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真情洋溢课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真情洋溢课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情感教育对学生的成人成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课是实现情感教育的首选基地。发挥好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不仅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而且能促使素质教育的发展。总之,语文教学离不开情感教育,当教师情、学生情、文章情三者和谐统一时,语文课堂就弹奏出一曲教学艺术的美妙乐章。

关键词:真情洋溢课堂

《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注意学生的情感体验,充分利用课文的熏陶、感染和激励作用,培养其丰富的感情世界,从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所以,把知识性和教育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是语文教学的客观规律,而调动情感因素是进行成功教育的重要手段。

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李镇西老师说:“拥有一颗爱孩子的心!”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情感的老师。离开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更新》中有一句话说得好:“头脑不是要被填满的容器,是需要点燃的火把。”教育要“以人为本”,就要求我们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善于在学生心灵中撒播绿色的种子。

一、文本以情动人

语文教学不单是认识活动,同时也是情感活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伴随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片土壤上。”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离不开一个“情”字。

《甜甜的泥土》是现代作家黄飞写的一篇反映当代生活现实的小小说。许多学生通过电影、电视等已经接触过一些类似的生活画面。很多人已经形成了共识:“离异的孩子渴望得到爱”,“离异的孩子不幸”,“后妈可怕”。这篇文章立意新奇,它打破写离异家庭的孩子渴望得到母爱的立意,把主题放在歌颂人间的至亲至爱无所不在,无处不有上,离异家庭的孩子同样能得到人类的关爱,获得生活的勇气和动力。因此在教学过程应在学生了解作品内容,深入角色内心,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以及生活的美好,让学生真正体会至亲至爱犹如宽广厚实的大地,无所不在,无处不有。

二、教师以情感人

文本里蕴涵着的深情厚意。如何让学生体会作品看似平淡的文字下蕴涵的深情。教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感染学生,对学生施加一系列情感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作用于学生的记忆思维和感情,又可以引起学生欢乐、愤怒、感动、同情等体验,让语文课堂洋溢着“真情”。

1.“多情”的教师形象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变成学生的深重负担。”可见,在教学中教师要有美好的情感和饱满的热情,通过自己的榜样行为去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所以我觉得语文老师本身就应该是个“多情种”。

2.把握文本“燃情点”

“文章不是无情物”,每篇文章都有它自身的情感因素。每一篇文章都跳动着作者感情的脉搏,蕴涵着奔腾的情感激流,感染着每一位学生,震撼着他们的心灵,给他们以启迪和教育。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文章中的情感,并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加深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

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发掘和运用教学内容已包含的情感因素,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把握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基调的基础上,爱作者之所爱,恨作者之所恨,入境又入情,努力寻找文章对学生思想感情的触发点。创设情感氛围,先入情,再动情,最后移情,用自己对文章情感的把握去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也就是用教师之情去打动学生之情再去体验文章之情。

3.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

备课不仅要备文本更要备学生,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与体验应该建立在他们的品读与感悟的基础之上,只有让学生把文本读深读透,才能让他们的心扉与读者的心灵相通,课堂的高潮在这个时候才会水到渠成的出现。为了完成教学环节而脱离学生的教学设计是一定要失败的。

在《甜甜的泥土》一课的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关注学生情感体验的重要性。这篇小小说通过一包奶糖化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表达了离异家庭的孩子渴望得到母爱的强烈愿望。我班有几个离异家庭里的孩子,小林就是其中一个,有着与王小亮较为相似的经历。这很可能是这堂课上激发学生情感“燃情点”。

三、学生以情示人

语文教材固然文质兼美,每个汉字都蕴涵着祖先的灵性与智慧,每篇文章都足以带领我们穿越时空与人类文明对话。但课本只是一个特殊媒介、只是学习语文的例子。我们要善于抓住教材提供的课内延伸至课外的契机,善于挖掘教材的生活因素,为学生开辟更广阔的语文学习渠道。

在学生了解作品内容,深入角色内心,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我让同学们,说说身边的不幸事,并谈谈感受。也许是现在的孩子生活太幸福了吧!发言的同学不多。这时,我把目光落在几个单亲学生身上,他们过早地经历了家庭的变故,也许他们的感受会更深一些。我的目光最终定格在小林同学脸上,只见她低着头,一声不吭。我向大家讲述了小林的故事,虽然没有提到小林的名字,但班里还是有不少同学心领神会。当提到故事主人公在作文中表现出对母爱的期盼时,小林已泣不成声,班里一些感性的女生也默默的流着眼泪。学生在教师的情感作用下产生了情感的共鸣。接下来许多同学举手发言,谈了母爱的伟大,谈了后母的冷酷。当同学们沉浸在这一片亲情洋溢的情感氛围中时,我说道:“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拥有母爱更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然而事与愿违,有时母爱不能常伴我们,但人间的至亲至爱犹如宽广厚实的大地,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不幸和幸福的人珍惜所有吧。”

课堂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三者之间的交流,一味地注重讨论分析,往往会使课堂表面热热闹闹实际上却收获甚微。情感教育对学生的成人成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课是实现情感教育的首选基地。发挥好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不仅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而且能促使素质教育的发展。

总之,语文教学离不开情感教育,当教师情、学生情、文章情三者和谐统一时,语文课堂就弹奏出一曲教学艺术的美妙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