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西安市乡村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西安市乡村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西安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西安市乡村旅游的发展应该融合西安的历史文化,把农耕文化、宗教文化、餐饮文化、民俗文化在农村的发源地发展起来,发展具有西安特色的文化体验型乡村旅游。

【关键词】乡村旅游;文化体验型;融合

一、西安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近年来西安市乡村旅游发展迅速已经初具规模。西安市规模化(100亩以上)旅游观光农业园区发展到86个,已建成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有18个。2013年元旦假期期间西安市农家乐接待游客73875人次,综合收入312万元;清明节三天假期里,秦岭北麓各峪口聚集了大量参与垂钓、烧烤、休闲娱乐的游客,长安区农家乐接待游客89000人次,同比增长25.35%;户县农家乐接待游客23865人次,同比增长93.6%;蓝田农家乐接待游客20000人次,同比增长5%,周至农家乐接待游客5500人次,同比增长7%。西安市扶持10个市级农业园区,同时大力加强休闲观光农业经营主体建设,2013年西安市标准化“农家乐”发展到4000家以上,力争到2015年发展到5000家以上。

西安市乡村旅游地的分布体现出以下的空间特征:城市近郊、著名风景名胜区附近、交通干线两侧已经成为乡村旅游点的集中分布区,西安市的9个区4个县中以长安区、户县、霸桥区、雁塔区、未央区等区乡村旅游发展得最为集中;从功能分区看,秦岭北麓是森林公园集中分布区;平原地带是各种果林和观光农园集中分布区;、灞、渭河沿岸则是以水为主题的垂钓、水上娱乐项目区;在开发模式上,形成以农业观光和农家乐为主体的格局;在开发层次上,乡村旅游仍处于低水平开发阶段,处在初级农家乐形式向乡村休闲度假模式转换的过渡期;在发展模式上,以农家乐、田园农业游、休闲度假游模式为主。

二、西安市发展文化体验型乡村旅游的条件

(一)西安历史文化深厚

西安被誉为世界四大古都之一,与罗马、雅典、开罗并举,是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城市,而且还是古老的东方丝绸之路的起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历史名城”,是我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世界著名旅游胜地。依托于西安的历史文化,体现秦汉文化著名的景点有阿房宫、兵马佣、华清池等,体现唐文化以唐文化为主题的曲江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充分发挥唐长安城的大雁塔、曲江池以及唐城墙等文化遗产的资源优势,初步形成了以文化旅游、会展创意、影视演艺、出版传媒等产业门类为主的文化产业体系,建成使用了西安音乐厅、西安美术馆、曲江电影城等众多公共文化设施,形成了公共文化设施与服务的集聚化、规模化,是历史文化遗产服务于民,实现其巨大价值的具体表现。

(二)农耕文化

我国是农业大国,有悠久的农耕文化,在陕西省的农耕文化主要在杨凌农业示范园区,主要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景区建有工厂化育苗管、梦幻花卉馆、无土栽培管、现代农业创意馆、西部特色馆、超级菜园、南方果树馆(2个)等八个现代农业技术展馆和花卉林木种子资源圃、水生植物展示区(人工湖)、创新中心等现代农业展示区。农林博览园、新天地农业科技示范园、教稼园、有机体验开心农场、秦岭山现代农业生态旅游园主要包括四个区:开心农场采摘认耕区、原生态餐厅休闲娱乐区、净菜加工高科技生产展示区、农业科普推广科技活动实践区。这个农业文化有着现代化的印记,在西安市目前发展乡村旅游遍地都是农家乐,那么这些农家乐可以在各地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相邻的景区的历史朝代,展现不同的农耕文化。

(三)宗教文化

唐朝的宗教文化通过西游记在我国可谓是家喻户晓,在陕西省就有大雁塔、小雁塔、法门寺这些佛教圣地,西安有佛教的六宗祖庭:法相唯识祖庭大慈恩寺、密宗祖庭大兴善寺、严华祖庭严华寺、净土宗祖庭香积寺、律宗祖庭净业寺、三论宗祖庭草堂寺。道教文化的游览圣地有天下第一福地――楼观台、八仙阉、重阳宫、西安都城隍庙、骊山老母殿和老君殿、道教名山――华山。在楼观台有道教文化区,在楼观台建筑结合了道教“一元初始、太极两仪、三才相和、四象环绕、五行相生、六合寰宇、七日来复、八卦演易、九宫合中、一元复始”的文化概念,以太清门、上清门、玉清门三段划分轴线,形成道教“三清圣境”。

(四)餐饮文化

西安的饮食文化开创于周秦,兴盛于盛唐。陕西作为中华文明和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这里同样是中华饮食文化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里创造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多项之最。比如中国最早的宴――“周八珍”、中国最豪华、最奢侈的宴席是唐时的“烧尾宴”。西安的小吃也比较完整的保留下来,如:羊肉泡馍,据说秦代就有,是秦朝的礼馔,西安的“凉皮”早在秦朝也有;“锅盔”馍则在周代就有,称为“文王锅盔”。宋朝的“水晶饼”,民国时期的“樊记肉夹馍”,这些小吃如今都是西安最有代表性的名小吃。西安的餐饮的文化性体现在这些小吃背后都有美丽的传说,如西安人最爱吃的锅盔馍,一种说法是武则天修乾陵时,因民工在头盔中烙制而成,所以称锅盔;也有人说早在周朝就有了锅盔,所以锅盔又被称为“文王锅盔”。

(五)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包括我国的财神文化、皮影戏、社火、戏曲文化、工艺美术、节庆习俗等等民俗文化。财神文化的体现就是赵公明财神庙,它的规划布局以泗水归堂、五路财神为概念,以三进财神殿为核心建筑院落,又以偏殿和小庙构成了众神体系,形成了民俗吉祥福神的综合展示园区。整个财神庙景区供奉了近百位各路财神,还有财运轮、招财八宝等吉祥物,全方位展示了财神文化。

三、西安市乡村旅游与文化融合得建议

西安市乡村旅游的发展要依托西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借助于旅游胜地的春风,把历史文化融合在乡村旅游之中,突破乡村旅游一日游的现状,留住客源。

(一)乡村旅游发展突出农耕文化

在乡村旅游中,农业田园模式的旅游成为一大亮点,在西安市成熟的有以科技为特色的西安闻天生态农业观光园、白鹿原生态休闲农业、杜陵塬观光农村旅游区;以赏花、采摘为特色的临潼万亩石榴园、灞桥万亩樱桃基地等。但是目前的这些的农业旅游胜地给游客带来的乐趣较少,一日游之后很少再去。要想留住顾客可以把历史文化引入在农业里,体现农耕文化。如临潼区德万亩石榴园就可以除了游客采摘观赏石榴之外,在这个地区主要有秦代的兵马俑,那么游客在观赏石榴过后,在这一地区的社区就可以建一个小型的博物馆,馆内陈列有石磨、石臼、犁头、蓑衣、土纺车等古老的农耕用具,配以相关的照片、图片和文字,用来讲述历史悠久的农业发展历程。古老农耕用具的展示可以让城镇居民了解传统的农耕方式和生产习俗等。为游客多提供参与农事项目,做一天农民,体验一天农耕辛劳,包括坐牛车、插秧、除草、摘果等农事劳作活动;在乡村内建造曾经用过的水车、石磨、石碾等老式农用器械,通过旅游工作人员的示范,让游客亲身体验如何使用这些古老的农用器具。在餐饮上以体现秦代文化,在餐具上都统一使用秦代农民使用的样式,在这里也用秦代的礼仪接待游客,甚至在这一地区的农家乐的建筑都修建成秦代农村的建筑风格,处处体现那个历史的农耕文化。

(二)乡村旅游与宗教文化的融合

西安市的宗教文化有佛教有道教,目前由曲江产业文化产业集团开发的楼观古镇景区的道教文化发展得如火如荼,但是很多游客的亲身体验是,建筑修建得很漂亮,融合了道教的文化和庞大的神仙体系,但是很多游客的感受是到底什么是道教文化,难道就是神仙吗?那么普通人到底要信奉道教文化的精髓在哪也没有通过旅游体会到。那么这就给在这景区附近的乡村旅游旅游带来了机会。在景区附近的乡村在政府的指导下,大力发展佛教体验,比如住农家时,农家人的行为能体现道教的“道”和“德”,虽然现代人也向往道教的得道成仙,那是人们的美好愿景,我们可以把这种愿景体现在乡村旅游中。如:在就餐时严格按照长幼顺序坐下就餐,而不是我们觉得怎样方便,怎样坐,也不使用现代的圆桌,而使用方桌,在这一地区的餐饮尽量节俭。同时如果这一地区的农村没有规划建设,那么政府可以统一规划,划分区域的在建筑体现道教文化,做到与整个道教景区的相辅相成,补充我们在景区见不到的道教文化。

(三)发展特色餐饮文化

游人进入农家乐用餐时,在菜单上标明其所用原材料的来源,并请游人参观菜地和采摘、加工过程,让顾客在享用农家菜式的同时能够对其安全性和来源地放心。如果游客愿意自己动手做饭,农庄主人可以提供一切所需用品、用具由游客自己加工,吃到更加本真的食物,这是现代的方式。发展餐饮文化更重要的是在西安众多美食中,凉皮出现在秦朝,锅盔在周朝就有了,水晶饼据说最早出现在宋朝,而这些朝代相应的地方,比如说秦朝的代表地点就在临潼,那么临潼的特色餐饮就必不可少有凉皮,而且还要和其他地方的凉皮有所区别,突出秦的历史烙印。西安的面试花样繁多,如剪面、扯面、干面、喜面、粥面等,这些面食的做法、吃法代表都代表礼仪,久而久之形成一种风俗。那么可以在某一地区专门是针对面食的餐饮,让人们一次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面食文化。

(四)发展主题性民俗文化乡村旅游

传统节日民俗文化,是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之一。它们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寄托着整个民族的憧憬,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或是美妙传说。西安地区主要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腊八等都保存的比较完整。每年春节期间有“行春”、“打春”、“拜春”的歌舞、棋类和游览活动,正月十五元宵前后有耍社火、踩高跷、跑旱船、舞狮、舞龙、扭秧歌闹元宵活动,同时,古时的元宵夜也是古时男女青年互相接触、表达爱情的机会,因此可以借助元宵节开展一些类似于相亲的活动。

本文是西安市201年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西安市文化体验型乡村旅游发展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3IN18)。

作者简介:

李英(1978―),女,四川简阳人,西安外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农村经济。

樊苗(1981―),女,陕西富平人,西安外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应用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