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的实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的实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课标版语文教材比以前的教材最大的变化是按照主题组织单元。于是,全国各地纷纷进行了主题阅读教学的研究,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创新精神。对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我进行了两年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收获,可概括总结为以下几个字:丰、实、高,即学生获得的知识更丰富,所学到的知识更扎实,阅读和写作能力有了提高。下面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爱读书”为例,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深层解读,明确目标

现行的教材其整体是一个系统编排的序列,编者编写“我爱读书”这一单元的意图是什么?有哪些知识点?有哪些能力训练点?要达到什么目的?这些都是我们在课前应该了解的。只要认真钻研教材,特别是单元的导读,就会发现:这个单元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关于读书的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还要围绕“我爱读书”这个专题进行综合性学习,体会读书的乐趣,并学习一些读书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读书的热爱。明确了目标,我们就可以在教学中有的放矢,不偏离单元的主题。

二、先分后总,固本夯基

就像天下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一样,每篇课文也都有自己不同的个性、不同的内容、不同的着重点和训练点。《窃读记》重在通过人物心理活动描写表现作者对读书的如饥似渴;《走遍天下书为侣》题目本身就是一个比喻句,文中也大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阐述了自己走遍天下书为侣的原因,并在文中介绍了自己的读书方法;《我的“长生果”》用优美的语言回忆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阐明了读书的特有感受以及读书对自己生活的影响。所以,我在教学时会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先逐篇课文和学生一起探讨,重在抓住每篇课文的“异”,即表达方法的不同,让学生通过“异”体会它们的“同”,即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在学生对每篇课文都比较熟悉以后,我会用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对这个单元的课个梳理和比较,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如从几篇课文所选的人物看:有与学生年纪相仿的林海音,有文学泰斗季羡林,有英国作家尤安·艾肯,也有中国作家叶文玲;从国籍上看: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从文章体裁上看:有记叙文,有访谈录,还有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但是不管写的是什么人,用的是什么方法,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只有一个:作者对读书的热爱。这样的对比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材料的能力、分辨和思考的能力,学得扎实,记得深刻。

三、 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凡为教,目的是达到不需要教。”“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入选教材中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文章,可以看做是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典范。因此,我们要抓住主题,根据课文进行阅读和写作的训练。

1.拓展延伸,激发阅读兴趣

一篇课文或一个单元学习完毕,为了拓宽学生的阅读面,进一步了解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我们可以介绍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书籍给学生阅读,如《童年》、《窗前的小豆豆》、《名人读书故事》等,还可以开展读书交流会,让大家谈谈自己的读书心得。

2.读练结合,抓好阅读训练

对课内阅读,学生并不害怕,因为有教师的牵引和指导。但是对课外阅读训练,据本学期对大约500名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大约有83%的学生感到难度比较大,有害怕的心理。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笔者认为,抓住单元主题,分单元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训练是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如,学完“我爱读书”这个单元,我就出示了《和书交朋友》的课外阅读的短文,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找出文中所用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这样写的好处。由于刚刚学完课文,训练又较有针对性,学生很快就解决了以上的几个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对课外阅读也产生了兴趣。有了学习的成就感,他们感受到自己是学习主人的喜悦。如长期训练,学生将会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3.学以致用,写好主题作文

按照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我们在以上几个环节的教学中,学生已有了大量的阅读实践,并通过阅读积累了大量的读书故事,学习了他人的表达的方法,掌握了不同文章的行文结构,品味了不同文章的语言风格,心中便有了表达的欲望。这时候,我们给学生一个展示的平台,让他们把自己的读书故事写下来,要求内容真实,用上自己喜欢的表达方法,文体不限制。这样,学生就会有“我手写我心”的感觉,达到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除了单元作文以外,小练笔也很重要。比如,《窃读记》一文,作者对自己窃读时“很快乐,也很惧怕”的心理刻画得特别细致,让人深刻体会到作者内心对读书的极度渴望。课上我们不妨也让学生模仿着写一写自己读书时的心理活动。如此一课一练、一课一得,学生写起文章来就得心应手。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从实际需要出发,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就会有所收获,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