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营造兴趣氛围,增强小学语文课堂活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营造兴趣氛围,增强小学语文课堂活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兴趣是克服困难的一种内在的心理因素,是学习知识的动力。学生对他所学的东西一旦有了兴趣,就会不知不倦,越学越爱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欲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并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营造兴趣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贯穿于整个教学课堂中,以进一步增强小学语文课堂活力

一、设计导语环节来激趣

课堂上,要给学生创设一种愉悦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才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完成教学任务。因此,课堂教学就要抓好导入环节。“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语就是一节课的开头,它的好坏、巧妙与否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一个好的导语,就如一块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过来,又像电光火石,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我们可以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导入要有趣味性,例如谜语导入、故事导入、游戏活动导入、实验演示导入新课等。我在上第二册《乌鸦喝水》时,是用实验演示导入的:上课时,先出示自制的教具“乌鸦”与装着半瓶水的小口瓶,依照课文内容一边演示,一边讲述:“有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突然,它看见了一个装着半瓶水的小口瓶,连忙跑过去想喝水,但瓶口太小了,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后来乌鸦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办法吗?我们一起来学习《乌鸦喝水》这篇课文就知道了。”通过这样的演示,导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新知识,又为其进一步理解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老师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关键。在语文教学中老师的微笑对学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老师要想让学生感到亲切,这就要实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把学生看成和自己一样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不小看他们,更不要轻视他们,把获取知识能力培养的优先权主动交给学生,而把自己看成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要充满人情味,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用微笑的表情、期待的目光、大方的态度、诚恳的语言、饱满的情绪去感化学生,鼓励学生。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成功的教学艺术在于用真情去感染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如果学生对老师没有感情,就极易对老师所教的学科不感兴趣,甚至产生厌烦情绪。因此,我用“微笑教学”来对待学生,用真情来感染学生,对后进生多加关怀和帮助。对他们也是多表扬少批语,用一些鼓励的语言来要求他们,这样使后进生也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用这样的方法来教学,学生对学习不但不感到压抑,反而觉得是一件乐事。

三、通过情境创设来唤起兴趣

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利用游戏、故事等手段创造趣味的学习情境,可以增添气氛,唤起学生学习兴趣。于是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此,课始教师就要努力创设情境,在形式上吸引学生,在情感上震撼学生,在心灵上呼唤学生,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阅读期待。人们对事物的认识都是从感性到理性的。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感人的故事,如果单纯地进行字、词、句、篇的教学,师生游离于情感之外,文章就显得形散神离,枯燥无味。因此要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情境,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用环境去渲染,以情激情,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全情投入到学习中去,成为课堂的主人。如在教学《再见了亲人》时,我以一曲《送别》贯穿全文,让学生在一种临别依依的音乐氛围中感受志愿军与朝鲜人们依依惜别的心情,由于情感得以调动,许多同学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因此创设情境、以情激情是教学情感性较强的文章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此外,我们可以在课堂中穿插生动活泼的游戏演示活动,让学生演一演、做一做,这能使学生学得更有趣。或者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些表演性的训练,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进入情境,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同时根据教学内容,利用有趣的顺口溜、儿歌、口诀,让学生学得轻松活泼。

四、设计质疑环节来诱导兴趣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习的内驱力,是创新的源头。因此,在教学中,要经常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感到疑难的问题,爱因斯坦语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们要引导学生在课始进行预习后质疑,课中进行深入性的质疑,课后进行延伸性的质疑,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增强课堂活力,把“教”的主观愿望转化为学生渴望“学”的内在需要。

五、通过学生动手实践来调动兴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知的源泉,智慧从动作开始。”在学习活动中如果有多种感官参与,就可提高大脑的兴奋性,促进建立暂时的联系。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实践操作,让学生手、口、脑、眼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活动中发展能力,以“动”促“思”,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地各抒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学生能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让学生在动手或辩论中激发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充分的张扬。

六、热爱学生,寓教于乐

热爱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仔细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注意观察那些学困生的言行。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学生的“美”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合适的学习,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教师的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对语文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所以,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让学生由此喜欢上语文老师,也喜欢上语文课。

此外,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天真活泼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童趣性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投入学习,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