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归绥龙泉公园与碑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归绥龙泉公园与碑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据《归绥县志》记载,现呼和浩特市青城公园建于1931年,始称龙泉公园。当时,这一带有古寺、农田、荒坟、苇泽,虽然不乏天然清旷之趣,终归缺少人工点缀之雅,显得偏僻荒凉。故当时的社会舆论一致认为:归化、绥远两城的官员、市民,公务生活闲暇之余,缺少游娱调和身心之场所,政府应当引起重视。于是,时任绥远省政府主席的李培基遂召集属员议定,建设一公共园林,以应两城官民休暇临观之需。在选园址时,公认该地位于两城适中之点,且临近马路,交通方便。议定之后,省政府斥资购买土地,于1931年正式动工兴建龙泉公园,并拟定分期建设,陆续增修加扩,预计四至五年时间即可粗备其他省府公园之规模。

园址中原有一土阜,俗称“卧龙冈”,土阜之南,有清泉涌出,向南流去,淙淙不断,甘甜清澈,是当地农家浇灌蔬圃粮田之源。土阜之东南,有先农坛庙,庙之右侧,也有一泉涌出并潴集为潭,民众称其为“老龙潭”,又名龙泉。清朝时,先农坛庙及周边土地均为土默特旗官产,也是归、绥两城大员仲春时进行耕藉典仪的地方,故庙周围皆为农家租种之田。夏秋麦熟之时,庙的周围麦浪翻滚,碧野盈畴,为园林增添了无限的诗情画意。

最初的公园在卧龙冈顶上建起一座凉亭,名曰“丰乐”亭。游人至此,既可小憩,又可纳凉,还能凭栏四顾,长林远岫,尽收眼底。亭之西侧,遍植杨柳,纵横疏密,颇具匠心。杨柳旁,安置秋千一架,供那些擅长荡秋千的人展示其才能。丰乐亭南面是一片芳草地,碧绿葱郁,培植了繁盛的花木,是少儿们喜欢玩耍的地方。园内曲径迂回,达于小亭。亭前泉为一大池,波荡影皱,蒲藻水草葱碧茂密,池中有鳅鲫等小鱼时而跳跃出水。池南修筑一道土堤,迤逦如阡,俗称“青龙背”,垄堤左右还有几畦稻田,可能是有意改善本地农作物者择地试种的。小亭左侧临近花圃的地方设有茶社,游人入座饮茶,可享受花香茶香,陶醉不已。

龙泉公园最迷人的时节是夏秋两季。傍晚之际,夕阳斜照,碧树青山,遥为掩映,游人如织,游兴盎然;夜晚时分,凉风习习,香气袭人,有点点灯火挂于树梢,与淡月疏星争辉,令人流连忘返。

1931年7月上旬,占地面积1.33公顷的龙泉公园建设完工,全市各界名流到场,举行了隆重的开园大典。当时的绥远省政府建设厅厅长冯曦刻石立碑,以志该园之肇兴。碑文如下:

风景园林,乃物植建设之一。不仅润色城市,且可争人健康,故东西各国,对于森林公园,莫不经营缔造。所以备民众游憩之所,为公共娱乐之场也。我国东南诸省,亦皆公园林立,良以山明水秀之区,少事点缀,便成名胜。惟兹绥远,地处边荒,风沙满目,欲藉天然景物,建筑幽雅园林,不亦戛呼其难;而卧龙冈之风景,则独有可取。殆所谓十步之内,必有芳草,不信然欤!冈在归绥市东,集土而成,高阔数丈,下涌流泉,细水淙淙,清洁可爱。即此基础,辟建森林公园,谁曰不宜?于是请诸省府,拨发专款,沿泉四周,采地二十余亩,分别擘划,次第进行。泉南插秧种稻,既可试验作物,又如江南风味,宛在城边,一举两得,谓非计之至善者呼?泉之后方及其左右,宜种树株,引水灌溉,自易成活。更建船亭于土冈之上,俯视仰观,全园在望。依泉凿池,堤高水面,浇树灌田,皆可引用。偏西设运动场,俾助游人活泼精神。少南复编草为亭,近傍稻畦,晚坐纳凉,倍饶佳趣。计划甫定,集合同僚,醵资栽杨树五千四百余株。或问之曰:“夹道绿槐,荫堪消夏,绿堤碧柳,爽可宜人,他若门盈桃李,社结松榆,桑柘成春,松柏挺秀,皆足以增景色,畅幽情,何仅拳拳于杨之一种?意究安在?”答曰:“杨者,扬也。一则阐扬固有之风光,藉以推行水利,农产日益增加矣;一则发扬将来之文化,咸知努力造林,材木不可胜用矣。今于园中密而植之,实寓有提倡农业,振兴林政之要义焉;又岂第林泉潇洒,供人游览而己哉!”是役也,共同植树机关凡十有四。省政府主席李培基,民政厅长陈宾寅,教育厅长张钦,财政厅长许云庆,政治实察所长王谦,高等法院长侯封鲁,烟酒事务局长毛桂恩,塞北关监督温承译,印花税局长袁志华,垦务局总办李红,稽查处总办武炳虞、会办王换东,土默特总管满泰,归绥市公安局长卜兆瑞,而曦则司职建设,负有全责。实行种树而外,一应工作,绸缪督促,昕夕未遑。计自民国二十年四月中旬,以迄七月上浣,时阅三月,始告厥成。夫名其园曰龙泉,以其冈号卧龙,泉出其右,且与老龙潭、青龙背壤地相接,盖纪实也。顾事属初创,初具规模,虽不能抗衡列邦,步武内地,然由此发轫,扩而充之,亦何难日臻美备,蔚为大观耶!虑夫来者不悉斯园之所自也,爰述巅末而为之记。绥远建设厅长冯曦。中华民国二十年七月下浣。

该碑现已遗失,如能日后觅得,理应妥善保护并予重立。一则可为后人解识青城公园之肇始,二又为该园争色颇多,即所谓得胜地而益彰矣。

(作者单位: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