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新常态下的中国社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新常态下的中国社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新常态下我国社会呈现六大阶段性转折,正确认识新常态下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路径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关键词]新常态下;中国社会;中国经济

[DOI]10.13939/ki.zgsc.2016.01.201

1 正确认识新常态

(1)新常态概念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一个新表述,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是由自身特点和当前世界经济特点决定的。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片面追求GDP高增长、缺乏市场经济下必要的法制和制度建设、缺乏管理市场经济的经验等带来的经济结构失衡以及产能过剩所积累的问题,是形成“新常态”的内因;在经济全球化格局下,我国的外向型经济部分承接的是欧美经济发达国家的低附加值加工制造任务,而高成本、低收益、高耗能、高污染生产的增加,致使经济结构朝外向型、低附加值、低端产品或零配件制造倾斜,国际收支账面顺差与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形成受制于美元政策变动的不利地位,加剧我国目前新常态的形成。

(2)新常态的特征:一是GDP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甚至是中速增长转换。二是增长方式从靠投资驱动的粗放增长向靠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驱动的集约增长。我们要“新常态”并不意味着低增长,而是通过调整结构和发展方式转变以期经济长时间发展。

(3)新常态下中国社会发展六大趋势。城镇化发展的阶段转折;劳动力供求关系的阶段转折;收入分配变化的阶段转折;职业结构变动的阶段转折;居民生活消费的阶段转折;社会发展质量的阶段转折。上述六个阶段转折,意味着不仅在经济领域,而且在整个社会领域,都出现了一种新的常态,或者说一种新成长阶段。这既带来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也意味着新的机遇和新的发展空间。

2 正确认识新常态下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赶超发展症。如经济增速过快、经济增速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资源消耗多、环境污染大等。我们不仅要看到增速的业绩,同时还要看到其所付出的代价和产生的问题。

(2)产业转型升级困难。第三产业依旧滞后;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的“三高行业”比重偏高;高附加值知识或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较低,低附加值的劳动或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偏高;品牌产业比重低。

(3)经济效益低、创新驱动力不够。经济效益低即表现在国民经济整体运行效益较低,也表现在某种要素的生产水平偏低。创新驱动力不足主要因为:知识资本投入不足,高新技术产业研发费用增速一直在20%附近上下波动;企业创新活动不普遍,大部分企业仍处于技术跟踪好模仿制造;高新技术产品进口比重下降,特别是通信技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等技术密集型制造业进口比重下降尤为显著;人力资本增加遇到瓶颈,据预测,2025年后人力资本将开始减少。

(4)资源环境形势严峻。中国资源能源消耗过快,环境污染严重,雾霾、水土污染是困扰当今社会的常见问题;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遏制,森林湿地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严重,引发一系列灾害。

(5)经济风险飙升。中国经济杠杆率过高。其债务总额达GDP的250%~300%,各级地方政府债务已超过16万亿,2015年到期需要偿还的债务约1.8~2.0万亿元,蕴藏着较大的金融风险;货币信贷过度扩张,不良贷款率上升;影子银行过快增长,风险较大;高房价等资产价格泡沫较多;多行业产能过剩严重。

(6)扶贫面临新挑战。新常态下,经济驱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大部分就职于中低端行业的农村劳动力可能回流,极易使脆弱家庭返贫。

(7)治理秩序不足。虽然在改革开放以来治理变革取得重大进展,但依旧存在不足和缺陷。例如:政府公信力不足、人治状况依然严重、官员腐败、政府公共服务不足、政府问责制还未真正确立……这些都构成中国民主治理的重大挑战。

(8)社会组织体系不健全。中国改革开放以前组织架构有“强政府、弱市场、弱社会”的特征,改革开放后具有“强政府、强市场、弱社会”的特征,这说明社会组织架构需合理调整。

3 适应新常态,攻克难题

(1)找到经济运行的合理区间。要找到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平衡点关键在于改革,改革的核心是实现各种公平,化解中国经济泡沫。机会公平、权利公平、规则公平是政府提出的改革的三大公平。在公平环境下保持合理增速以适应新常态。

(2)工业化的逻辑开发。处理好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的关系;政府要着手确定一系列具有科技含量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培养为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以专业化、社会化、产业化、市场化为方向,以智力化、资本化、效率化、国际化为目标,既重视传统服务业发展,又推进现代服务业高端服务业发展。

(3)加强技术创新。拓宽创新融资渠道;

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一般投资者无力承担高昂的研发费用和全部风险,而一个功能完备、运行高效的金融体系则能为技术创新的成功提供一个较完善的资金保障体系;完善技术创新的社会服务体系;加强对创新的宏观引导;建立有利的激励机制运作政策平台;加快科技中介服务组织建设;开拓技术产权交易市场。

(4)加强环境保护。新常态下环境管理目标必须强调和回归环境质量改善这一根本目标。目标导向从管好污染物总量,向改善环境质量转变;工作重点从控制污染物增量向优先削减存量、有序引导增量转变;管理途径从依靠环境容量,向依靠环境流量、环境容量的动静协调、统筹综合支撑转变;用法律守住底线,用制度划清边界,用治理保证效果,建立全面有效、标本兼治的管理体系。

(5)稳住大局,缓减经济风险。妥善处理各级地方政府的债务;停止回报过低或完全没有回报的无效投资;停止对“僵尸企业”输血;停止刚性兑付;对资不抵债的企业实行破产清盘;盘活由于粗放增长方式造成的死资产存量。

(6)扶贫新对策。建立贫困村扶贫村资金项目;村级扶贫重点是社区公共服务功能的培育;在贫困村组设立公益岗位;积极为低收入农户提供就业岗位;推行有利于穷人的农业产业链政策;落实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制度职责;加强贫困片区内中小城市的包容性返贫工作,把帮扶工作纳入到流入地政策覆盖范围。

(7)重构中国治理秩序。确立核心政治价值,重构政治认同;强化公民教育,提升公民在公共治理中的主体意识;强化执政道德,再造政治信任;完善制度环境,扩大公民参与;创新社会管理,推进社会自治;注重地方自治和行业职业自治。

(8)社会组织体制改革。一方面通过社区组织、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的改革盘活现有社会组织资源的存量,另一方面通过发展民间组织扩大社会组织资源存量。大力加强基层社区组织建设;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积极实现人民团体的职能转变;稳步促进民间组织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冬冬.2015年中国经济如何适应新常态[J].社会科学研究参考资料,2015(2).

[2]蔡P等.以新视野面对新常态[J].社会科学研究参考资料,2015(3).

[3]任保平,周志龙.新常态下以工业化逻辑开发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J].社会科学研究,2015(2).

[4]左停.新常态下扶贫工作面临新挑战[J].社会观察,2015(8).

[5]吴卫星.新常态下的金融改革[J].现代商业银行,2015(2).

[6]赵华林.新常态下的环境保护工作思考[J].环境保护科学,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