还信谁的?

当然,我不是这样的人,所以便会反问他:你为什么一定要“信”某个东西呢?真理是要你自己慢慢探索、思考后才得到的。别人讲的任何话,包括我的,你都可以怀疑。

我保持了应有的谨慎,但却未必合他的心愿。要知道,他并非想寻找真理,只是想马上找一个理论来填补自己头脑中的空虚,解除自己的迷茫,这类似于顾客站在超市货架前的心态。如果我不能马上提供给他这样的理论,他也并不会自己去思考,而是会扭过头去再寻找其他的理论制成品。

人类之所以轻信各种、伪科学甚至一般的流言蜚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难以忍受认知失调。人们都希望自己的内心世界无矛盾,各种观念都自圆其说,但显然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由于有了彼此矛盾的认知,便引起了心理失调。

这一现象并不新鲜,但直到1957年,才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把它引入科学的语境里进行研究。他重视由认知失调所带来的焦虑、迷茫、困惑,而非从逻辑上研究那些矛盾的认知。费斯汀格认为这是一种强大的动力,既可以推动人类去认识世界,也可以促使人们盲目接受一种观点,以便让自己暂时从自圆其说中获得平静。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人,当他遇到一个以前未见过的新现象时,既不进行调查研究,也不作思考,而是马上给予一个解释。然后他就觉得自己已经搞清了这件事,心安理得,不再追索了。人类许许多多远离事实的扭曲观念便是这样在认知失调的推动下建立起来,流传开来。

与一般人的这种坏习惯相比,科学家要忍受强烈得多也持久得多的认知失调。他们所进行的任何一项科学研究都来自认知失调。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任何一项科学研究都来自一个假说,科学家的工作就是为这个假说寻找证据。在寻找到足够的证据前,他都必须承认自己对这个问题认识得不够清楚。

这段寻找证据的时间有多长呢?少则三年五载,多则大半生,甚至到死都未必完成。想想吧,即使聪明如爱因斯坦,也要带着对“统一场论”的不解而入土。况且,许多科学研究的结果并非证明了事先提出的假说,而是了该假说,让研究者承受着更深重的认知失调。

任何一个真正的科学家,当他临终之时都会承认在自己那个专业领域里有许多问题根本还没有研究清楚。他不会认为自己已经找到了一劳永逸、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这样,他就得带着“认知失调”走完一生。但科学家的优点也就在于此,他们清楚自己还不知道什么,而非不懂装懂。 12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