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探究式教学法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探究式教学法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当今的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在课堂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策略。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引入探究式教学法,为学生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自学和思考讨论以及表达自我的空间,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他们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和发展学生们的文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法;大学语文;教学;课堂

一、探究式教学法发展的历史沿革

最早提出在教学中使用探究式教学的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杜威认为,科学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他说:“学校中求知识的目的,不在于知识本身,而在于自己获得知识的方法。”他主张“从做中学”,他认为,“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它使得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了起来。

德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当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又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曾参与“学科结构”运动,和布鲁纳一起被誉为“结构主义”教育思想代表人物的美国教育家施瓦布,受杜威科学教育思想的影响,积极倡导科学探究的教学和学习方式,推动了美国的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中“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课程改革,最终促成了探究教学在美国学校教育教学中话语主导权的确立,也深刻影响了其他国家近年来学校科学教育的变革和发展。他曾说过:“如果要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那么有什么学习比通过积极地投入到探究的过程中去更好呢?”施瓦布认为教师应该用探究的方式展现科学知识,学生也应该用探究的方式学习科学内容。

美国20世纪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在50年代末创立了“发现法”,并把它在美国施行,取得了突出成就。布鲁纳认为“发现法”就是学生依靠自身的力量去学习,“发现法”能较正确地、较充分地体现出教和学这对矛盾在发展中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主导,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发明能力。布鲁纳倡导的“发现学习”也就是“探究性学习”,以培养探究性思维方法为目标,以基本教材为内容,使学生通过“再发现”(学生习得的知识已经是前人总结出来的间接经验)进行学习的方法。

上述教育家们的研究,影响了从50年代直至70年代早期的课程教材。这些教材的一个共同点是使学生参与到“做中去”而不仅仅是被动听讲或只是阅读有关的材料,对学习科学的过程比掌握科学知识给予了更多的重视,探究式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地学习过程。

新课程改革明确地提出了“提高科学素养、在课堂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当前教学研究的重心正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实际采用适应差异、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发展等多样化教学形式,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即可通过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科学探究的能力。

二、探究式教学法的内涵

要了解探究式教学法的内涵,首先要明确何为“探究”。“探究”是指深入研究某个问题,并且把原因探究出来。在学习过程中,探究也称作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观察、阅读,发现问题,搜集数据,形成解释,获得答案并进行交流、检验的过程。上海市教科院陆王景老师认为:“探究性学习是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科学内容,在掌握科学内容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掌握科研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探究式教学法,又称发现法、研究法,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等途径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它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

三、探究式教学法在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大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先贤圣哲留给我们的有益思考和启发。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利用教材资源,让学生们阅读文学作品并从中获得感悟,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一)、以情激情,从学生生活实际引入探究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是语文教学的催化剂。大学语文课程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在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特性的理解。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情感完全调动起来,与作者与文中主人公在思想感情中产生共鸣,形成“心理相融”。

提到余光中先生,最熟悉不过的是他诗歌代表作《乡愁》。《乡愁》中,作者运用了四种意象将无形的乡愁具体化,在叙述自己思乡感情的基础上,将这种情感体验流露到每一位中国人的心中,也让读者形象、生动地体会到作者对祖国大陆的眷恋。

刚入校的大一新生,大都远离故乡、离开父母到外地求学,远离故土对家乡、对父母等的思念,都是情不自禁的,同学们的这种思乡感情是否与余光中先生在《乡愁》里面所体现出来的“思乡”的情感一样呢?如果不一样,不同点又在哪里呢?带着这样的情感体验,就进入了大学语文教材里选用的余光中先生的散文代表作——《听听那冷雨》。

讲授散文《听听那冷雨》,有了《乡愁》做情感铺垫,为了让学生们更深刻地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难遣的家园之思,难舍的文化恋慕”之情,在熟悉完课文内容后,我创设了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做进一步探究:1.第一段,为什么写“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连思想都是潮润润的?”2.第四段,作者写了现实中的雨吗?提到汉字,有何用意?3.第六段,作者为何提到美国落基山?为何提到米芾父子的画?4.第七段作者说,大陆上听疏雨滴梧桐和骤雨打荷叶是一种“凄凉,凄清,凄楚”。岛上听雨则多了一层“凄迷”。怎样理解?余光中为什么要引用蒋捷的词?结合选段谈谈你的看法。6.第十、十一段,作者两次讲到在日式的古屋里听雨,听到的是同一种雨吗?7.第十二段,怎样理解“现在只剩下一张黑白片,黑白的默片”?如何理解“前尘隔海,古屋不再”这句话。

学生们在对上述问题理解、探究、得出答案的同时,老师要积极地引导、点拨。通过探究式教学,学生们深刻地领悟到了作者在文本中体现出来的“无处不在”的思乡之情,及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深情依恋和赞美。

大学语文教学,教师要善于用情来打动、感染学生,让学生们想学、愿学、乐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把心放到文章中,当我们教育能深入到每一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就能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学生也才能更好地去探究、体会、领悟。

(二)、创设情境,点燃学生们的探究热情

所谓情境,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营造一种愉快、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动学生的内驱力,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之火。大学语文教学,可利用多媒体设备,制作PPT课件,搜集与文本内容相关的视频、图片,巧妙创设情境,点燃学生们的探究热情。

《泰山日出》是徐志摩散文代表作,文学大家沈从文曾这样评价:“在现代风景散文里面,情感的奔放,想象的奇幻,词采的华灿,惟徐志摩一篇《泰山日出》可说。”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体会作者情感的表达,领略其变幻的想象,品味、学习作者对词藻的运用。在讲解该篇课文之前,我先将备课时准备的日出图片、视频以及泰山的照片呈现在学生们的面前,一边展示,一边与学生们交流,各位是否有观看日出、云海、佛光或者登山等的经历,如果有同学看过日出,那就请他用语言来描述下当时他看日出的情景,让学生们回忆五岳指的是哪五岳,它们分别位于哪里。通过与学生们的互动、交流后,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高涨。

接下来趁热打铁,请同学们浏览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在对文章内容有初步了解后,让他们思考下述几个问题,对课文内容做进一步地探究:1.课文的写作原由?2.从题目上看,本文所要描述的是作者站在泰山之巅看日出的景象。那么文章是不是全部写看日出的景象?如果不是,他又写了什么?3.课文是如何描写日出时的景象的?请从课文当中找出。4.找出文章中描写作者渴望光明的语句并分析说明这些语句。如何理解文章中的“光明”一词?

通过对上述四个问题的思考、探究,学生们对文章的脉络有了清晰的了解,对作者表达的情感有了深切地领悟,并且明确了“光明”一词在文中所蕴含的深层含义:在文中“光明”一词是双关语,既指日出带给大地的光明,也指社会的光明。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知识的热情和兴趣,从而形成强大自主探究的动力。

(三)、拓展文本内容,将探究深入到实际生活中

大学语文中的探究式教学要与高职教育结合,与理论结合,与社会实践结合,与动手结合,目的性更明确,可操作性更强,呈现出高职大学语文教学的独有特色。

《战国策》中的名篇《触讋说赵太后》,主要讲述了战国时期,秦国趁赵国政权交替之机,大举攻赵,并已占领赵国三座城池。赵国形势危急,向齐国求援。齐国一定要赵威后的小儿子长安君为人质,才肯出兵。可赵威后溺爱长安君,执意不肯,致使国家危机日深。触讋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说服了赵威后,让她的爱子出质齐国,解除了赵国的危机的故事。梳理完毕课文内容,归纳好文言知识,我请学生们思考:为什么众大臣强谏,却招致了赵太后的盛怒。尔后,触龙却成功说服了赵太后,愿把长安君送到齐国作为人质。他是如何做到的呢?学生们总结出了是因为触龙“会说话”。

话,人人都会说,可是怎么说,说什么,是否人人都会呢?继而,我引导学生们做进一步地探究,俗话说“暖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请同学们总结出与人交往时说话的技巧。然后,我给出一篇案例:老板因为公司财务周转不过来,拖欠了员工本月工资,几个员工讨要均被老板“希望多理解公司的难处为理由”婉拒,员工因此意见很大。你在众人中威望高,于是大家拜托你找经理谈,请问你觉得应该怎么跟经理谈,能让此问题得到圆满解决?针对此案例,我鼓励同学们各抒己见、互相讨论、踊跃发言,得出解决该问题的方案。

大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大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程资源,适度拓展文本内容,紧密联系生活,鼓励学生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努力探究,最终将探究深入到我们的实际生活当中去。

探究式教学给学生们开辟了一个宽松和谐的自学和思考讨论以及表达的空间,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学会了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文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德)第斯多惠.德国教师培养指南[M].袁一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刘永康.西方方法论与现代中国语文教育改革[M].人民出版社,2007.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