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美国心理学家创造力理论引发的关于创意效率及创新质量的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美国心理学家创造力理论引发的关于创意效率及创新质量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美国心理学家Kerrie Unsworth的创造力理论主要包括反应创造力(Responsive Creativity)、主动创造力(Proactive Creativity)、预计创造力(Expected Creativity)和贡献创造力(Contributory Creativity)四种类型,每种类型都在两个测量度上,即驱动力和问题。驱动力又分为内部驱动和外部驱动,问题则分为封闭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通过了解、理解和识别创造力不同类型的特点和功能,对我们如何更好地培养创造力,促进更多创新,提高创意效率和质量很有裨益。

〔关键词〕创造力理论;创造力;创新;培养创造力

〔中文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684(2009)08-0022-02

在日常生活中几乎处处可以看到或感受到创造力的存在。科学家们的新发明和新理论、文学家们的新作品,还有音乐家、建筑师、画家、雕塑家、设计师们的新创作等,都是创造力存在的确凿证据。通常创造力被定义为任何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发明能力的行为。这种行为对社会是有用的、恰当的,并是新颖思想和概念所生成的果实。

创造力推进着整个社会、人类,甚至全世界的进化和演变,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和动力。具有创造力的产品和“创新”概念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空前绝后的变化,小到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服装、娱乐、媒体,日常生活用品如电饭锅、豆浆机等,大到汽车、飞机、太空探索,甚至最终导致金融危机的金融衍生产品和次级债。大大小小、形形,“创新”包围着我们。可创造力到底是什么?如何培养创造力,如何促进创新?创新在教育中如何体现?创造力在艺术、美术课中是必须的、理所当然的、顺理成章的,但在其他课程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这些都是困惑着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们的难题,至今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和解决方式。

自从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心理学家们就开始对创造力感兴趣并进行研究。最初的研究从天才和有天赋这两方面下手,调查、研究并测试各种天赋人才和与他们有关的各种创新、创造力的表现方式。事到如今,专家们对创造力的研究和理解已经有所改变,重心已从以往的注重天才、天赋转移到“普通创造力”(Ordinary Creativity),从试图测量创造力改变成描述其特征,从注重创造力在个人身上的体现转到它在社会系统中的作用和影响。现在西方心理学与教育学界统一注重在每个人身上的平常的、普通的创造力,并坚信所有的人都有创新的能力。

Unsworth认为,创造力可以分为四种类型,每种类型有两个测量度,形成一个四方矩阵,Unsworth称之为创造力矩阵(见表一)。创造力的四种类型分别是反应创造力(Responsive Creativity)、主动创造力(Proactive Creativity)、预计创造力(Expected Creativity)和贡献创造力(Contributory Creativity),这四种不同的创造力与不同情况和个人创新的心态有关。四种创造力分别在两个测量度上:驱动力类型和问题类型。驱动力类型分为内部驱动和外部驱动。意味着一个人在发挥创造力时是什么推动着他去创新,是发自于自身的动力还是外部要求的。也就是说,是一个人自己感到好奇或发自内心的创新欲望导致他有创新行为,还是在某种情况下必须创新来完成任务。创新往往是解决某种问题或困难的富有想像力的、与众不同的行为。这些问题(困难)分为两类,即封闭型问题和公开型问题。封闭型问题指的是那些清楚可见并已有明确的解决方式或答案的问题;而有些困难或问题是没有任何已知的答案或解决方案的,甚至问题和困难是什么都需要大家去寻找、发现和发明,这就是公开型问题。

表一:创造力矩阵

现在,我们先从最被动的一种创造力说起,它就是反应创造力(Responsive Creativity) ,它是指人在面对一个封闭型问题时由外界的驱动力来推动创新。这是个人对问题和发挥创新能力控制最少的一种情况。然而,在生活中这恐怕是我们最常见的一种创造力发挥状况,经常会在学习过程中或在工作中见到。

主动创造力(Proactive Creativity) 是最主动的创造力。它是内部动力和公开型问题的结合,意味着全靠好奇、善良等内部动机自愿地去寻找、发现和发明问题,然后对其进行解决。这种创造力在生活中存在,如工厂工人自愿寻求流水线中不足之处,提出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与水平的操作性强的创新建议。

预计创造力(Expected Creativity)和贡献创造力(Contributory Creativity)在反应创造力与 主动创造力之间。 预计创造力是在外部动机推动的状态下自行开发、寻找问题并用创新的方式寻求解决的创造力。这在工作和学习过程中常常出现,如,在素描课上老师要求学生们随意摆放物品但必须按时提交一幅完成了的静物画。

而贡献创造力恰恰相反,是在内部动机推动中有创意地解决已有定义或已有解决方式的问题和情况。这通常是和帮助他人等行为相关的,例如,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用各种创新方式帮助非营利社会服务机构。

总的来说,反应创造力和预计创造力对个人来说更省力,因为它们的完成往往是必须的,是被要求而达到的。而贡献创造力与主动创造力会来得更费功夫,对个人自我主动能力和内在动力有很高的要求。但因个人有很大的主动力,从而得来的创造力会比其他两种更为新颖,创新的质量和创意的效果往往会更强些。

Unsworth的理论非常特别,可以说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个极为新颖的创新。她把生活中所能涉及到的创造力划分为类型使得我们更好地能够识别它们。有了好的了解和理解我们才能去思考这几种创新能力的发挥到底意味着什么,琢磨在生活中我们怎样才能利用对它们的认识来更好地培养我们自身的创造力,促进更多创新,提高创意效率和质量。四种创造力在生活中的更深含义还有待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们继续研究和调查。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生活和工作中来体会它们的存在,观察各种因素对它们的影响,这样才能总结出创造力的动力来源和社会生活因素对创造力发挥的影响,也才能使创新发挥其正向作用。

其他西方心理学家对创造力在教育中的不足有着不同的看法。Anne Craft(英国心理学家)认为创造力在西方教学中有三个局限。第一,关于“创造力”的定义问题。专家和学者们都很难达成统一认识来为“创造力是什么”做文字上的定义。因此,创造力的定义影响到其培养和实施问题,导致有关创造力的课程安排很难完整,难以连续。第二,整个教育系统还没能完全支持创造力在整体课程中的过渡与渗透。虽然教育体系强力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但很多还只能是局限于某些学科范围,如在艺术或美术等表达艺术思想类课程中体现较好。Craft认为这是课程安排和设计的问题。教育者们不仅需要想到如何将创造力的发挥渗透和过渡到其他非艺术类科目中,还需谨慎把握渗透和过渡的计量与度数。第三,教育系统所希望的中央性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控制了学校教育的创新发挥。也就是说,教育部门出台的一些政策和制度限制了教师们创造力的发挥,使得教师们变成了知识传授的技术人员,而不是培养孩子们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艺术家”。

专家和学者们认为对于孩子们来说,培养孩子创造力最大的因素是有个创新的环境。孩子们不应该从小有着“创新只是极少数人可以提供和奉献给社会的,我不是其中之一”的念头,这样孩子会认为他自己没有创新天分而放弃培养和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家长们和老师们应该让孩子们知道有超常创造力的人只是有更多的创造力,而不是只有他们拥有创造力。创造力是所有人都拥有的能力,只不过每个人拥有的程度不一样而已,拥有的广度不一样而已。

在西方,研究人员最早设计的一种能启发想像力、创造力和创新想法的练习叫“Brainstorming Session”(头脑风暴)。通常Brainstorming Session是一组人聚在一起,在毫无批评、非常宽容的环境中来启发和帮助彼此出主意、想点子。所有人都可以随意地喊出自己所想到的主意,提供给大家参考,互相激发和启发。这种练习的中心信念是,一组人来互相启发的结果会比一个人独自用力去想、去创新的效果要好。

Craft和其他心理学家们对教育创新、学习创新和培养创新提出了一些思考。如,创造力是不是文化特定的?是不是所有文化和社会对其理解和需求都是一样的?如果说创造力对经济发展有利,人们生活需求和节奏的增加推动着更快、更新颖的创新,那么,全球化和全球西方化是否影响了各个社会对创造力的需求和渴望?另外,创新和创造力也有道德和品德限制吗?可想而知,有些创新会是非道德的,是用来伤害人类、破坏社会安定或降低生活水平的,那么,我们如何来定义“好的”、“坏的”、“道德的”和“不道德”的创新?这对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又有何影响?本文已讲到现代创造力研究主要注重“普通创造力”,但它与“非凡创造力”(Extraordinary Creativity)能否连接过渡?如何连接过渡?

以上问题有待于读者与我们共同深入思考,欢迎来电话或发电子邮件与我们探讨。(稿件编号:090728001)

参考文献:

[1]Craft, A. (2003). The limits to creativity in education: Dilemmas for the educator.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Studies, 51(2), 113-127.

[2]Guilford, J. P. (1958). Can creativity be developed? Art Education, 11(6), 3-18.

[3]Unsworth, K. (2001). Unpacking creativity.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6(2), 289-297.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