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眼里不能没有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眼里不能没有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琅琅的读书声是语文传统教学的常态,而新课标对朗读作了明确的规定:“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根据阶段目标,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为什么朗读教学始终备受重视?因为朗读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吸取知识,丰富知识,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更深刻感受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要实现上述朗读教学的作用,并不是仅仅靠传统的“读书百遍”就能奏效。在宝贵的40分钟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

生朗读的指导将起着“引路人”的作用。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何有效地进行朗读教学呢?

首先、创设情境,加深理解。

学生只有在一定的语境下,充分理解了作品的内容,才能通过运用朗读技巧准确地传达作品的内涵。这就要求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朗读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从而准确地把握其中蕴含的感情基调、节奏语气等。如教学岳飞的《满江红》一词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讨论南宋政权中存在的抗击和议和这两种政策对宋朝政权和百姓的影响,明确抗金的重要性,再充满激情地范读,让学生在聆听中体会岳飞悲愤遗憾而又壮怀激烈的复杂情感。然后再引导学生体会表现两种不同情感的语句的语调变化。这样的朗读技巧训练侧重于学生自己的思考、品味、感悟,调动了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效果会更好。

其次、循序渐进,有所侧重。

朗读技巧是多样复杂的,主要有停连、重音、语气、语调、节奏五类。朗读时,表喜之情态,语气宜气满声平,语调宜平稳舒缓;表哀之情态,语气宜气缓声柔,语调宜平稳舒缓;表乐之情态,语气宜气快声高,语调宜逐渐上升;表忧之情态,语气宜气短声细,语调宜升降曲折。《荷塘月色》第1~3段写淡淡的哀愁,朗读时语气宜气缓声柔,语调宜平稳舒缓;第4~6段写淡淡的喜悦,朗读时宜气满声平,语调宜平稳舒缓;第7段写愉悦之情,语气宜气快声高,语调宜逐渐上升。整篇的朗读节奏大致有轻快、沉稳、舒缓和强疾四种。轻快节奏一般语速较快,气快声清,表示欢快、幽默;沉稳节奏一般语速较缓,气足声强,表示庄重、压抑、悲痛;舒缓节奏,语速较慢,气缓声柔,表示舒坦、悠闲;强疾节奏一般语快,气促声强,表示激动紧张。《荷塘月色》全篇朗读宜以轻快舒缓节奏为主,而余光中的散文名篇《听听那冷雨(节选)》,文中有大量长短交错的句子,全篇宜以轻快舒缓为主,再适当夹入沉稳、强疾节奏。

中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语气的轻重、语调的高低、节奏的快慢等基本朗读技巧,可是停连、重音,一般的学生很难做好。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领会不同表达技巧的差异和用途。同时要抓住重点课文,精选练点,重锤敲打。如《将进酒》是表现李白豪放飘逸风格的代表作,可以通过停连、重音来表现豪放飘逸的诗风。“君不见,黄河之一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要用与朋友交谈时的从容亲切的语气读。“黄河之水”短暂停顿,再以激昂的语调读“天上来”,彰显黄河盛大水势。以舒缓豪迈的语调读“奔流到海”,显示黄河水流滚滚奔腾不息的大气。之后作短暂停顿,再以低沉的语调、遗憾的语气读“不复回”,含蓄地表现时间流逝的伤感无奈。指导学生掌握技巧后,学生就能举一反三,极大地提高整首诗的朗读效果。

第三、尊重个性,鼓励创新。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有独特个性的个体,由于知识积累、情感体验、思维水平不同,学生对同一部作品的理解会有一定的差异,在朗读技巧运用上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对《记念刘和珍君》中反复出现的“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有的认为应该读得低沉、悲伤,有的认为应该读得平缓,因为鲁迅不会像常人一样,把悲痛表现在表面,而是将痛苦深埋心底。再如对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反复出现的“――祖国啊!”有的学生认为这一句放在每一节开头,以强烈抒情领起后文的描写,有的学生认为这一句放在每一节最后,对前文描写内容进行有情小结。教师应尊重学生各自的感受、体验、理解,允许学生运用不同的朗读技巧,不必强求统一,更不能以名家范读或自己的朗读取代学生的体验。

第四、积极评价,明确指导。

新课标指出:“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可要求他们深刻理解文本,读得基调准确、节奏鲜明、重音突出;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只要读得通顺流利即可。教师应以不同的评价标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人格的尊重,品尝成功的喜悦。对所有的学生都应尽量采用激励性评语,从正面引导,在客观肯定优点的同时明确指出不足和改善的方法,从而形成评价――指导――训练――提高的良性循环,有效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相信未来》是朦胧诗人食指写的,第三节不少学生的读法是这样的:“……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不能匆忙、直接地否定学生的停顿,可启发学生想象“排浪”与“浪”相比,特点是一道又一道地成排向天边涌去,而这成排的浪线看起来就像人的“手指”,所以“手指”跟“排浪”是比喻的关系,这样可以使学生更愉快地改正停顿的失误。

最后、形式多样,合理运用。

为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教师指导朗读的方式应该力求多种多样。如:范读、齐读、单读、自由读、表演读、分角色读等。单调的朗读会让学生昏昏欲睡,要适当地创设情景,营造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但要注意的是:(1) 范读是引路而已,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模仿。因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必须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因情而自得,按“得”去朗读,一节课中范读不能太多,要尽可能多地留时间让学生自己朗读。(2) 慎用“齐读”。齐读虽有造声势、烘气氛之妙用,但也是“滥竽充数”和产生唱读的温床。(3) 每种形式的读放在不同的环节,它的作用又有区别,如范读与学生的试读先后次序互换一下,它们各自承担的任务,执教者要体现的目的、意图也就不同。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让它们各尽所能。

教材选用的都是大浪淘沙后的佳作,寄寓作者或深沉,或豪迈,或喜悦,或哀伤的情感。而声情并茂的朗读往往是引领学生走进作者情感世界的一把金钥匙,可以开拓学生心灵境界,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对于有着如此独特魅力的朗读教学,我们教师眼里又怎能没有她呢?

(山东省菏泽市第三中学;27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