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保住生态优势 建设生态文明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保住生态优势 建设生态文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和条件,生态环境的保护对建设生态文明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是当前和今后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和条件,生态环境的保护对建设生态文明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生态环境优势明显

贵州“欠发达、欠开发”的省情,恰好蕴含着保存良好的自然环境和原生态文化。如今,良好的生态、优美的环境、丰富的资源已经成为我省最大的优势。一是森林覆盖率达39.9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倍,有力地提升了生态环境的品相。在黔东南的一些地方,森林覆盖率超过了60%。目前全省生态环境质量优良以上的面积,已经占到全省面积的78%。二是我省是世界上喀斯特地形发育最典型、类型最完备的地区之一,自然景观集山石、水景、洞穴、林木为一体,孕育了众多与生态环境相适应的旅游品牌。三是高原地势和山地地貌,形成了独特的优越气候,特别是在炎炎夏日里,贵州成为避暑纳凉的好去处。其中贵阳市7月份多年平均气温只有27℃,被评为“中国避暑之都”。四是由于气候、生物的多样性以及低纬度、高海拔的特点,加之农村面源污染小,有利于我省开发生物资源,发展生态农业及绿色食品。五是拥有丰富的能源。水火互济的煤电优势使以煤炭和电力为重点的能源工业迅猛发展,成为全省第一经济支柱产业,也使我省成为“西电东送”不可或缺的重点省份;矿产资源量大质优、分布集中,储量居全国前5位的矿产有28种,其中铝、磷、锰、锑、金以及重晶石等资源优势尤为突出,铝、磷工业等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拥有“三线”军工企业和名酒名烟名茶名药等宝贵资源。五是我省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省份,浓郁的民族风情及蕴藏着古朴淳厚、绚丽多姿的历史传统和多样性的原生态民族文化,使得贵州可以成为民族文化的最大博物馆。六是拥有一大批特色鲜明的名胜区、保护区和名城、名镇。全省目前拥有1个世界自然遗产、13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8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个国家森林公园、6个国家级地质公园、4个国际性生态博物馆、59个省级风景名胜区,还有2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7个古城、4个历史文化名镇、18000个民族村寨等,为我省大力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生态建设成绩显著

通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奋斗,我省的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步伐加快。通过高标准、高质量地实施“两江”防护林体系建设、天然林保护、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建设、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和石漠化治理七大工程,全省森林覆盖率保持每年增长1个多百分点,现已接近40%。其中2000年至2006年实施的退耕还林工程,累计投资70亿元、完成退耕还林1669万亩,全省森林覆盖率因此提高近6个百分点。黔东南通过多年的植树造林,全州森林面积达到2850.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2.78%,丹寨、榕江、黎平、剑河等县还荣获“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

探索治理石漠化模式取得重要进展。近年来,石漠化严重的黔西南州已探索出低海拔地区种植花椒的“顶坛模式”、中海拔地区种植金银花的“坪上模式”、高海拔地区发展草地畜牧业的“晴隆模式”三大生物治理石漠化模式。这些成功经验,为我省推进石漠化治理并在55个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县进行试验提供了可贵的借鉴。

林业产业快速发展。五年来,全省新建竹林基地、速生丰产纸浆林基地、坑木林基地近300万亩,新建和改造野生山核桃、花椒等特色经济林基地100万亩,黄檗、厚朴等木本中药材基地34万亩,苗木基地1.2万亩,花卉种植面积达12.6万亩。生态畜牧养殖基地、畜产品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

的发展理念统领生态保护

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贵州的发展决不能以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为代价,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也是为了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这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保护生态环境问题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进一步提高对保住生态优势重要意义的认识。我省既是自然文化资源富集区,同时也是资源脆弱区,生态保护难度很大;保护好生态,就保住了贵州发展的根基,就保住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源泉。面对日益加重的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必须保护好我们的生存之基、发展之本。我们必须立足省情实际,大力建设生态文明,不断增创生态环境新优势,坚持把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贵州最突出的竞争优势之一,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力争到2020年全面构建生态省建设的基本体系,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良好的生态保障,使广大人民群众在生态良好的环境下生产和生活,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进一步强化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的发展理念。青山绿水是我省最宝贵的生态优势,是我们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和潜力所在,必须切实巩固和提高这一优势,必须坚持把保住青山绿水作为立省之本。只有保住了青山绿水,才能保住未来的竞争优势,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坚定地树立保护青山绿水是政绩、业绩、功绩,保住了青山绿水就是立言、立功、立德的理念,按照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石宗源“护我环境,惜我资源,利我地方,惠我百姓”的指示,坚定不移地走保护青山绿水、发展富民强省产业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在保住青山绿水中加快贵州发展,充分利用青山绿水造福人民,使广大人民群众深切地感受到青山绿水的好处,亲身感触到青山绿水的妙用。

着力保护、恢复和建设我省的生态优势。由于我省特殊的地理环境,全省生态具有破坏易保护难、损坏迅速修复缓慢的突出特点。环境一旦破坏就难以恢复,要付出更多更大的代价。年初罕见的雪凝灾害就对我省林业造成了重大损害。因此必须实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从政策、法律和战略层面切入,解决生态保护问题。一是要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制度。在制定发展规划、出台重大政策、实施项目建设、推动经济发展时,必须首先看对生态对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必须算好生态效益账,绝不能“辜负前人、牺牲今人、吃光后人”。二是要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原材料产业对资源环境的破坏,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并使自然资源得到经常的保护和涵养。三是按照国家和省主体功能区的要求,切实加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功能区和矿产资源开发区的生态保护、建设与修复,加快建立合理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四是启动实施55个县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搞好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的科技攻关和示范,遏制石漠化趋势。为保住和发展我们的青山绿水,我省已决定力争用五年时间再造1500万亩林地,使全省森林覆盖率再提高6个百分点,进一步凸显我省的生态优势。

努力把我省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石宗源指出:“单纯依靠生态建设无法彻底解决生态问题,只有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优化产业结构,进行全面综合治理,才能够实现从农业文明向现代化生态文明的历史性跨越。”因此,发挥我省的生态优势,一是要坚持开发建设与保护环境并重的原则,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有机统一起来。坚持以科学开发促进合理保护,以合理保护推动科学开发,寓生态建设于资源开发之中,融资源开发于生态建设之中,不断增创生态环境新优势,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二是要坚持生态建设与区域发展布局有机结合,把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生态现代化有机结合起来。探索资源节约、环境美好、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良性互动的发展路子,要着力抓好生态试验区示范建设,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市、县的建设,大力支持循环经济试点。三是要统筹城乡发展,尽量避免人的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在农村,大力推广生态农业和绿色产业。以建设生态农村为重点,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城市,加快绿色城市化进程,充分考虑生态环境问题,高度重视城市环保设施建设,切实抓好城市环境污染防治,正确引导城市居民养成尊重自然、爱护环境的良好、文明的生活习惯,使城市成为广大市民的绿色家园。四是立足于文化的继承、保护与发展,实现旅游发展与人文保护的和谐统一。要把保护原生态文化环境和文化完整性作为重要目标,建立完善的文化资源保护机制,成立民族民间文化研究中心和培训基地,大力培养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人,对民族语言文字、传统服饰、民间歌舞、特色饮食等进行全面保护。大力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培育和发展森林文化、花文化、竹文化、茶文化、湿地文化、生态旅游文化、绿色消费文化等。(执笔人:杨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