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模块化:基于资产专用性的虚拟物流企业新战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模块化:基于资产专用性的虚拟物流企业新战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针对现代虚拟物流企业供应链管理,创新地从交易费用经济学出发,提出引入模块化的方法,探索将模块化方法与资产专用性理论综合研究来探讨效率和效益统一的可能。该方法的提出可以有助于虚拟物流企业通过加大专用性资产投入以提高核心竞争力,进行了虚拟物流企业模块化应用的组织模式的经济学分析。

[关键词] 虚拟物流企业 资产专用性 模块化 战略

物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要同时考虑效率和效益两个问题。物流企业的专业分工会提高物流的运作效率,在此基础上的高效专用机电设备的运用是众多中小物流企业的期望,但这些设备往往价值巨大,企业全部购买或拥有又具有自身局限性。而即使购买了大型高效机电设备又会由于设备的产能巨大或过大,超出其自身需要导致设备能力浪费。这样许多中小物流企业的运用大型现代化设备的生产高效率与经济上的低效益就形成了矛盾。这样许多中小物流企业就会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推迟或拒绝投入大型高效专用机电设备,这样的后果会降低整个物流行业的效率,从而降低了整个物流行业的效益。另外,对于我国大型专用机电设备研制行业的规模经济性造成影响,其技术研发的积极性受到影响。专用设备的技术落后和单价偏高的局面就会形成。这又反过来影响了物流业的发展。

一、竞争力与虚拟企业理论的交叉研究

1.基于服务水平的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分析

(1)基于物流专用性资产服务水平的核心竞争力的缺失分析

核心竞争力的理论不论是基于资源观还是能力观,都认为企业最终的客户服务水平是竞争的关键。在物流行业,大型的专用性资产主要是机电设备、房屋建筑和大型管理信息系统等。这些专用资产的价值高,但生产效率极高,尤其是自动化立体仓库、大型起重设备等高价值装备的服务水平较高,速度快、差错率低、破损率低等优点是一般通用设备不可比拟的。这样专用性资产的服务水平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这样,拥有专用性资产企业的竞争力就明显增强。但这种竞争力是否就是核心竞争力,还需要看这种竞争力的构建是否能够被其他企业模仿。笔者认为,这种基于专用性资产的竞争力不一定就是物流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因为笔者认为其他许多没有专用性资产的产权的企业,通过一定的组织和运作,能够模仿或部分模仿这种高水准的服务水平,构建相应的竞争力,从而获得较好的相应效益。这样,服务水平的实现就是实现物流企业效率与效益统一的桥梁。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资源观和能力观都认为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会给物流企业带来价值增值。并不是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都能够成为战略性资源和能力,只有那些能够使企业形成竞争优势的资源和能力者是(独特)竞争能力。那么,很多物流企业单靠自身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物流企业模块化为形成物流服务的核心竞争力提供了可能。客户对物流服务的满足最终要落实到仓储、运输、配送、流通加工、包装、装卸、信息服务等具体环节。这些环节的服务是需要实体资源的。并且在此资源基础上还需要体现出服务水平。这种服务水平不仅需要资源,还需要能力。

笔者认为,物流企业实施核心竞争力管理的重点内容是在企业资源边界确定的情况下形成企业竞争能力的合理边界。

(2)对物流企业最小边界理论的判析

根据企业边界理论,物流企业的要以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去获取市场机会,就必须将资源和企业能力培育向构建具有相对较强竞争力的领域和方向集中,企业的部门和业务领域就要向核心部门和业务领域收缩,形成新的企业边界。这时企业如只拥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部门和业务,则企业拥有合理经济的企业最小边界。

没有竞争力的低水平的企业赚钱的还很多,竞争力水平低下的问题还不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唯一要素。这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市场机会多的现实状况。中小物流企业无论是资源还是能力往往都无法按核心竞争力理论形成较好的企业边界。这些企业就单个企业来说,与核心竞争力理论无关了。

2.虚拟物流企业及其竞争合作的分析

虚拟物流的概念最初由美国的Stuart等人于1996年提出。由于现代物流牵涉到环节众多、区域跨度大、业务范围广,一般物流企业的自身资源和服务能力有局限性,尤其是一般中小物流企业在创办中前期不能有能力创办庞大的实体网络。而且在某些狭窄的资源配置空间,中小物流企业的小而全会造成资源配置的浪费和有限区域市场的恶性竞争。

虚拟物流企业的缺点是动态联盟间企业交易的短期性、交流的短促性、信息沟通的断续性、契约构建的脆弱性。也就是企业间需要由简单博弈向重复博弈过渡。笔者认为委托――问题的研究方法有助于分析这种缺点的部分解决,并且向模块化方向发展也成为可能。陈安和刘鲁通过对偶线性规划思想来说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关系的研究,指出对上、下游双方存在一种都可以接受的最佳方案,即“双赢”的方案。

二、虚拟物流企业模块化应用模式及其分析

1.虚拟企业模块化的概念和组织模式

日本的青木昌彦和安藤晴彦(2003)指出,新产业结构的本质就是模块化。模块化的研究包括模块化分解和模块化整合。

对于有专用性资产的大中型企业,虚拟物流企业模块化的研究可以从企业资源的模块化和企业能力的模块化两方面来进行。笔者认为企业资源的模块化应用应主要是做企业资源的模块化分解工作,及从企业规模上实现企业有形的最小边界,将企业资源集中到核心领域;而企业能力的模块化应用主要是做企业能力的模块化整合,力图形成企业能力最佳的无形边界。以企业能力的模块化整合为导向,以企业资源的模块化整合为基础。这在企业的现实管理上就需要确定企业模块化的组织模式。

虚拟物流企业的模块化的组织模式一般有以下两种可供选择。第一,核心物流企业协调下的模块。核心企业起制定虚拟物流企业联盟间规则的作用,并组织专用性资产的联合投入。这种规则包括显性的经济契约和隐性的心理契约。核心企业把握虚拟企业的运行节拍和服务变动幅度。虚拟企业的模块化的组织标准和运作技术标准由核心企业制定。虚拟企业的信息平台通常由核心企业提供或指定。第二,模块集群平散化的模块,平散化的众多企业和机构组织按照市场资源和能力的供需与匹配状况,自由组合。这种模式通常以市场为导向,在时常发育初期,众多的行业内企业发展不充分。这种情况下,专用性资产的投入就有难度。

2.虚拟物流企业模块化应用的经济学分析

模块化的整合工作可以使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较快的实现服务能力,具有速度经济;同时企业可以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间接释放核心竞争力,通过非全面的整体服务而是向客户提供要素服务实现要素销售,具有范围经济;可以通过同各个相关企业的合作,优质价廉的低成本的服务和利润的再分配迅速形成一个产业集群,形成产业共生经济;由于企业的模块化分解和最小边界理论的应用,企业可以将企业资源集中到自己所擅长的领域,从而有条件更好的实现资产的专用化,实现资产专用的较高的生产效率,实现资产专用性的经济。模块化的模块优化是按企业边界的理论来分析构建的,一旦实现模块的优化,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交易费用就达到最低,从而实现交易费用的经济。

参考文献:

[1]董大海:《战略管理》[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P74~77

[2]陈 安刘 鲁:供应链管理问题的研究现状及挑战[J].系统工程学报,2002(2)P179~186

[3]雷如桥陈继祥刘芹:基于模块化的组织模式及其效率比较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4(10)P83~84

[4]李松,王彦梅:基于交易费用理论的虚拟物流企业效率边界分析[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6(6)P20~22

[5]张治栋韩康:模块化:系统结构与竞争优势[J].中国工业经济,2006(3)P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