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心理学视野下另一种消费方式:概念消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心理学视野下另一种消费方式:概念消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当科技发展使人类基本需要满足变得更简便的时候,人们的消费更多地倾向于另一种心理消费方式的满足,这种心理消费方式即概念消费。从消费期待、消费目标和消费适应等几个方面来分析这种心理消费形式,以及这种心理消费形式的影响因素在消费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对概念消费的探讨,期望探索物质消费与概念消费之间的互动关系,并促进消费者行为研究与心理学、经济学和市场研究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心理学;消费方式;概念消费;期待;潜在倾向

中图分类号:B8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34-0094-02

消费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伴随着人类的产生发展而来,有一种观点认为“生活即消费”(Borgmann ,2000)。从早期的最基本的食物消费到现代的信息消费,人们已经开始倾向更多地用心理方式来满足消费的渴望(Ariely, 2009),这就类似国家从生产制造时代过渡到知识经济时代一样(Drucker, 1959)。Shirky(2008)统计显示,美国国民一年看电视大概用2 000亿小时,浏览类似维基百科大约用1 000亿小时。

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最终环节。它是指利用社会产品来满足人们各种需要的过程。消费又分为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生产消费指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的使用和消耗,个人消费是指人们把生产出来的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用于满足个人生活需要的行为和过程。

一、概念消费

事实上,小说、博客、微博等一般信息消费的各种形式仅仅是观念和概念在消费体验中的一些表面的东西,人们生活中大部分消费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研究概念消费,甚至其中的一些心理方式消费比物质消费更重要。除此之外,据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的多年消费行为研究表明,物质消费也不仅仅是满足基本的需要,同时也满足了信仰、态度和社会认同(Holt ,1995 Fournier ,1998 Belk, 1988)。与人们在日常观念中将消费分成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相比,一些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认为概念消费在绝大部分的基础消费活动中有更好的说明效果,例如,吃东西,喝东西等。Berthoud等(2008)的研究显示,概念消费复杂的属性在潜意识中就像是一个物质消费中的简单决定一样。

二、概念消费的种类

消费行为中包含很多方面的概念消费,下面的几类只是对近年来一些有关概念消费方面消费行为研究的一些分析,从而说明概念消费在物质消费中的一些功能。

(一)消费期待

消费期待是消费行为研究领域一个备受关注的概念,它是如何影响消费的一直是消费行为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Allison(1964)经典关于消费期望的研究表明:消费者喝啤酒的时候,知道啤酒品牌的时候会认为品牌之间会有差异,之后会有自己喜爱的品牌;而在喝的时候不知道啤酒品牌的时候,消费者就感觉啤酒之间没有什么差别。这说明消费期待与品牌和广告联系在一起,有时候可以影响产品及服务消费(Braun ,1999 Kopalle,2001 Wansink,2006)。因而人们希望找到确实的理据,很多这方面的研究显示消费期待影响人们的感知,决定消费行为(Fiske,2008)。

实际上关于消费期待对物理消费的影响,在当今的脑成像研究方面也得到证实。Mcclure(2004)关于饮品消费行为的磁共振分析表明,被试的偏好与大脑的奖励机制有关,表明这些偏好概念对物质消费有着重要影响。关于相似的价格与质量的相关调查研究,Plassmann等(2008)要求被试在不同条件下品尝同一种红酒,发现所谓价格高的酒得到较高的评价。

消费期待不仅影响消费感知和消费感受等内部因素,通过一种无意识的“自我实现预期”对外部因素产生影响(Merton,1948 Chen ,1997)。在教学中,“如果老师认为他的学生将来会成功,学生就会表现得更好(Rosenthal,1968 Jussim ,2005)。如果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有某种不良的习惯,会导致他们的孩子形成这样的习惯(Madon,2003)。

(二)消费流畅性

关于消费流畅性的相关经典研究主要有Zajonc的简单暴露效应,当简单暴露刺激时,无论有意识或无意识都因熟悉的而引发的流畅性而产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实际上,由于熟悉和喜欢的强烈联系人们会有两种误解:一是喜欢必然熟悉;二是增加暴露会导致喜欢(Norton ,2007)。那么流畅性又是如何影响行为和物质消费的呢?根据纽交所的真实交易数据,Alter(2006)发现从时间上来看,股票代码流畅好于股票代码不流畅的收益表现,这说明流畅性对概念消费存在影响。

如果消费流畅性可以促进消费,那么不流畅是否会抑制消费呢?当人们出现选择困难时,倾向延迟选择来避免后悔和决策冲突(Anderson ,2003)。相比较顺利情况下,决策显得简单(Novemsky ,2007)。以上研究显示,被试在不流畅的情况下倾向于选择延迟选择,这种消极消费流畅性影响物质消费。

(三)消费目标

心理学和消费行为学近年来对消费目标的本质和机能的研究不断增加,如关于消费目标影响因素的调查以及关于消费目标冲突管理(Fishbach,2005)。通过下面的一些研究分析来研究当消费目标作为概念人们想要消费它时,消费目标取代物质消费。

Nunes(2006)一项关于消费目标促进消费的实验研究:在同一家店同样的消费价格,一种十次消费免费洗车一次,但已有两次记录再消费八次即可;另一种八次消费免费洗车一次,之前没有任何消费记录。结果表明参加第一种情况的消费实验的消费比参加第二种的多近一倍,同样的条件不同的目标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可见目标可以促进物质消费。那是什么导致这样的结果呢?Dhar(2007)一项研究告诉我们渴望完成相关目标促进了物质消费。实验说明当消费目标激活后被试会形成某种概念,完成消费目标和消费这种概念导致了他们的消费行为。

但消费目标不都是促进物质消费,有时候也可能抑制物质消费。Lee(2006)的一项消费券反馈调查研究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在一家平均购物花费4美元的便利店,一些顾客收到消费6元以上减1元的优惠券,另一些顾客收到消费2元以上减1元的优惠券。结果表明目标可以从购买决策的经济刺激中分离出来,消费者离开便利店时消费数量和金额要小于接到消费券后想买的东西的金额,说明消费券目标的应用胜过了之前的物质消费。

(四)消费适应性

适应性调节是当人们在消费流畅时,动机和行为相适应(Higgins,2000)。多数重要的消费行为研究说明适应是一种概念消费。Higgins(2003)首先对被试的特质性自我调节取向进行评估,将被试分成促进取向和保护取向,然后向被试提供购买一支笔或一只杯子的机会,并对被试考虑自己会从二择一中获得多少(匹配促进取向)或是失去多少(匹配保护取向)的情况进行操控。被试的特质性自我调节取向与任务情境相匹配时将会以半价得到物品作为奖励,否则无奖励。一般来说,在物质消费恒定的情况下,调节性匹配的体验比匹配缺失或匹配冲突更见功效,说明调节性匹配也是和流畅性一样的概念性消费。

三、从物质消费到概念消费

消费行为学研究显示,人们消费价格高的东西不仅仅是喜欢它的功能,而且还有社会地位等其他有价值的东西(Amaldoss,2005 Corneo,1997)。当人们可以得到消费功能和社会功能的时候他们为此愿意出更高的价格。

在这些方面的概念消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消费中的现象。消费学研究者已经证实矛盾或自我牺牲行为,人们放弃积极的消费经验而选择消极的消费经验很可能是选择某种形式的概念消费,从放弃积极经验和选择消极经验中获得某种功能。从近年研究看来,这种以放弃积极经验或选择消极经验而选择概念消费主要有七个方面:多样化搜寻、功能性疲劳、保护记忆策略、记忆污染、慈善捐赠、消极情感和消极经验。

多样化搜寻的研究显示,它可以引导人们结束不理想的物质消费(Ratner ,1999),而人们放弃物质消费的功能可能是由于社会压力(Ariely,2000)。Tian(2001)认为人们用概念消费代替物质消费,为的是让他人看到其品味性及其独特行。多样化搜寻往往是在这些方面上对物质消费和概念消费权衡的一个结果。

功能性疲劳,人们倾向选购具有更多功能的产品,但是丰富的功能也会带来使用上的困难导致人们对于商品产生不满(Thompson,2005)。人们之所以选择了几乎用不到的多功能产品而放弃了简单的产品,是因为他们在向他人展示这些功能的时候,是在用满意度交换社会地位和价值(Berger,2007)。

保护记忆策略的行为是期望过去的快乐记忆不会被将来的经验所影响(Zauberman,2008)。保护记忆策略包含一个象征性的期望,避免未来经验污染过去特别的记忆。研究结果表明人们减少对期待产品的物质消费主要是因为他们概念消费了“厌恶感”,从而影响了对物质消费商品功能的感知(Argo,2006)。慈善捐助中个人为了他人的物质消费而放弃自己的物质消费,他们成功地将积极的物质消费转变成积极的概念消费,因而他们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如果从金钱来思考的话会抑制这种捐赠行为,人们也就无法从这种方式中获得幸福(Vohs ,2006)。

消极情感和消极经验是关于选择消极消费的一些内容,在这方面,近年来研究结果显示人们选择消极的消费体验是因为从这些消费体验可以得到积极的概念消费。

四、概念消费的作用

关于物质消费和概念消费的研究和探讨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们一些消费偏好及其相关知识,并且因此拓宽了心理学和经济学之间争论与合作的知识领域。通过研究概念消费,研究人员不仅更好地理解似乎是违背效用最大化规律的现象,而且更好地预测了人们可能选择这些结果并且将它们转化为长期存在的行为模式的环境条件。对概念消费的了解可以帮助消费者在短期和长期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消费行为。同时,关于概念消费的研究也有利于改善制造商和营销商的产品设计与营销策略。

综上所述,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者们还将继续研究,从而帮助消费者们作出更明智的消费决策。

参考文献:

[1]Borgmann A. The moral complexion of consumption [J].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2000. 26(4):18-22.

[2]Labroo A, Dhar R, Schwarz N. Of frowning watches and frog wines: semantic priming and visual fluency [J].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2008,(34):819-831.

[3]Fournier S. Consumers and their brands: developing relationship theory in consumer research [J].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1998,(24):343-373.

[4]Berthoud H, Morrison C. The brain, appetite, and obesity [J].Annual Review Psychology, 2008,(59):55-92.

[5]Allison RI, Uhl KP. Influence of beer brand identification on taste perception [J].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1964:36-39.

[6]McClure SM, Li J, Tomlin D, Cypert KS, Montague LM, Montague PR. Neural correlates of behavioral preference for culturally familiar drinks [J]. Neuron, 2004 (44):379-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