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儿阑尾炎行脊麻与硬膜外麻醉临床效果比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儿阑尾炎行脊麻与硬膜外麻醉临床效果比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18002辽宁丹东市妇女童医院麻醉科

摘 要 目的:观察比较小儿阑尾炎行脊麻与硬膜外麻醉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13岁阑尾炎小儿9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9例,Ⅰ组选择脊麻,Ⅱ组选择硬膜外麻醉。结果:Ⅰ组效果均满意,Ⅱ组小儿麻醉期间有部分小儿平均动脉压增高,HR增快,SpO2下降,术中发生呕吐,术后腰背痛。两组比较麻醉期间BP,HR,SpO2术后清醒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阑尾炎手术脊麻优于硬膜外麻醉,它可以提供足够的麻醉平面,减少麻醉并发症,提高小儿麻醉的安全性。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麻醉 硬膜外麻醉 儿童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2.107

小儿阑尾炎手术,我院既往采用硬膜外麻醉,术中牵拉阑尾时易发生恶心,呕吐及肢体扭动。术后苏醒时间较长,有少数发生腰背部疼痛,2009年10月~2010年10月开展脊麻在阑尾炎手术中的临床应用,现把两种麻醉方法的麻醉效果和并发症进行观察比较。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脊麻49例,年龄5~13岁。硬膜外麻醉49例,年龄5~13岁。

麻醉方法:Ⅰ组选择进口25G穿刺针的脊麻包,不合作患儿开放静脉注射氯胺酮1~2mg/kg入睡后行脊麻,选L3~4右侧卧位穿刺成功后,注入0.5%布比卡因0.15mg×脊柱长度(C7至骶裂孔距离)配方(0.75%布比卡因2ml+10%GS 1ml)一般注药速度每5秒不超过0.5%布比卡因5mg。注药完毕平卧。Ⅱ组选择5cm长,18号硬膜外穿刺针穿刺,不合作小儿开放静脉注射氯胺酮1~2mg/kg入睡后行T12~L1或L1~2穿刺成功后平卧。用1%~1.5%利多卡因8~10mg/kg,分3次硬膜外推注。

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以(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Ⅰ组脊麻术中以丙泊酚2mg/(kg・小时)泵入有5例牵拉阑尾时有轻微上肢扭动。给予氯胺酮1mg/kg静注后效果满意。BP、HR平稳、SpO2、97%~100%。术中无恶心呕吐,术毕患儿基本清醒。术后无腰背部疼痛。Ⅱ组硬膜外麻醉,术中以丙泊酚2mg/(kg・小时)泵入。有10例牵腹膜时即出现肢体扭动,牵拉阑尾时有18例发生肢体扭动。给予咪唑安定0.1~0.2mg/kg,氯胺酮1~2mg/kg,丙泊酚2~3mg/kg静注后,方可抑制住牵拉反射,BP、HR均增高。SpO2有所下降。牵拉阑尾时有9例恶心呕吐,术后有2例发生腰背部疼痛。术毕苏醒时间较长。见表1。

讨 论

Ⅰ组麻醉效果满意。术毕基本清醒。Ⅱ组有18例发生牵拉反射,说明硬膜外发生阻滞不全,或阻滞平面不够,需要大量的静脉复合来抑制牵拉反射,以致于术中SpO2下降,术后苏醒时间较长。由于硬膜外穿刺针较粗对软组织韧带损伤较大。有两例发生腰背部疼痛。当然也可能与穿刺者的技术熟练程度有关。小儿的硬膜外穿刺尤需小心,因小儿的黄韧带较韧,硬膜外穿刺多凭落空感,有时因其不合作或疼痛躁动而失败。

小儿脊柱平直,硬膜外腔脂肪组织,淋巴管血管丛较丰富,腔内间隙相对较小,脂肪组织疏松有利于药液扩散,但椎间孔通畅渗透至椎间孔的局麻药量也相对增加,局麻药用量相对较大,硬膜外阻滞局麻药吸收血浆中浓度高。增加了局麻药中毒及阻滞过广的危险[1]。而小儿腰麻大大减小了局麻药的用量,血药浓度较低,可有效避免局麻药中毒的危险。提高了麻醉的安全性。而且腰麻起效明显快于硬膜外,肌松效果,镇痛程度也明显优于硬膜外。

总之,腰麻用于小儿阑尾炎手术,可以提供足够的麻醉平面,减少局麻药的用量,镇痛、肌松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是一种临床上可行,值得推广的麻醉方法。尤其适用于全麻较少的基层医院。

2009年10月引用上海交大附属新华医院小儿脊麻技术。至2010年10月,应用于临床小儿麻醉。Ⅰ组麻醉效果满意,脊麻适用于5岁以上小儿腹部[2],会阴和下肢手术,它可提供足够的麻醉平面。效果确切,减少了静脉的用量,使麻醉更加安全。

参考文献

1 刘俊杰,赵俊,主编.现代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846.

2 连庆泉,主编.小儿麻醉手册.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4: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