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勃列日涅夫时期西伯利亚开发的经验与教训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勃列日涅夫时期西伯利亚开发的经验与教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加速开发西伯利亚与远东的自然资源,使该地区进入了全面的开发阶段,取得了一定成绩。在开发过程中的一些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和吸取。

关键词:勃列日涅夫;西伯利亚;苏联经济

中图分类号:K512.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0961(2007)03-0075-02

开发从乌拉尔到太平洋沿岸的辽阔疆域,是苏联的一项长期而重要的经济任务。在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加速开发西伯利亚与远东的丰富资源,大大改变了这一地区经济落后的面貌,使其对苏联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在苏联经济中的地位逐年提高。苏联不但在经济上缩小了同美国的距离,而且在煤炭、石油、钢铁、水泥等二十多个主要工业品的总产量方面超过了美国而居世界第一。苏联的经济潜力得到了很好的挖掘。

勃列日涅夫时期西伯利亚与远东的经济开发取得了一定的收效,是苏联时期经济建设一个成功的范例。其中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其一,在开发过程中分期实施计划,对开发效果有着重要意义。在完成大型国民经济项目时,因为总投资额数量很大,所需时间很长,故分阶段实现基本建设投资计划。苏联在实施贝阿铁路建设及在其沿线地区的经济开发计划时,考虑到该计划是各项任务相互联系的体系,其中主要是建设干线本身、组建各物资生产部门的综合体、保障居民正常的生活条件和事先制定科学设计方案等,因此,整个开发过程将需要很长时间。因此,苏联决定在全线建成之前就适当地让部分路段通车,让部分工厂和综合体投产,使新的财富加入经济周转,为进一步开发本地区服务。

其二,在大力发展新开发地区生产力方面,除了积极发展有意义的专业化生产部门外,也重视开发薄弱部门,更关注生产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的发展问题,努力使该地区得到综合发展,力求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对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开发的一个明显特点是注意该地区的综合发展。苏联在大力发展西伯利亚与远东的燃料、电力、有色冶金、化学、石油化工、林业、制浆造纸、木材加工以外,对阻碍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经济发展的薄弱部门,如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建材工业等,以及农业、轻工业、食品工业的发展也比较重视,对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生产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的发展问题也予以注意,努力把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建成相对独立、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苏联还特别注意改变东部地区主要生产初级产品和中间产品的状况,大力发展加工工业。

其三,苏联在开发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引进外资及利用国外大量先进技术和设备。60年代以后,苏联积极扩大同西方的经济联系,发展同西方的经济合作,不但获取了经济利益,增强了自己的军事实力,而且有助于西方国家同苏联关系的“缓和”、加深西欧国家同美国在经济、军事和政治上的矛盾。

当然,勃列日涅夫时期在西伯利亚与远东的经济开发中也存在着许多误区。

教训一:在传统的投资政策引导下,西伯利亚形成了畸形的产业结构。勃列日涅夫时期,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路线没有改变。勃列日涅夫表示,依靠在重工业发展中取得的成就,有可能在新的五年计划中拨出更多的资金来发展生产消费品的部门。而且,他一直关注军事实力、军事科技的发展。在经济发展中,将85%以上的工业投资用于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在他执政的18年中,军费逐年增加,从1965年的370亿美元增至1981年的近2 000亿美元,占全国财政支出的1/3[1]。这样,在传统的投资政策引导下,在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为国家欧洲部分服务的燃料、动力工业和某些原料性生产部门得到了快速、片面的发展,而本地区所需的多种工业品、机器设备和许多日用生活品、食品都依靠从外地输入,地区内的社会性基础设施落后,该地区居民的一系列生活质量指标都低于全俄平均标准。

教训二:在新区开发时,生活基础设施的建立要先于生产部门与工业企业。基础设施发展缓慢是导致西伯利亚劳动力流动量过大的主要因素。西伯利亚与远东的工资增长速度虽然比苏联欧洲地区快得多,房屋建设速度也与工资增长速度基本相等,但向外迁移的人口比例及劳动力的流动量并没有下降。问题的关键在于,不只是要提高工资,而且要改进居住条件,加强商店、医院、肉类加工等日常服务行业的建设,增加水果和蔬菜的种类等。勃列日涅夫视察远东时指出:“对于如何稳定远东地区干部的问题用不着冥思苦想,干部流动的原因无非是住房数量不足与文化和日常生活建设的落后状态。”苏联在西伯利亚与远东实行的工资补贴政策和其他方式的物质刺激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尽管劳动力的流动率从每年的27%减少到16%[2]),这说明其他配套工作也很重要。

教训三:勃列日涅夫时期西伯利亚与远东的经济开发属于当时苏联全球战略的一部分,尽管对西伯利亚与远东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但它被牢牢地绑在苏美军备竞赛的战车上,大大抑制了其积极作用的发挥。而军备竞赛几乎耗尽了当时苏联的全部储备,打乱了苏联经济发展的部署,使其财政拮据,捉襟见肘。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军费开支一直高速增长。据统计,1965年军费开支为370亿美元,1970年为539亿美元,1975年为1 240

亿美元,1979年为1 652亿美元。苏联上世纪80年代末的军费开支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7.6%。[3]

从1972年开始,苏联成为世界上军费开支最大的国家,它在70年代的累计军费超过美国20%~30%,而苏联当时的国内生产总值比美国少2/3。在这种情况下,苏联与美国搞军备竞赛,只能拖跨苏联经济,使苏联经济破产。勃列日涅夫时期正是冷战的盛季,西伯利亚与远东经济开发的果实没能更多地进入人民的生活,反倒成了军备竞赛升温的筹码,最终成为导致苏联解体的深层原因之一。

教训四:苏联学者说:西伯利亚开发的方式,是破坏西伯利亚的方式。从生态学角度看,西伯利亚有可能从“有取之不尽的资源”顷刻之间化为“灾难之源”[4]。对自然开发采取粗暴的做法,致使森林大量被伐掉,江河、空气受到严重污染。阿穆尔河下游的洗矿厂、造纸厂、化工厂、炼钢厂等几十家企业的有毒废水都直接排入河里,致使河水经净化后仍不能饮用,鱼类也难以生存,生态平衡被严重破坏。在西西伯利亚苏尔古特、萨莫特洛尔、乌连戈伊等油气田地区,植被受到破坏,空气受到污染。上世纪60―80年代,整个北方的鹿场面积减少2 000万公顷,10万头鹿失去食物来源,养鹿业受到严重影响。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的5个国营农场在几年里丧失鹿场近60万公顷,减少了2.4万多头鹿[5]。

粗放、野蛮的采伐和运输方式对森林资源造成极大破坏,同时也造成木材的极大浪费。砍下的原木有些没有运走,在原地烂掉。据估算,约30%被砍下的树木没有被运到目的地。西伯利亚与远东每年砍伐森林达400万公顷。薄薄的土壤层,采伐过后,极易从倾斜面水土流失,冻土露出地表,树木几乎无法生长。在该地区开发过程中,忽视环境保护,甚至进行掠夺式的开采,正在使大自然失去平衡。

教训五:在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开发过程中,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给北方小民族带来了生计上的问题。祖传的养鹿场和渔猎的面积大量减少。定居、并村等措施的负面影响,使北方小民族的传统经济遭受了损失,迅速衰落下去。由于污染,当地以生长缓慢的苔藓为食的鹿的肉已达不到食用卫生标准。河里的鱼不仅数量大减,而且体内含有毒素,以捕鱼为生的那乃人、尼夫赫人等小民族深受其害。大片森林被砍伐,使以森林狩猎为生的乌德盖人、奥罗奇人等难以维持生计。这埋下了少数民族对苏联的怨恨,成为以后苏联解体的又一原因。

综观勃列日涅夫时期西伯利亚与远东的经济开发,可以清楚地看到,经济开发必须着眼于合理利用,必须以提高人民福祉为目的。现在,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西伯利亚与远东经济开发已经过去二十多年了。虽然经济开发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之一,仍在世界各地演绎,但是时代不同了,和平、合作、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有勃列日涅夫时期西伯利亚与远东的经济开发这面镜子,中国的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举措正在按照一种全新的思路实施。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需要一个和谐的世界,经济开发的过程应当是一个创造国与国、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的过程,而不是相反,这也许正是勃列日涅夫时期西伯利亚与远东经济开发留给我们的最重要启迪。

参考文献:

[1]周尚文,叶书宗,王斯德.苏联兴亡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763.

[2]维托桑林.西伯利亚的人口及劳动力流动问题[J].西伯利亚与远东,1983,(2).

[3]Б.Н.米罗诺夫.苏联解体的原因与后果[J].西伯利亚研究,2006,(3).

[4]鲍里斯・卡马罗夫.危险的西伯利亚开发[J].西伯利亚与远东,1979,(5).

[5]初祥.浅议苏联对北方小民族政策的失误[J].西伯利亚研究,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