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牛津版高中英语课堂气氛的活跃优势初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牛津版高中英语课堂气氛的活跃优势初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课堂气氛是师生进行知识的教与学,开展情感沟通交流的重要途径和课堂教学必备要件,经由课堂气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思维及情感意志等会被有效调动及激发,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高中英语是高中基础课程之一,高中英语牛津版课堂教学凭借其独特特点,在活跃课堂气氛环节优势显著。

1. 高中英语牛津版教材的基本特点及其活跃课堂气氛的优势分析

1.1高中英语牛津版教材的基本特点

相比于其他版本的高中英语教材,牛津版高中英语教材涉及到的教学内容更具话题性及时代感,契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及时展趋势,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的排版组合上,高中英语牛津版教材遵循了图文并茂的基本原则,将教材分成了几部分,依次为导入、阅读、词汇、语法、动漫卡通。高中英语牛津版教材可以凭借其更加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如游戏教学、情境教学、任务教学等,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

1.2高中英语牛津版在活跃课堂气氛方面的优势

从高中英语牛津版教材的基本特点上可以看到,该教材能够准确地把握高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趋向,使高中学生能够对高中英语学习的实践性及应用性加深认识,为课堂气氛的形成打下了基础。伴随着高中英语牛津版教学而发生变化的英语教学方法手段,如情境模拟教学,分组游戏教学等,又能够为进一步促成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提供纽带和桥梁,在此基础上贯穿使用情感教学的方式方法,可以从心理上连通教师和学生的情感认知,使师生在有形无形的情感交流中,将课堂气氛进行再次烘托,学生在愉悦放松的心理状态及学习环境中,其学习效果会得到极大提升。

2. 活跃高中英语牛津版课堂气氛的措施方法

2.1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教学魅力,保持积极昂扬的精神面貌

教师教学魅力及自身的精神面貌具有较强的教学感染力,这种感染力会在教学课堂中传播及扩散。因此,教师要活跃高中英语牛津版课堂气氛,应首先在自身的教学素养上加以提高,缩短自身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能够在面对一个亲和力及情绪感染力强的教师时,调动其参与课堂学习的心理动机,使其能够自觉主动地投入到高中英语学习过程中。此外,教师在形成及保持自身教学风格的同时,针对学生群体,要本着互相尊重的理念,看到学生的进步与提高,不过度追究及纠正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错误,保护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

2.2做好教学课件的设计,注重通过问题及情境导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高中英语牛津版教学课件的设计上,教师可以就教材的各个单元设计相应的教学课件,针对每个教学主题,如词汇应用,英语阅读及日常对话等,设计相应的主题课件。在主题课件的设计上,教师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通过在课件中融入其实际经验及感受,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自我发挥及英语交流的空间。而在高中英语词汇主题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任务导入及游戏导入的方式,如进行小组分组,让小组的一名学生对新英语词汇进行描述,然后由小组另一名学生对词汇进行猜测,在猜出词汇含义后,再让小组学生使用该词汇进行造句,由此可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极大调动,便于突破高中英语教学的重难点。

2.3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进一步激发高中英语牛津版课堂教学活跃度

在做好教学课件设计及情境式主题教学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激发高中英语牛津版课堂教学的活跃度,教师还应着重采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让学生能够在更加生动形象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相应的英语基础知识。而多媒体等教学方法的使用,又可以凭借其图文并茂的特点,全方位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及视听感官,增强其高中英语学习的动力。例如,在Module 4 Unit 1中的Reading “Advertisements” 这一部分内容教学时,由于广告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及认知经验联系较为紧密,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较好的公益及商业广告,然后让学生进行自主的快速阅读(Skimming)、分组合作朗读教材中的对话(Dialogue)、学生自由讨论广告的利弊,以深化对该部分内容的理解,最后布置广告创作及设计思路收集等留置作业(Homework),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而学生在留置作业的完成上,也可以借助网络多媒体加以辅助,然后在后续课堂教学中由学生上台表述其设计思路,形成学习主体、学习方法、学习目标的良性循环。

3. 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英语牛津版教学在课堂气氛的营造及保持上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为更好地调动及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高中英语教师应注重从自身教学素养提高、教学课件的设计制作、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等方面加以完善,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高中英语牛津版教学课堂更加高效。

刘晓莉. 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教材的评价及启示[J]. 教育教学论坛, 2012(13).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