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联系实际实施小学数学教学初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联系实际实施小学数学教学初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要注意联系现实生活,以此体现数学知识的有用性,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联系实际;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的最基本的目的是让学生会用数学,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不能在象牙塔里玩数字游戏,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以实际应用为目的,引导学生钻研数字,学好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解释和应用。”这是对小学数学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笼统的理论的表述。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家里卖了什么东西,要收入一定量的钱,这算账的过程就得用到数学。如买100斤米,每斤米9毛钱,总共应该收多少钱呢?小学乘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用一元钱去买一个3毛钱的作业本,店主应该找他多少钱呢?小学减法可解决这个问题。从家到学校有五里路,早晨上学时走了一里路后,又跑回家去取东西,然后再回到学校,这个早晨总共走了多少里路呢?小学加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学生生活中容易接触到的问题,都可能是学生关心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中,正好包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

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那么,如何才能较好地联系生活实际呢?笔者简单谈谈看法。

以教材为蓝本,以生活为内容,精心设计题目。

许多教师执教小学数学时,都习惯于照本宣科,机械地让学生练习书上提供的数学题目。这样的做法,最容易让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感到学习数学是一种负担,时日一长,必然形成对数学的意义障碍,不利于数学能力的形成。为避免这种不利情况的发生,教师应发挥主观能动性,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对教材上的题目作适当改动,或干脆联系生活另外出一套题目,题目的练习不简单地坐在教室里计算,最好能走出教室在实际环境中去应用。比如学了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后,可以带着学生到操场去量一量操场的长和宽,从而计算出其面积;或量一量课桌的长和宽,算算它到底又多宽。又比如学习了乘除法后,教师可设计一个售卖货物的生活场景,以一些实物作货物,以一些纸片代钞票,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表演,在销售与购物的体验中练习数学乘除法。

又如,在教学“比一比”时,通过找教室周围的物体的长短高矮的比较,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 在学习“认位置”后,回家观察一下自己的卧室,并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一下卧室内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然后说给爸爸妈妈听。观察一下自家房屋周围、村庄周围都有些什么,到学校后,和小伙伴交流。 在学习了“统计”后,问学生你准备统计什么?这一环节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学而有用的喜悦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像以上这样的数学教学策略,由于密切联系了生活实际,必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最大特点是好奇心强,且参与欲望重。以上的教学策略正是利用了儿童的这种心理特征。

总之,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数学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其产生内在学习动机,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如教学“认位置”,以学生眼前的教室为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观察生活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位置关系的场景,让学生在从指定观察到自由观察、换位观察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使他们不光会表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还能感受到物体间位置关系的相对性,从而使学习变成一种主动探索的过程。

以课堂为主场,以生活为辅助,巧妙扩展教学内容。

限于条件,小学数学教学不可能完全在生活中进行,学校课堂教学仍然是主场。但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课堂上的教学,备课时不能只考虑如何把课堂教学组织好和把内空安提好等,还应当考虑课堂之外,学生可以学到些什么,可以怎么学数学和用数学等。比如学习了加减法后,除了在学校组织练习之外,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操作性强的练习,如帮父母算算账,算算这几天做了几件事这类的、易理解和操作的练习。这样的练习,本就是生活的内容,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数学的有用性,并且也容易从训练中获得成就感,从而能保持学习的高昂兴趣和良好态势。

三、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向导,着重培养数学能力。

许多教师最易犯的毛病就是角色定位不准。学习本来应该是学生的事,教师不能代劳,但不少教师却急躁地代劳了;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教师的教学只是课堂中的一部分,但不少教师把课堂演变成了自己的一言堂。这样的结果就是,学生成了机械地接受数学知识的机器,成了只是会按老师安排行事的学习者,在学习中难以发挥主观能动性。

鉴于此,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教师只起着引导的作用。在数学学习的征途上,学习才是探路者、开路者,教师只是引路人,甚至只是指路人。具体的学习实践活动要由学生来进行,并且要保证时间。如果整堂课都由教师一人主讲,学生哪还有时间去实践?去探索?因此,每当讲解完一个知识点之后,一定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训练。一般而言,四十分钟的一堂课,讲解时间和练习时间的比例宜控制在2:3,教师的讲解占用时间尽量少,学生的练习实践时间尽量多。数学能力并非识记了知识后就能获得的,需要学生在反复训练中慢慢习得,有足够的时间训练过后,学生的数学能力的形成就不成疑问了。

新课程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有用的数学。因此,数学学习必须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只有回到生活中,才会显示其价值和魅力,学生只有回到生活中运用数学,才能真实地显现其数学学习水平。

总之,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它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来于生活、归于生活的知识才是有价值的知识。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