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学龄前儿童英语学习兴趣培养策略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学龄前儿童英语学习兴趣培养策略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龄前儿童英语教学逐渐蓬勃兴起。学龄前儿童学习英语要从培养其兴趣入手,激境兴趣并促使其向个体兴趣转化。目前比较流行的浸入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TPR教学法利用了幼儿好奇心强的特点,激发了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了他们学习第二语言的积极性。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 英语学习兴趣 教学策略

近几年,我国掀起了“学龄前儿童学习英语热”。如何在语言学习的关键期,即2~6岁开展有效的英语教学,激发幼儿学习的好奇心,为将来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一直是学者、教师和家长关心的话题。但是目前的学龄前英语教育还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教程,各种培训机构良莠不齐。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学龄前儿童的英语教育应从孩子的学习兴趣入手,在幼儿教育活动中采取适合孩子特点,吸引其注意力的教学法,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学龄前儿童英语学习现状

著名学者列能伯格(Lenneberg)提出,两岁左右的儿童处于习得语言的关键期(critical period),这时大脑左右半球具备均等的语言学习的能力,两岁到青春期之间大脑的语言区会逐渐左侧化。青春期以后大脑发育成熟,语言功能左侧化完成。从此,语言学习主要由左边大脑负责。[1]单侧化的语言学习不如全脑学习时期得好。所以,语言学习最好在2~12岁,也就是在所谓的语言学习关键期进行。超过这段时间,语言的习得就会受到一定的限制。日本幼教专家井深大早在20世纪80年代也提出“等学会母浯再学外语太晚”的观点。[2]根据他的观点,学龄前儿童处于语言习得的最佳时期。

基于以上理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龄前儿童英语教学开始蓬勃兴起,各类少儿英语培训机构应运而生,英语学习呈现低龄化趋势。但是,对于2~6岁学龄前儿童英语,教育主管部门却没有统一的部署和大纲,也没有合理的检测评价系统。这就造成目前学龄前儿童英语学习鱼龙混杂的状况。学龄前儿童的英语教学方法和青少年及成人的英语教学方法还是有所区别的。学龄前儿童学习英语的优势是好奇心强,模仿力强,心理负担小。但也有注意力不集中、缺乏学习自觉性等弱点。学龄前儿童的英语教学必须符合这个时期儿童的身体、心理特点,并制定相对应的教学策略。

目前的英语教学策略研究主要集中于大中小学生,但是大部分中学生及大学生已经过了语言习得的关键期,语言学习上很难有质的提高。小学生虽然仍处于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内,但是研究表明,小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已经比学龄前儿童呈下滑趋势。虽然也有学者提出质疑,过早学习英语,还未完全掌握自己母语的儿童容易把英语和母语弄混,造成语言学习和使用上的混乱。但从小生活在双语环境下,并能熟练掌握两种语言的例子也是举不胜举。幼儿,尤其是学龄前儿童学习英语方面较成人有显著的优势。如何培养学龄前儿童学习英语的兴趣,找到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为将来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值得我们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二、兴趣研究与学龄前儿童英语学习的关系

兴趣一直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兴趣对学生的推理成绩、注意分配、阅读理解、努力程度、加工水平等都有着积极的作用。[3]海蒂(Hidi)等人从兴趣结构特征角度把兴趣分为个体兴趣(individual interest)和情境兴趣(situational interest)。[4]目前,这一分类理论得到了国内外心理学界的普遍认同。个体兴趣指的是随着时间的迁移而不断发展的一种相对稳定持久且与某一特定主题或领域有关的动机取向或个人偏好。[5]而情境兴趣则发生在环境中的某些条件刺激或特征具有吸引力并为个体所认识的那一刻。[6]海蒂(Hidi)后来又对现有研究进行了深化扩展,提出了兴趣发展的四阶段模型(a 4-phase model of interest development)。该模型将个体学习兴趣深化发展,并划分为四个阶段:情境兴趣的激发,情境兴趣的维持,个体兴趣的出现(未完善),个体兴趣的发展完善。[7]情境兴趣是一种短期心理状态,它可以暂时改变个体的认知心理和情绪体验。个体兴趣则是一种相对持久的兴趣心理状态,该状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是一种与特定主题或活动相关的动机取向或个人偏好。虽然两种兴趣在本质和表现上都有所不同,但许多学者认为情境兴趣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变为个体兴趣。海蒂(Hidi)提出,学生自身的一些因素(如能力等)与环境中具有吸引力的某些方面发生交互作用会激起情境兴趣,当学生对产生的情境兴趣发生认同(identification)并加以内化(internalization)时,情境兴趣最终会转变成为一种对学生学习产生持久稳定影响的、具有心理倾向性的个体兴趣。[8]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促进情境兴趣向个体兴趣的发展?米切尔(Mitchell)认为,虽然教师对学生已经形成的个人兴趣很难改变,但可以通过创造合适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的情境兴趣,影响某些兴趣的发展。[9]西尔维亚(Silvia)认为,学生稳定持久个体兴趣的养成有赖于教学中以不同的方式重复激起学生对某一问题或主题“有趣性”的反复体验。[10]所以,只有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策略相结合,才能更加有针对性地加快他们情境兴趣向个体兴趣转变的步伐,促进他们相关知识的学习和积累。

学龄前儿童初学英语,感觉新鲜而有趣,本能地产生好奇心,即情境兴趣,这种好奇心若能得到及时点拨、激发,就能进一步增强其学习动力并产生高一层次的个体兴趣。所以,学龄前儿童英语学习兴趣发展正是以激境兴趣并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情境兴趣向个体兴趣转化为目标的。合适的教学方法能够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建立他们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语感,为他们将来的英语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激发学龄前儿童英语学习兴趣的教学法

在幼儿英语教育中,教师可以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与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目前比较流行的几种针对学龄前儿童英语学习的教学策略有浸入式教学法(Immersion)、情景教学法(The Situational Approach)和TPR教学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

(一)浸入式教学法

浸入式教学法是加拿大于20世纪60年代开创的一种全新的第二语言教学模式。所谓幼儿浸入式英语教学指的是幼儿被浸泡在全英语环境中。教师不用汉语作中介,而直接用英语组织幼儿的各项教育活动和生活活动。教师不但用这种目的语教目的语,而且用这种目的语去教部分学科课程。[11]我国学龄前儿童一般是在汉语的环境下学习英语,教师和家长总是有意无意地将英语翻译成汉语,或汉语和英语夹杂着教授学龄前儿童英语。首先,这种教学方法的弊病在于,幼儿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难以摆脱母语的干扰,会不由自主地把英语翻译成汉语来理解,无法养成用目的语进行思考的习惯。其次,汉语和英语分属两个不同语系,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有时候英语的意思并不能完全被汉语诠释,反而会造成误解,甚至出现“Chinglish”。浸入式教学法提倡为语言学习者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避免机械枯燥地教英语的做法,尽可能地创设英语语言环境,让儿童在这种环境中自然而然地接受并喜欢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尽量避免用母语,让幼儿在全英语的环境下,耳濡目染,渐渐跟随老师自然地讲英语。教师还可以在教室的墙壁上贴上各种各样的跟英语相关图片,为幼儿播放一些英语儿歌或动画片,让他们边玩边听。这样不仅能增强教学活动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更能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愉悦的情境中学习,更多地感知英语。

(二)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于20世纪50年代首创于法国。这种方法强调语言与情景相结合,以情景为中心,充分利用视听手段,让学生做出模仿反应,形成语言习得习惯,达到记忆的长期储存。情景法利用直观形象的课堂情景,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动机。这些情景一般是图片、玩具、录音及各种道具等,促使他们在所学的外语与实物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锻炼其外语思维的能力,避免母语的干扰。比如在学习“cow”(牛)这个单词时,教师通过屏幕先向幼儿展示牛的图片,听牛的叫声并用肢体动作模仿牛。再拿出牛的玩具,让幼儿依次上来动手摸摸。有趣动态的图片及玩具正是学龄前儿童最感兴趣的,符合他们的心理需求,逼真的教学情景有助于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设置与幼儿日常生活相关的对话情景,将孩子学到的日常生活用语与幼儿的生活融于一体,比如,每次在上课前,用“Hello!”“Good morning!”或“How are you?”互相打招呼。吃饭或吃东西时,互相说:“Good appetite!”对话教学既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口语能力,又能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更能为幼儿将来的语言交往打下基础,提高他们使用第二语言的积极性。

(三)TPR教学法

TPR教学法也称全身心反映法,由美国加利福利尼圣何塞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詹姆士·阿色儿(James J. Asher)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12]这种教学法倡导把言语和动作联系在一起,用身体动作教授外语。学龄前儿童天生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TPR教学法不刻意要求他们乖乖坐在板凳上听讲,而是利用各种动作迅速吸引儿童的注意力,让他们在真实的环境和体验中学习英语,消除了儿童的紧张心理,促使儿童大胆开口说英语。

“听—做动作”是TPR教学法最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先用目标语发出指令,并作出相对应的动作,在幼儿理解了语言和动作的关系后,再由幼儿做出动作,并学会目标语,边说边做。如,在学习“Stand up!”这个指令时,教师先坐在座位上,边说 “Stand up!”边站立起来,并且重复这个动作和指令。接下来,逐一对孩子们说:“Stand up!”明白这个指令的孩子会立即站起来。教师对理解正确的孩子给予“Good job!”等赞赏。得到表扬的孩子积极性进一步被调动起来,便会主动模仿教师的语音语调,把整个句子重复出来。教师可以有意加快或减慢说出指令的速度,让孩子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动作和语言之间的关系。此外,老师还可以将歌曲、绘图、表演或游戏等形式与英语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例如,学习单词“apple”,教师可以拿出实物,边指边读,示意幼儿,这就是apple。然后播放英文儿歌“apple”并叫所有的孩子围成一圈,和老师一同随着音乐跳舞。当听到“Apple sweet I love to eat.”这句时,共同做吃苹果的动作。美妙动听的音乐,加上形象动作的辅助,孩子视、听、触等器官被全面调动了起来。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形成幼儿良好的情感体验,加深他们对语言的理解,也使他们的兴趣更加浓厚。TPR英语教学法让幼儿在快乐的活动中和反复练习中学习英语,充分利用了幼儿活泼好动的特点,激发了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了他们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的全面发展。

四、结语

目前针对学龄前儿童英语学习还没有固定的模式,各种教学方法还在不断地实践和探索之中。文中所探讨的一些英语教学方法还只是冰山一角,除此之外,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各种英语游戏的设计等都可以提高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这些问题值得探讨和研究。总而言之,学龄前英语教学应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主旨,将英语教学与学习兴趣结合起来,促进学龄前儿童英语学习情境兴趣向个体兴趣过渡。这对于提高英语教学整体质量具有十分深远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Lenneberg,E. H.Biological Foundations of Language[M].New York:Wiley,1967:153-176.

[2]汤岩,苍翠.儿童英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教书育人,1999(12):46-48.

[3]涂阳军,陈建文.先前背景知识、兴趣与阅读理解之关系研究[J].心理研究,2009,2(3):84-89.

[4]Hidi,S.,Anderson,V.Situational interest and its impact on reading and expository writing[C].Renninger,K.A.,Hidi,S.,Krapp A.The Role of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Hillsdale NJ:Lawrence Erlbaum,1992:215-238.

[5]Tobias.Interest,Prior Knowledge,and Learning[J].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1994,64(1):37-55.

[6]Chen A..An examination of situational interest and its sources[J].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1,71(3):383-400.

[7]Suzanne Hidi,K.Ann Renninger.The Four- Phase Model of Interest Development[J].Educational Psychologist,2006,41(2):111-127.

[8]Hidi S..Interest and Its Contribution as a Mental Resource for Learning[J].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1990,60(4):549-571.

[9]Mitchell,M..Situational interest:Its multifaceted structure in the secondary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93,85(3):424-436.

[10]Silvia P J..Interest and interests:the psychology of constructive capriciousness[J].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2001,5(3):270-290.

[11]赵琳.我国幼儿园英语浸入式教学研究报告[J].比较教育研究,2004,25(7):19-22.

[12]James J. Asher.The total physical response technique of learning[J].The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1969,3(3):253-262.

本文是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重点项目“学龄前儿童英语学习兴趣培养方法研究”(编号SK2013A019)的研究成果。