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香港TVB剧与内地电视剧的交流与发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香港TVB剧与内地电视剧的交流与发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改革开放后,内地与港台地区开始了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交流,表现在电视上,尤其值得一提的便是内地剧与香港tvb剧相互的借鉴和交流。本文旨在分析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以及21世纪以来,TVB剧与内地剧的发展变化,并试图总结双方在电视剧创作上的特色与不足,从而促进两地的电视剧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TVB电视剧 内地电视剧 电视文化

一、香港TVB剧与内地电视剧三十余年的发展

1、20世纪80年代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生的人,对赵雅芝、周润发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这是由TVB在1980年制作的《上海滩》风靡内地、引来万人空巷的收视狂潮所导致的,“芝姐”塑造的清纯靓丽的冯程程和“发哥”演绎的重情重义的许文强成为大家心中的最佳银屏情侣,虽然几十年过去了,但只要“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的旋律一响起,那些关于冯程程与许文强的画面便会扑面而来,丝毫没有因时间而褪色。同样,在内地观众心中占据着举足轻重地位的还有83版《射雕英雄传》,黄日华、翁美玲、苗侨伟等在简陋的拍摄环境下对郭靖、黄蓉、杨康等角色进行的精彩演绎让观众觉得他们简直就是小说人物的原版再现,更成为以后各种翻拍版本所无法替代的时代记忆。

在两个剧集如此火爆的情势下,TVB延续了民国题材、小说改编故事系列电视剧的创作道路,像之后的《神雕侠侣》、《天龙八部》、《鹿鼎记》等一系列金庸武侠电视剧都取得不错的收视成绩,而内地也是在这时候开始对TVB电视剧进行分析。

然而,由于两地的社会制度不一样,我国内地在上世纪80年代还尚处于改革开放的起步阶段,社会各个层面的发展程度高低不同,珠三角地区与沿海经济的发展虽然带动了内地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却才开始上路。在1986年6月,为了规范电视剧的制作播出流程,当时的广播电影电视主管部门才开始在全国实行电视剧制作许可证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为社会力量参与电视节目制作提供灰色空间,这种明确可以制播分离的电视管理体制促进了民营电视节目制作公司的产生,改变了以往电视台之间只是进行简单的电视节目交换的情况,使得内地电视剧可以积蓄力量、加快多元化发展进程。

2、20世纪90年代

香港作为特别行政区,在对待电视产业的发展较内地更为宽松。20世纪90年代TVB的剧集类型随着社会的发展更加多元化,不仅延续武侠小说系列如翻拍《神雕侠侣》和《天龙八部》,也开始发展法制剧、职业剧和家庭商战剧,这其中主要以《刑事侦缉档案》系列、《妙手仁心》系列、“天地三部曲”为代表,这个时期的TVB电视剧开始逐渐从单纯的虚拟小说改编向传播香港文化、展示香港特色转变:陶大宇、梁荣忠、郭可盈对刑事案件的抽丝剥茧和对犯罪分子的追击,不仅展现了一个个扣人心弦的抓捕故事,更传播了香港法制社会的正义力量;吴启华、蔡少芬、林保怡刻画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医护人员形象,传播了港医的医护道德,拉近普通公民与医护人员之间的距离;郑少秋、罗嘉良、张智霖演绎的豪门家族斗争则在给观众带来耐人寻味的剧情的同时,也传播了香港商业社会的残酷争斗与爱恨纠葛。

反观内陆地区,90年代初,正值改革先锋与维护政权独立的多方矛盾时期,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电视剧以主流题材如革命历史剧为主,如抗日剧《百团大战》、革命英雄剧《》等,主要以宣扬爱国主义、树立爱国典型、激发爱国情感为目的,而从优秀古典小说改编成的电视剧《三国演义》、《水浒》等,传播目的主要是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引起崇尚中华文化的共鸣,同时,也因为改革开放,电视剧创作人触碰的题材范围扩大,思维日益开阔,这便使得反映时代社会动荡时期两对年轻人的生活的情景剧《渴望》诞生,并造成很大的社会轰动效应。之后的《北京人在纽约》,因涉及“出国”、“创业”等当时的流行思潮,也成为一代人的记忆。这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电视剧,与TVB剧阐述故事的方式不同之处在于,开始向描述普通人物的生活情景剧、都市情感剧发展,借鉴方向也开始不局限于港剧,还开始了与台湾合作制片、创下中国乃至亚洲收视传奇的《还珠格格》,开创了我国内陆流行文化偶像巨星时代,内陆剧终于开始逐渐有了自己的特色。

3、21世纪以来

在互联网、手机等移动媒体高速发展的新时代,TVB在网络上受到关注的剧集品种开始增多,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非《金枝欲孽》莫属。作为TVB第一部真正的“女人大戏”,《金枝欲孽》在2004年播出时并不是立即就受到观众的青睐,而是通过碟片发行、网络流传受到追捧之后才由湖南卫视在2006年引进播出,首播便超过《大长今》创下的0.75收视记录达到1.7,之后收视率直驱而上,作为宫斗剧始祖,《金枝欲孽》对后来内陆地区出现《美人心计》、《宫锁心玉》、《步步惊心》、《甄嬛传》等一系列以后宫女性生存斗争为题材并都夺得高收视的宫斗剧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说到21世纪TVB在电视剧制作上的重大改变,就不得不提及它与中央电视台在2007年为纪念香港移交十周年而合作拍摄的商战大剧《岁月风云》,还有2009年与上海SMG影视剧中心联合出品的商战剧《摘星之旅》。因回归之后与内地联系加强,TVB这种引进内地剧并与内地合作拍摄的策略改变了以往只有内地引进TVB剧的格局,也使得TVB找到一种新的电视制作安排和吸引内地观众的模式,利于其在金融危机之后市场低迷的环境下求得生存与发展。

内陆地区在21世纪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较TVB更多,这与国家政策有关。由于“黄金时段禁播外购剧的禁令”,内地电视剧市场开始朝多方面发展。21世纪初,《梅花档案》、《黑洞》等案情剧因案情复杂、扣人心弦而夺得不错的收视率,各大电视台纷纷推出此类案情剧,然而,2004年4月19日国家广电总局下发“关于加强涉案剧审查和播出管理制度的通知”,“要求全国所有电视台黄金时间不得播放渲染凶杀暴力的涉案题材影视剧”,并要求在已申请立项的涉案剧中再压缩掉40%,案情剧发展陷入低谷,电视剧创作风向标开始多方转动。2005年的《亮剑》、《一江春水向东流》是红色题材剧的典型代表,2008年的《潜伏》是获得好口碑和高收视的谍战剧代表,随着电视剧制片人以及编剧们越来越关注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房奴”、“北漂”、“婆媳关系”等热门关键词也成为电视剧创作的灵感之源,《蜗居》、《媳妇的美好时代》、《北京爱情故事》等反应当下年轻一代奋斗、成长的现实题材片受到热捧。这种创作题材的新突破,是TVB剧所不能比拟的。

二、TVB剧与内地电视剧发展总结

纵观三十余年的发展历程,TVB电视剧能够经久不衰是由于有其自身的特色,当然,这中间也存在不足。

TVB一直以来实行的都是制播一体制,绝大部分电视剧都是自制剧,在剧本创作阶段是由专门的编剧组来进行,分工比较明确,创作出来的剧情风格不一,容易吸引人,且TVB执行的是监制负责制,即由监制带领自己的团队来进行剧本创作、拍摄等事宜,像金牌监制庄伟健、戚其义、邝业生等等,都为TVB剧的繁荣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其次,TVB自办的艺员训练班以培养优秀演艺人员为目标,像大家熟知的“无线五虎”、周润发、郑伊健、刘嘉玲、吴君如、黎姿等影视明星均出自无线训练班,过硬的演员素质是TVB自制剧经久不衰的保障;最值得称道的,还是TVB电视剧所传达的香港城市文化和港人的普世价值观,让观众能够通过其电视剧来了解香港、感受香港特有的发展历程。

然而,TVB毕竟扎根于特别行政区的土壤,没有政策的过多干涉,剧集制作以获得最大的商业价值为目标,剧集主人公的选择通常为上流社会人物,关注普通民众的题材剧太少,虽然后来也出现以大陆偷渡客在港艰苦奋斗的现实题材剧,但选择面还是太过局限性,而且,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无线训练班培训的年轻一代演员出名之路更加艰难,若无以前观众所熟知的知名演员来演电视剧,电视剧的影响力就会很小,观众可看到创下TVB高收视点的有名剧集,基本上都是那几个老演员在演,似乎只有通过这种演员搭配才能拥有收视号召力,这种演员培养的断层性是TVB剧面临的一大问题。

内地电视剧从改革开放的慢慢摸索,到现在的类型多样、切合大众生活,有了很大的进步,尤其从最初模仿港台剧到现在的自成特色、蓬勃发展,着实迈出了很大的步伐。当然,作为体制内的电视剧,内地电视剧的发展受制于政府政策的调控实施,有人还曾对中国电视剧是否成败政策间进行过探讨,分析觉得国内电视剧市场过于脆弱,捧杀或棒杀都不正常。确实,内地电视剧受一定的限制是很有必要的,因为电视娱乐圈的畸形发展,具体表现在电视剧上就是盲目跟风现象严重,一个类型片赢得高收视率,必然在不久后就冒出许许多多相似的题材片,且制片人员为了赶“潮流”容易只重数量而不重质量,造成电视台之间的恶性竞争,各种雷人剧频频滋生,不利于电视剧市场的健康发展,适度控制有利于规避电视剧杂片、烂片等问题,但过多干涉也不太利于电视剧的自由发展,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度是广电总局一直在努力达到的目标。

北京广播学院教授曾庆瑞曾撰文指出,“发展中国主流电视剧的文化策略是追求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和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完美统一”,这是我国电视剧制片人所需要重视和学习的,而对于TVB剧与内地剧的创新发展,在新媒体的冲击和影响下,双方更应当加强联系、相互学习以共同进步。比如TVB剧可以尝试学习内地电视剧接地气的亲和性,少一些商业性质,多贴近市民生活,而内地也可以学习TVB制剧的严谨态度以及其对香港文化的成功宣传模式,如此以来,便有助于双方在新时期的挑战下寻求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①杨状振:《重组话语:新媒体时代的中国电视批评》[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②顾宜凡,《制播分离的政府机制》[J].《国际新闻界》,2009(5)

③尹鸿,《世纪转折时期的历史见证——论90年代中国影视文化》[J].《电影艺术》,1997(1)

④李志贤,《艺术与商业:试论中国内地与香港电视剧的异同》[D].上海戏剧学院,2007(2)

⑤徐海屏、丁尘馨、黎铁伟,《中国电视剧 成败政策间?》[J].《新闻周刊》2004(16)

(作者: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0级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本科生)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