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以促进大学生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教学模式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以促进大学生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教学模式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在围绕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同时,根据现今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出现的不足,探讨了新的计算机教学的方法与途径,并对这些方法与途径进行分类总结,使得大学生就业与计算机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进而推动大学生就业。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策略;就业

中图分类号:TP3-4

计算机教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以及实践性,伴随着社会和企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社会对计算机方面的人才需求量不断增长,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而言,同样需要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知识,以便适应将来工作的需要。然而目前在大学计算机教学中存在较多的问题,使学生学习效率很低,走上工作岗位后需要重新学习。如何提高大学计算机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很多专家学者[1]都提出过自己的研究理论,本文结合自己多年来在教学中总结的经验以及切身的感悟,对以促进大学生就业导向计算机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以期解决目前存在的大学计算机教学与就业脱节的问题,更好地推动大学生就业。

1 大学计算机教育现状与不足

1.1 教学与社会需求不吻合

目前的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就是向社会培养合格社会人,什么样的人才属于合格的社会人呢?一般说来,合格社会人应具备进入社会的必备素质,这些素质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即为专业素养,每一位大学生在主动的积极的汲取各方面知识的同时,要重视公共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因为公共知识和专业知识是我们生存的根本,在学校中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自己,这样才能在毕业时拿到进入社会合格的门票。然而现在的大学教育与社会需求不能完全吻合,有些层次并不高的学校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突出管理能力,忽视了现实社会对专业性技术人才的需要,造成教学与社会需求不统一。现如今的社会,对高层次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的需求毕竟有限,社会上需求量最大额仍然是能够拥有一技之长的技术性人才,只有把大学的教育与这样的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使学生具有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更好地服务于将来的就业。学生家长以及社会才能对高校更信服,高校也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1.2 教学安排与分配不合理

在高等学校计算机知识的教学中,存在这样的现状:选定一本教材,教师和学生完全按照教材的讲授来学习,甚至有些学生连这一本教材都没法完全领会,教师和学生基本上都只是单纯地重视理论知识的教授和学习,而对实践性的技术操作能力欠缺。而且在计算机知识的教授与学习中,偏重于宽泛的、公共的基础知识,这虽然使得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较好,但不能熟练掌握专一的针对性强的技术,尤其是操作技术。这种现状势必会与社会对专业性技术人才的需要相违背。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积极性、创造性、动手能力差,不符合社会实用型人才的需要,无法使学生毕业后迅速地适应社会,这也必然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2 “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教学策略

现如今,“就业率”成为评定一个高等院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因此高等教育以促进大学生就业作为培养学生的指导方向,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作为培养目标是将来教学策略偏重的方向。现在已有很多专家学者[2]为使培养的毕业生能及时谋得就业岗位而进行教育模式的探索、研究与构建。在现在的社会大环境下,大学生就业难,因此这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策略在未来必将成为衡量高等学校办学质量的关键。

2.1 了解社会人才需求

为了将就业作为教学的导向,教授计算机知识的教师,首先要了解社会人才市场对哪方面的人才有需求,才能将实践反馈到课堂,进而对计算机教育进行总结探索与改革。计算机专业教师需要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社会动态,了解社会对计算机人才需求的情况,例如通过网络了解、市场调研、实地调查等方式明确目前人才市场对高校毕业生哪方面的专业知识更加重视,不同的岗位对毕业生有什么样的要求,根据这些目标制定教学计划,才能使教学更好的服务于就业。

2.2 教师参加社会实践

高等学校的教师不同于小学和中学,除了纯粹的教授理论知识外,教师还有很多机会参与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扩展自己的知识面,而且能够更加清晰地掌握理论知识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在此同时,不仅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素养、专业技能,而且可以丰富职业经验。有了实践经验后,教师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调整和改革自己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法,而且使自己的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提高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使自己的课堂真正地与社会接轨,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2.3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首先,在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应紧密结合市场需求,紧跟时代步伐,以市场为龙头,以就业为导向,将开设的课程与社会的需求统一起来,这样学生学习更具有目的性,也会相应地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其次,将计算机知识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训操作两部分,使二者紧密结合,并且突出强化实训操作。这样的话学生本人成为教学的主体,既可以充分利用所学理论知识来指导实践操作,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又能回归理论。锻炼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同时,提升了理论知识的理解。如此一来,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适应就业的需要,而且提高了自己将来在工作岗位的职场竞争能力。

2.4 将工程项目带进课堂

教师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将会遇到各种不同的工程项目,如何将自己参与的工程项目带进课堂,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出如下的方法:(1)在课堂教学中,首先教师提出一个以实际的工程项目,让学生思考这个工程项目中涉及哪些专业知识。(2)教师对该工程项目进行细化并分解,每个学生对照自己的思考提出自己的想法。(3)所有学生分组参与讨论,总结出本组的意见和建议。(4)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总结规律,并提出进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继续学习。这种将工程项目带进课堂的实践教学法,以“任务驱动”为指导思想,能够将教师的“教”为主体变为学生的“学”为主体,这对学生更具有吸引力,而且学生更加愿意去积极主动地探索、学习。

3 结束语

如今社会,企业信息化快速发展,社会对计算机方面的人才需求量不断增长,而且对毕业生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高校毕业生面临着日渐更新的挑战。本文结合本人在青岛理工大学(临沂)计算机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经验,对该课程体系改革进行了一些分析与探索,对培养目标、课程设计、教师能力等方面的改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高校计算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随时了解社会人才需求、参加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工程项目带进课堂,这样学生不仅能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掌握理论知识,而且可以更加有兴趣地去参加实训操作与工程实践。如此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迅速的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将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而且有益于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声誉,实现学生、学校、企业共赢。

参考文献:

[1]张伟波.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论坛,2012(05):147-152.

[2]陈琴.以岗位需求为导向,改革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体系[J].实践与探索,2011(03):230-231.

作者单位:青岛理工大学(临沂)招生就业办公室,山东临沂 27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