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成都中医药大学:以项目育人才 以交流促转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成都中医药大学:以项目育人才 以交流促转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文/成都中医药大学 科技处

“十五”期间,成都中医药大学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与时俱进,以“形成一种气氛、注意两个结合、构建三个平台、抓好四项工作”为工作中心,强化科技工作管理和服务,在科研项目实施、科技人才培养等各方面取得了明显发展。

科研项目实施成绩喜人

“十五”期间,成都中医药大学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逐年增加,国家级大项目显著增多,科研水平提高,科研经费大幅度增长。科技人员积极申报课题,2001~2005年度新上课题697项;“十五”期间每年新上项目数接近“九五”期间每年承担的科研课题数。在2005年新上项目达到158项,而在2001年这一数字仅为106项。

该校还在国家级大课题上形成突破,先后实现了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十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国家自然基金海外合作零的突破。并首次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博士基金资助。

2001年以来,该校共承担各级课题942项,在研课题数是“九五”期间的3倍。“十五”期间学校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显著增多,有71项,约为“九五”期间的4倍。目前在研国家级项目56项,部省级项目153项。与此同时,该校争取各级各类科研课题到位经费突破亿元,共计1.333222亿元,到位经费是“九五”期间的6.24倍多。此外,学院还加大校基金的投入,资助额度比“九五”期间有大幅度增加。还设立了非典防治专项、保健品专项和学校全国名老中医临床经验总结与传承的研究专项。

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共发展

“十五”期间,成都中医药大学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和科研骨干,如罗才贵、李祖伦、彭成、张晓云、张之文、郑燕林、段俊国等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谢春光、孟宪丽、陆华等四川省中医药学术技术带头人。同时,该校教师彭成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资助,另外杨明、李明权、彭顺林、曾南等9位教师获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培养与资助。

科学研究为重点学科的发展及研究生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支撑条件,目前,该校国家级重点学科增加为3个,省级重点学科11个。实验室建设获进一步发展,“十五”期间,该校建成了7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科研实验室,其中 “中药材标准化实验室”被教育部确定为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实验动物研究中心建成了SPF三级实验动物质量监测室、药效室、毒理评价室。与四川太极制药有限公司等企业联合建成了“四川省中药工程技术中心”建立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研究所,“中医药科技信息中心”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文献检索分中心”。另外,“国家中药临床疗效安全(成都)中心”通过验收。

成都中医药大学还积极开展社会服务,为企事业单位、各类协会、团体以及贫困地区的经济贡献知识与力量:参与国务院发展战略中心编写《中药现代化推进战略》、《四川省中药现代化战略》,并多次参与省、市重大项目的咨询、论证;积极参与四川省中医药科教集团的筹建工作,承担成都市中药现代化行业协会、天然药物协会筹建工作;积极深入参与科技扶贫项目,主动与石渠县、新龙县、屏山县、巴中市对口接洽,为地方经济建设出谋划策。

加强科技交流促成果转化

“十五”期间,成都中医药大学加强与国外的科技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对外科技协作和共建研究开发机构。合作、开发及转化项目84项(不含GCP项目),合同经费达6877万元。 2001年以来,该校先后举办了全校性学术活动80余次,主办了“国际生物信息与中医药学术研讨会”,参与举办第一、二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